如何规避投资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如何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是新上任者需着力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 本报记者 崔帆
两天,48小时。中国保险业经历了一次剧烈的人事新老更替。
5月26日,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保险)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966.HK)宣布,杨超将不再担任中国保险及香港中国保险董事长、总经理职务,他的职务将由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冯晓增接任,原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林帆出任总经理。
5月27日,中国人寿在其网站上宣布,根据保监会党委决定,杨超任中国人寿党委书记、总经理,今年63岁的王宪章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党委书记、总经理职务。
中国唯一一家国有再保险公司也同时经历了一场高层人事变动。中国再保险集团总经理戴凤举将由保监会财险监管部原主任刘京生接替。
如果将王宪章等一批老保险人看作是中国保险业第一次转型、开始迈向市场化的领头羊的话,此次人事变动或许意味着中国保险业又一次转型启动。
继任者的“海归”特色
王宪章引退,3年前已在业内风传。对杨超而言,这已是他第二次从王宪章手中接过接力棒。
2000年初,主持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有限公司的王宪章,回到北京接手中国人寿。杨超当时就是王的继任者。杨超有5年在香港掌控中保控股的经历,1996年起至2000年担任中国保险(欧洲)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主管中保控股在欧洲地区的事务。
杨超等几位新继任者或多或少都算得上是“海归”——早年都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这是新继任者的“王牌”。差别之处是,刘京生和冯晓增都是来自保监会的官员。
刘京生1978年至1996年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工作,其间在英国工作4年。1996年,刘任中国人民银行保险司副司长,1998年调任保监会保险中介监管部主要负责人,2003年任保监会财险监管部主任至今。
冯晓增自1998年起出任保监会副主席,分管财险。此前,他曾出任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澳门分公司总经理、中国人民保险港澳管理处副主任。业内评价其为人风格务实,敢于直言。
对于保监会任命人员接任保险公司高层职务,业界不免有些异议,实际上,此次并非开先河。现在担任中国人保控股公司总经理的唐运祥,就曾出任过保监会副主席。
投资失利留阴影
仔细分析此次人事变动的几家保险公司,不难发现几大保险巨头都不同程度地在投资方面马失前蹄。
中国人寿在个人寿险保费强劲增长以及投资收益改善的拉动下,在保费收入和市场占有率上,实现了增长。但中国人寿栽在了股市上。2004年,中国人寿投资亏损为人民币2.37亿元,根源来自3.2亿元的跌价准备。中国人寿的年报中直接将亏损归结为“2004年证券市场低迷”。
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两家年报上,还出现汉唐证券和闽发证券等问题券商大名。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称,已分别为各自托管在两家券商且估计无法收回的资金计提了证券减值准备。
成立仅一年时间、一向较低调的中再集团旗下的中再人寿亦身陷汉唐证券。2004年,中再人寿在未经董事会同意的情况下与汉唐证券签订高达6亿元的委托理财协议,其中有4亿元可能无法收回,占其注册资本金8亿元的一半。
此外,截至2004年12月底,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寿险业务收入虽大幅增长1倍至62.18亿港元,但寿险责任准备金变动所带来的支出却高达53.69亿港元,令寿险业务出现1.77亿港元亏损。
拉开再转型序幕
不过,业内认为,投资失利只是表面现象。最近几次保监会举办的会议显示,保监会更为突出的强调加强风险防范。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数次指出,一定要查找风险点。
中国人寿年报披露的投资亏损,使得保监会对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再次提升了高度。
此前,保监会有关人士曾表示,今年是保险资金运用制度年,将出台系列关于投资资金运用和监管的制度和方案。这些制度的实施,需要保险公司全力配合。
如何规避投资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如何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是摆在新上任者面前需着力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