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农转非死结 征地养老险闯开万亿市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7日 15:1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重庆市原大竹林镇沙堡村村民唐云兰每年都要为孩子的学费发愁,他们的土地被征用后,夫妻二人都没有工作,一个孩子上大学,每年的学费就要1万多元,那点征地补偿款根本不够花。 唐云兰的问题并不是个别现象,更为严重的是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
“征地—补偿—很快花光—再伸手向政府要补偿”,可是政府也不能无休止地掏钱出来。在城镇化、工业化加快的过程中出现的这种征地农转非的问题,不仅让征地农转非人员困惑,也让地方政府头疼。 “重庆市政府与保险公司联手,将征地补偿变成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这种模式将会解决在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过程中,失地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最终破解‘三农’难题。”中国保监会有关领导称。 重庆探索征地养老险 9月23日,新华人寿重庆分公司在重庆召开“征地养老保险业务专题研讨会”。这场看似普通的会议,却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保监会及清华大学的有关官员和专家出席。据与会的相关人士透露,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研讨重庆探索出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模式在全国进行推广的可行性。 土地是我国多数农民赖以生存和养老的重要保障,失去土地后,农民收入来源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老年生活风险加剧,但现行的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无力考虑和承担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全国也没有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以确保他们老有所养。 可是,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农转非人员。这些农转非人员会一次性得到几万元的征地补偿金,拿到这笔“巨款”后,他们往往不能合理有效使用,钱很快就会花光,接下来的生活难以为继,于是又伸手向政府要补偿费,最终形成“补偿—花光—又要补偿”的恶性循环。这个问题成为解决农民“农转非”问题的一个死结。 1992年以前,重庆也存在这样的“死结”。重庆市政府有关官员称,死结不解开,不仅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还严重影响基层的社会稳定。 据出席研讨会的有关人士称,新华人寿重庆分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保险业配合地方政府,用商业保险解开农转非死结的一种模式。重庆市实施了十年多的征地农转非退养人员储蓄式养老保险办法浮出水面。 1992年以后,重庆市开始探索“政府+保险公司+农民”的补偿金发放新模式,即在征得农民同意的情况下,将原先一次性发放给年龄较大失业农民的征地补偿款作为本金,由保险公司为农转非人员办理储蓄式养老保险。然后,由保险公司每月给农民发放固定的生活补助费,维持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基本生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重庆市政府先后选定中国人寿重庆分公司和新华人寿重庆分公司来办理储蓄式养老保险。 重庆市政府法制办一位处长称,通过办理储蓄式养老保险,耕地被征用后的老龄农民可以拿到相当于低保的收入,基本上解决了他们生活的后顾之忧。 重庆的成功实践,引起了保监会的高度重视。今年3月,保监会曾派出调查组赴重庆进行专项调查。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要求对这一模式“积极探索、总结推广保险业为农业、农村和农民“积极探索、总结推广保险业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新路子”。 目前,保监会已经向全国下文,要求举一反三,借鉴重庆模式。 10%的高利息如何保障? 11月12日,记者来到渝北区大竹林镇,采访了几位已经办理了储蓄养老保险的农转非人员。 原大竹林镇沙堡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周毕琪称,1998年,该村2000多亩土地被征用,村里的农民都办理了农转非手续。按照重庆市政府的文件规定,男年满50周岁,女满40周岁的农转非人员,可以办理储蓄式养老保险。他说,年龄满足条件的人,完全根据自愿,可以选择全额投保,也可以选择半额投保,也可以不保。由于这种储蓄式养老保险的利息较高,一般人都愿意投保。他称,其父也办理了储蓄式养老保险。 据另一位农转非人员郑朝志回忆,当时,按照重庆市政府有关文件规定,他们将17064元的征地补偿款作为本金,办理了五年期的储蓄式养老保险,年利率为10%,到期可再存五年,算下来,每年的利息为1706.4元,这样每个月可以领到142元。2002年征地补偿款涨到21000元,以此为本金,投保的人每个月可以领到175元。这与重庆市主城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每月180元)大致相当。 郑朝志还称,刚开始一些够条件投保的人选择半保或者不保,后来他们都后悔了,因为当时五年期的银行存款利息远远低于10%。因此到2002年再次投保时,除极个别家里急用钱的人,其他人都选择了全额投保。农转非人员如果想用钱,就可以拿着保险公司为其办理的储蓄卡到指定的银行去领取。 问题是,今年10月29日,央行闪电加息后,五年定期存款利率只有3.6%,而在1997年以后,五年定期存款年利率也均低于10%,保险公司如何承担每年高达10%的利息? 重庆市政府法制办韩伍元处长称,在20世纪90年代初,各金融机构的五年定期存款利率高于10%,保险公司只需支付农转非人员银行利息就可以了。 但是,随着银行利率的不断下调,农转非人员每月领取的生活补助已经不能维持其基本生活需要。为此,重庆市人民政府下发了有关征地农转非退养人员办理储蓄式养老保险的系列文件。 文件规定,重庆市将由财政拨款,对办理了储蓄式养老保险的农转非退养人员实行利差补贴。即人民银行规定的银行五年定期储蓄年利率与10%之间的利息差,由当地财政拨款补贴。当人民银行规定的五年定期储蓄存款利率高于10%(含10%)时,财政不再补贴。 显然,介入征地保险的新华人寿和中国人寿只需要向参保的农转非人员支付银行利息,另一方面,它们可以用征地补偿款进行投资,同时它们还将从地方政府得到一笔保险业务管理费。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院长任宏称,这种办法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向前迈了一大步,但还不能永久性地解决农民问题。他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农民能获得一定的土地招标拍卖的分成。 1万亿想象空间 本报记者曾多次联系新华人寿重庆分公司和中国人寿重庆分公司,希望详细了解农转非人员储蓄养老保险的运作模式,但都无功而返;重庆保监局也多次婉言谢绝记者的采访要求。 新华人寿、中国人寿和重庆保监局为什么都三缄其口?据有关人士透露,由于征地农转非保险市场前景非常看好,由此引发了一场利益的重新分配。 1992年,重庆市开始运作农转非人员储蓄养老保险模式时,只有中国人寿重庆分公司参与。2002年4月,新华人寿重庆分公司成立后,认识到农转非养老保险业务的广阔市场前景,从而想在这个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新华人寿重庆分公司的有关人士私下透露,重庆具有大城市、大农村的特点,由于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征地农转非养老保险的业务前景很好,重庆国土部门估算,今后五年重庆将征地35万亩,需安置50多万人,预计征地养老险保费规模近百亿元。 2002年6月25日,新华人寿重庆分公司向重庆市政府办公厅递交了《关于新华人寿保险公司重庆分公司参与征地农转非退养人员储蓄式养老保险的请示》,当年7月4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就下发了批复意见,批准该公司参与该项保险业务,与中国人寿重庆分公司平等竞争。 据新华人寿重庆分公司的一位负责人称,该公司自2002年7月开办征地农转非养老保险业务至今,已先后在重庆市北部新区、南岸区、渝北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北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渡口区等主城区开办了征地养老保险业务,办理人数共计19704人,累计保险费合计4.02亿元,涉及300多个村社。 仅仅是重庆就有如此大的市场,全国的征地保险市场更是惊人。来自劳社部、保监会、清华大学的有关专家指出,1987年至2001年,我国实际征占农用耕地数在4074万-4420万亩之间,按人均占有土地0.8亩计算,失地农民数已达到5093万-5525万。如按人均征地补偿安置费2.5万元计算,其资金总量将超过1万亿元,而去年全国保险市场的总保费收入才3880亿元。专家预计,如此庞大的市场,很快就会引来其他保险公司的争夺,一场新保险业务领域的市场争夺战将在所难免。 而在重庆,征地保险业务市场的一场明争暗斗已悄然展开。据知情人士透露,征地农转非储蓄式养老保险诱人的市场前景,引起了重庆市社保局的注意,因而也想介入这个市场。 重庆市农办一位姓帅的处长称,最近几个月里,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农村处和重庆市农办等部门,将在全市进行调研,探寻由重庆市社保机构办理征地农转非储蓄式养老保险业务的可行性。 11月11日,记者电话采访了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农村处和重庆市农办有关负责人,他们均称,现在还在调研过程中,一切都不好说。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还没有最终确定重庆社保局是否参与征地农转非养老保险业务,可以肯定的是,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机构来争夺征地养老保险这块巨大的蛋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