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选1 中新大东方收紧入职门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16: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张友重庆报道

  市场人士认为,营销队伍的不稳定和产品结构的单一使中新大东方在保费规模上难有起色。

  开业三个月,保费收入100万元。

  对于一家新成立的合资保险公司,外界不应该以此对其做出是非评价。

  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中新大东方”)营销总监吕荣应这样认为。“马来西亚2000万人口我们都可以做得很好,重庆有3000万人口,市场很大。”今年7月,刚到重庆接替原副总经理陈炳伦的吕荣应信心满满。

  中新大东方是第一家总部落户中国西部(重庆)的合资寿险公司,由新加坡大东方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和重庆市地产集团合资组建,双方合资比例各占一半。

  不过在前三个月的现实面前,吕荣应和中新大东方都在改变———今年的保费目标已从1200万元下调到600万元。

  但这并没有减轻吕荣应的压力。和其他合资保险公司一样,水土不服的顽疾不断困扰着中新大东方。

  9月22日,重庆江北和另一个机构的负责人离职,带走了一批营销员。市场人士认为,营销队伍的不稳定和产品结构的单一使中新大东方在保费规模上难有起色。

  为此,吕围绕营销员、产品开发、管理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希望快速提升保费规模。

  据中新大东方内部人士透露,在“陈炳伦时代”,新业务员是先培训,再上岗,而吕把新人的进入手续改成了先上岗,后培训,使新人具备承接业务的资格。不过,这并没有得到中新大东方的正面回应。

  经理的进入门槛也在收紧。

  一位经理讲述自己的应聘经历称,“(招聘)一个经理,17个人来应聘,7个人获得了面试的机会,3个人有和吕喝咖啡的机会,而最终入选的人才有机会和吕共进晚餐。”

  除此之外,招募无从业经验营销员的惯例,中新大东方仍在坚守。“这一方面可以培养其忠诚度,另一方面可以在目前保险公司互相挖角的情况下留点净土。”新加坡大东方人寿保险公司国际部的一位副总裁称。

  硬币的另一面是产品。“保费上不去时,部分人把矛盾指向了产品开发。”中新大东方一内部人士透露,“大家认为产品太单一。”

  为此,

精算师在一个月内开发出顺锦、送鸿、顺丰年及附加重疾险四种产品。

  其中包括及时年金产品,即当年缴纳,当年可领取年金。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也曾推过类似产品。不同于中国人寿在重庆和杭州的“限时一个月、限量销售一亿元”政策,中新大东方采取不限时、不限量销售模式。

  “这种产品对投保人较有利,所以销售好,但利润却很低。”当地一市场人士称,中新大东方的意图在于刺激保费规模增长。

  保险公司借助股东力量开展业务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上述内部人士透露,中新大东方采取了董事对口支援一个机构的做法。“一些董事来自地产集团,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公司扩大保费规模。”

  中新大东方董事长李英儒曾公开表示,重庆市地产集团每年大约有1亿元的失地农民

养老保险业务。显然,这块将落入中新大东方囊中。重庆保监局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重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业务达5.5亿元。

  所以,“中新大东方没有必要为现在的规模担忧。”上述市场人士称。

  不过,到目前为止,中新大东方并没有获得经营团险业务的资格。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