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单纯挖角尝到苦果 挖人不如育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 11:17 解放日报

  解决人才不足矛盾,挖人不如育人———

  上海保险探索育人、留人的新路

  人才正在成为保险业发展的瓶颈,在上海日前召开的“中国人身保险从业资格体系建设与人才发展战略会议上”,一些保险公司透露,目前保险人才的供需比达到了1:4。为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匮乏问题,保险公司正转变“挖人”的思路,探索育人、留人的新路。

  单纯“挖角”尝到苦果

  2000年以后,保险机构进入快速扩张期,保险人才显得不足,特别是2004年保监会批了18张保险牌照后,更加大了对人才的吸取速度———新增加的保险机构都是从零开始,需要从高层管理人员到销售人员等各层次的人才,从而进一步暴露了保险人才缺口变大的矛盾。

  为解决新增加保险机构人才不足的难题,当时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从其他保险公司“挖角”,市场上的几家老保险公司因此遭受人事“

地震”之苦,尤其是平安保险公司先后有10多个分公司总经理级别的干部被新筹建保险公司“挖角”,支撑保险发展的营销员也成为新机构争抢的“香饽饽”。

  上海保险同业公会会长何静芝认为,人才短缺是造成挖角的主要原因,目前看来,保险人才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不能满足保险业发展的需要。保险公司靠挖角这种“快捷”的方式建起了队伍,短时间获得了业务的发展,但“教的曲儿唱不得”,这些公司很快就尝到“挖角”带来的苦果:新机构不断成立,对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在利益的诱惑下,去年成立的公司刚挖了别的公司的角,今年新建的公司又挖了自个公司的角;挖来的人留不住,人才在短时间内快速流动,很难稳定下来,对各公司事业的发展带来明显破坏作用。

  泰康人寿副总裁胡昌荣说,留住人才正变得越来越困难,保险公司的人力成本变得越来越高,以泰康人寿人才管理费用为例,已从几年前的30%增加到现在的40%,负担明显加大。

  “挖角”还让整个保险业变得浮躁起来,有的营销员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跳槽4次,每跳槽一次薪资就会有大幅提升;有的甚至是一个团队集体跳槽。中宏人寿经理郁鹰认为,保险公司在十几年前就从外部引进人才,那时效果好,引进来的人会踏踏实实做事。近两年,风行在行业内“挖角”,结果挖来的人越来越难“念经”,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但很难认同企业文化,根本无法长期留在一家保险公司内展业。

  建立育人、留人机制

  可喜的是,“挖角”带来的尴尬,让保险公司开始改变人才思路,放弃看上去“方便”的挖人策略,转向培养有忠诚度的人才。太平人寿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琚贻明说,“挖角”短时间内有成效,但从长期看成本很高,还不如自己培养人才。新华人寿能力开发处经理孟宪利认为,保险竞争正在从保费的直接竞争转化为对人才的竞争,保费是人力资源的副产品,所以新华把培养和选拔人才作为重要战略,新建立了人才内部生成机制。

  很多保险公司都不约而同建立了人才的专门培训机制。泰康人寿在

北京大学
武汉大学
等院校为公司高层人员提供EMBA培训,并利用外方股东的有利条件,送IT、核保核赔等业务部门人员到海外培训。太平人寿从2003年起对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去年对总公司的所有员工都进行了一次培训。太保、国寿则引进了国外的认证培训考试,从整体上提升内部员工的专业素质。

  保险公司对人才的培训不仅仅限于知识的更新上,还开始重视复合型人才的打造。中宏人寿的郁鹰介绍说,中宏人寿这两年扩张很快,凸现出复合型人才的紧缺,为此,中宏采用了轮岗培训,让一些人才熟悉公司的各个流程,加快成长。同时,实行师徒制,有意识地培养人才,传授经验,而不是单一的使用人才。

  此外,保险公司在留人上也下功夫,其薪资待遇、长期福利计划等都有所突破,太平人寿为专业人才设立岗位津贴,启动保留骨干人员的“增值权”激励计划。中宏人寿建立了VIP计划,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薪资与公司的绩效挂钩。这都激发了公司人才的积极性,也对公司产生了认同感。

  不过,也有业内高层人士认为,人才培养不能光靠保险公司个体,还要依靠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去年启动的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体系,应该与公司的人才发展同步,提供相应的课程、培训资源,从整体上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作者:周信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