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跃
在上海外资与中资的市场争夺中,寿险无疑是积极的,无论从公司形象宣传、产品开发还是市场开拓等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外资寿险保费收入已占上海寿险的保费21%,其竞争力不可小觑。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资产险非常保守,至今,外资产险都极少出现在媒体和公众的视野中,仿佛他们根本不存在,在上海的激烈竞争中,他们似乎只是旁观者。其发展势头和实力上更无法与中资产险抗衡,这让风头正健的外资保险“攻势”少了一个支点。
以上海2005年上半年的保费收入为例,产险总保费收入50.61亿元,外资产险仅4.96亿元,连1%都不到,在总保费中只有0.3%的份额,而外资产险公司已经有8家之多,在数量上与中资产险公司差不多。
在上海的外资产险公司,占国内外资产险的大半壁江山,除上海市场开放较早,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上海是外资企业的集中地。外资产险公司设立的初衷是服务本国企业,具有专向性,如三星火灾保险主要给上海及周边的韩资企业保险,皇家太阳主要为在华的英国企业提供保险、美亚保险主要为美国企业提供保险。
因与其本国企业联系紧密,外资产险不缺乏客户,而且是忠诚度很高的客户,交流与服务比较方便。这就保证了外资产险每年有比较稳定的保费收入,实现不错的利润。
与外资寿险积极合资不同的是,外资产险主要为外资独资公司,因为他们不需要借助中方股东拓展市场。即便有市场扩张的需求,也是因为一家公司难以满足本国企业保险的需要,去年7月三星火灾改建子公司,为向全国设立分支机构埋下了伏笔。
在这样“养尊处优”的环境里,外资产险成为最不本土化的保险公司。他们默默无闻,似乎不愿意过多接触上海本地市场。尽管外资产险的政策限制早已去除,可上海的外资保险公司还没有一家涉足车险,要知道,车险一直是保费收入的大头,也是与公众关联最紧密的险种。
外资保险对承保国内企业一直格外谨慎,费率相对较高,而且风险控制严。之前上海某大型国企企财险招投标,某外资保险公司投标,进行客户问卷调查、现场查勘等国外保险的常规动作,比起那些直接报价的中资保险,外资保险的繁琐、保费高让投保人很是不习惯,自然难以达成投保意向。对于能否争取到上海本地的客户,外资产险公司一般不太在乎,有时即便投保人找上门来,他们也难表现出热情,上海一大型活动想投保公众责任险,结果在外资保险公司那里碰壁。
外资寿险在上海已经摸滚打爬十年多,才有今天的成就。外资产险的脚却一直没有迈出去,知名度、管理经验积累等方面都欠缺,可以预见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外资产险很难与中资产险争高低,只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
不管怎样,上海的保险市场正在日益成熟,新主体分得一杯羹的难度越来越大。可仍有大量中、外资保险公司申请在此分支公司,保险公司对于上海市场的占领抢夺已经不是单纯扩张规模,更具有图腾的象征意义。
《国际金融报》(2006年01月13日第二十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