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星巍

  期货私募9月业绩日前出炉,列入统计范围的329只单账户产品9月平均收益率为0.41%,较8月的0.83%略有下降;163只产品在9月实现正收益,占比49.54%,也不及8月的51.74%。单账户产品业绩整体有所下滑,同时产品业绩分化仍十分严重,极差超过200个百分点。

  而从交易品种和交易策略来看,9月2日中金所[微博]祭出股指期货新规之后,曾经最为活跃的交易品种失去了活力。期指参与人数一落千丈,同时也不再是为期货私募贡献收益的绝对主力。《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发现,曾经“笑傲江湖”的量化策略也在近4个月内首次表现得不及主观策略,单账户量化产品平均业绩为-0.56%,不及主观策略产品的1.07%。

  量化策略折戟

  截至9月30日,期货资管网数据中心追踪到的有持续业绩记录的期货私募单账户数量共计329只。共有163只产品在9月实现正收益,占比49.54%。

  而8月获得正收益的产品占比51.74%,9月单账户产品的业绩整体不如8月。此外,业绩分化仍然十分严重,徐磊执掌的“韦航进取增长”摘得9月业绩冠军,单月收益率翻倍,高达136.87%;而排在最后一位的“呆呆熊1号”则亏损66.86%。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自股市震荡以来所向披靡的量化交易策略首次折戟,产品平均业绩在近几个月内首次不及主观策略。在上述329只单账户管理期货策略产品中,以量化交易策略为主的产品有132只,占比40.12%,9月平均收益率为-0.56%;以主观策略为主的产品共196只,占比59.57%,本月平均收益率为1.07%,收益方面明显优于量化策略。

  而过去几个月内,量化策略产品表现却十分突出。数据显示,6月市场巨幅调整,期货私募普遍业绩不佳,采用量化策略和主观策略的单账户产品平均收益率双双告负,分别为-1.46%和-4.38%,但量化策略仍略胜一筹;7月量化策略单账户产品的平均收益率达12.32%,主观策略产品平均收益率仅为0.01%;8月量化策略依旧领先,单账户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59%,主观策略产品平均收益率为-0.4%。

  除了单账户产品,基金产品同样呈现出类似现象。6月~8月,采用量化策略的产品业绩也均远优于主观策略。具体来看,量化策略的基金产品近三个月平均收益率均为正,分别为3.12%、4.14%、0.86%,而在同一时期,主观策略基金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29%、-0.26%、-1.84%。

  股指期货不断沉寂

  在三季度市场的巨幅震荡行情中,采用量化策略的股票型产品和期货私募产品收益稳定,一度被称为“抗跌神器”而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和渠道机构的热推。不过,曾经的领跑者在9月遭遇了“滑铁卢”。

  期货资管网数据显示,量化产品业绩“分水岭”出现于股指期货新规祭出之时。9月2日,中金所为了抑制股指期货过度投机,打出最强管控组合拳,措施包括单日开仓交易量不能超过10手、提高各个合约品种的保证金各10%、平今仓手续费由万分之一点五剧增至万分之二十三、加强股指期货市场长期未交易账户管理。

  自中金所实施严格管控以来,三大期指成交量和持仓量不断萎缩。中金所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收盘,沪深300主力IF1510成交仅1.43万手,持仓2.44万手;上证50主力IH1510成交0.52万手,持仓1.12万手;中证500主力IC1510成交0.75万手,持仓0.89万手。三大股指期货成交和持仓均处于历史极低水平。

  期指市场流动性不断收紧,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人数也一落千丈。期货资管网数据显示,6月至8月,股指期货是期货市场交易最为活跃的品种,其中参与沪深300指数交易的人数最多。而到了9月,该品种交易量由第1位迅速滑至9月份的第9位。交易数据显示,9月参与PTA、白糖、铁矿石、天胶、郑醇、螺纹钢、铜等交易的人数最多。

  而股指期货也不再是期货私募的主要获利品种,铁矿石、白糖等取而代之成为贡献收益的主力。

  “(期指新规)之前,行业是以股指期货为主要交易标的,商品期货的交易容量十分有限。”上海地区一位期货私募总经理向记者透露,确有部分私募在考虑转战商品市场,“不过,原来做期指的不一定懂商品,硬转过去容易‘水土不服’。”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