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股指期货对冲股市风险 促进机构投资者稳定持股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0日 05:02  人民网微博

  4月16日,运行两年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开户数,已超过9万多户。与证券市场相比,虽然参与户数不多,但是机构投资者的分量却越来越重。截至3月中旬,共计52家证券公司开户,另有14家基金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4只公募基金开户交易。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提升了风险承受能力,“沪深300”股指期货正显现其市场功能。

  大多机构通过股指期货取得正收益

  2011年股市下行,正确使用股指期货套保套利的机构投资者,有效保护了风险头寸、获得了远超同行的收益水平,而没有使用股指期货的机构投资者则受系统风险影响较大、损失惨重。

  已上市18家券商去年前三季报的数据显示,自营收益同比下降50%以上,其中8家上市券商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甚至出现亏损。不过,与大部分券商自营业绩下滑形成对比的是,部分大型券商运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改变了以前买进股票后只能等待股价上升再卖出的单一操作模式,获得了超越市场表现的投资收益。海通证券招商证券(微博)积极利用股指期货,开展自营投资,去年前三季度自营收益对营业收入贡献分别达到19%、16%。

  数据还显示,使用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或套利的券商资管整体表现较好,19只券商资管产品中,只有2只成立以来总回报为负。包含股指期货投资工具的券商资管产品表现远远超出券商资管产品整体业绩。

  据沪深交易所数据,2011年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380亿元,较年中增长41%。融资融券业务收益也获得较大幅度增长,成为券商业务板块中最大亮点。参与融券套保交易的证券公司普遍表示,运用股指期货对冲融券部分风险暴露,是证券公司扩大融券业务规模的重要原因。

  2011年,基金专户运用股指期货也实现了一定盈利。全年新发行119只基金专户产品中,有近1/6明确将股指期货作为投资标的,大部分均实现正收益。

  提供避险工具,可促进机构投资者稳定持股

  使用股指期货进行对冲与套利,成为机构投资者的重要举措,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由于市场因素,2011年券商资管产品发行困难,产品规模与投资业绩均下滑明显。虽然发行困难,但2011年券商发行理财产品的热情不减,新上市111只券商资管产品。新上市产品中,明确将股指期货作为投资标的的券商资管产品共20只,约占18%。其中以股指期货作为套保工具的共6只、作为套利工具的共9只、作为投资工具的共5只。

  股指期货还促进产品创新个性化发展。市场已开始运用股指期货合成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结构化保本型产品、绝对收益型产品等种类繁多的创新金融工具。更重要的是,股指期货还提高了市场竞争技巧和博弈层次,加速了市场机构化进程。

  专家认为,股指期货使资本市场产生了重要变化。“沪深300”指数期货的运行,使机构拥有了保值避险工具。机构积极运用股指期货进行保值交易,能有效规避股市价格波动风险。

  目前,证券公司是以自有资金和证券参与融资融券的,会产生风险暴露。特别是ETF(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纳入融资融券后,证券公司利用股指期货对这部分风险暴露的对冲需求增加。正是由于股指期货有效保护了融资融券产生的风险暴露,券商才扩大融资融券规模。

  股指期货促进了机构投资者稳定持股。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专家刘征宇介绍,股指期货推出后,逐步改变了机构 “高抛低吸”,通过频繁买卖股票来盈利的模式。可积极运用期货产品,进行“期货替代”,变现货交易为期货交易,减少在现货市场上的频繁操作。在股市持续下跌时,敢于稳定持股,坚持价值投资,大大减少了股票换手率。

  股指期货还促进了机构持股结构优化。股指期货上市以来,证券公司明显增加了对大盘蓝筹股的投资力度,持仓组合中大盘蓝筹股比重大幅增加。蓝筹股作为股市“定海神针”的作用日益明显。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