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13日10:45 新浪财经

  在8月底玉米与淀粉期价受注册仓单打压大幅下跌之后,上周末国家环保部发出通知称,将针对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的“2+26”个市派出环保巡查工作组,这使得市场再度担忧玉米淀粉行业开机率继续受到影响,本周初淀粉期价增仓上行,并带动玉米期价减仓反弹。但在我们看来,短期反弹或难以持续,后期或将转向中期逻辑因素,即玉米新作供应压力和淀粉供需改善预期。因此,我们更倾向于逢高做空玉米或淀粉1月期价或做空淀粉-玉米价差。

  新作上市压力或打压玉米乐观预期

  目前玉米期价维持远月升水格局,其中突出体现在1-9价差上,一改过去几年9月大幅升水1月的格局,8月间1-9价差从最低的13元持续扩大至49元,表明市场看多新作玉米现货价格,这会促进中下游需求企业继续补库。汇易网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当周,南北方港口玉米库存分别为40.8和333万吨,去年同期分别为22.5和232.1万吨;粮达网数据显示,南方港口全部饲用谷物库存(高粱、大麦和内外贸玉米)累计为113.3万吨,去年同期为70.7万吨,即南北方港口库存均远高于去年同期。但目前即将进入新的作物年度,新作上市压力将逐步显现,这个时候有必要去分析下游需求情况,这又包括实际需求和补库需求。

  在实际需求层面,就玉米期价重点反映的东北产区而言,主要流向地区包括华北地区和南方销区,考虑到华北地区新作玉米上市以来,现货价格持续小幅下跌,目前多数地区已经跌破1800元,而目前1月期价对应吉林长春地区玉米现货价格大致在1550元左右,这个价差意味着东北地区玉米很难流入华北地区;而南方销区主要饲用谷物即进口玉米、高粱、大麦的到港成本,根据汇易网的测算,8月30日美玉米11月船期进口到港成本1580元,与目前1月期价对应的南方港口玉米现货价格1800元相比,有超过200元的进口利润,这就意味着南方销区更可能选择进口饲用替代品。

  在补库需求层面,主要考虑东北产区和南北方港口贸易商的补库需求,特别对于远期补库而言,其将面临5月之后临储抛储玉米的竞争,因此,可以比较库存成本与临储抛储价预期,我们可以分两步来看,第一步,参考目前1月期价和1-5价差推算出潜在的1809期价水平,第二步,考虑到1809合约期价主要反映明年临储拍卖成交后的注册仓单成本,可以计算出相应的抛储价水平。根据我们的测算,目前1月期价所反映的潜在抛储底价在1550元左右,大幅高于今年临储拍卖底价,考虑到明年抛储压力大于今年,我们认为这一预期偏乐观。

  环保影响趋弱与新建产能投放或带动淀粉供需改善

  8月间,由于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停机检修和华北地区因环保检查而停产限产,淀粉行业开机率持续下滑,天下粮仓数据显示,38家重点跟踪企业的开机率从8月初的72.19%持续下降至最新的57.67%,这导致行业库存持续下滑,天下粮仓数据显示,29家重点跟踪企业+港口的淀粉库存从月初的30.018万吨持续下滑至月底的20.765万吨。行业库存的持续下降,导致玉米淀粉现货价格特别是华北地区大幅上涨,盘面表现淀粉-玉米价差持续扩大,1月合约价差一度高于9月合约。

  对于环保因素,我们预计接下来影响或趋弱,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是8月环保检查之后,部分企业已经停产限产整改,应能达到环保相关要求;其二是环保检查组将于9月10日离开山东,前期停产限产企业多有计划将于下周前后恢复开机;其三是上周末环保部派驻的环保巡查组更多针对大气污染,主要针对地区为京津冀,山东等地为周边地区,主要覆盖6个市,其覆盖地区相对少于上次。

  此外,特别对于远期合约而言,还存在两个方面的不利因素,其一是由于今年玉米淀粉行业利润丰厚,诸多企业均有扩产和复产计划,据业内最新统计,新作玉米上市前后,确定新增产能折合玉米加工能力360万吨,不太确定的部分大致在190万吨,这部分新增产能应能在很大程度缓解环保检查造成的影响;其二是与9月不同,远月合约对应着新作玉米上市阶段,参考去年的情况,国家和东北地方政府可能继续针对深加工企业提供一定的补贴,这也会降低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的加工成本。

  玉米和淀粉远月期价或将继续弱势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玉米远月期价对应的东北产区和南方销区价格高企,不利于东北地区流向华北地区和南方销区,也不利于贸易商的补库需求。在新作玉米上市压力之下,玉米期价有望继续弱势;淀粉期现货价格近期受行业库存下降带动相对坚挺,但考虑到环保影响趋弱,新作玉米上市前后有新增产能投放,加上潜在可能的补贴政策预期,原料成本端和供需段均表明玉米淀粉远月期价可能高估。

  交易计划

  入场做空1月玉米或淀粉期价,分别以8月下旬高点,即玉米1744/淀粉2056作为止损;也可以考虑做空1月淀粉和玉米间的价差,以价差350作为止损位,建议重点关注玉米淀粉行业开机率与新建产能投放情况。

  华泰期货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宋鹏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