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尔街日报:油价不会立刻升至三位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7日 20:11  新浪财经

  导读:利亚姆·邓宁(Liam Denning)6月17日在《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发表文章表示,石油生产大国原油产量增长缓慢、非欧佩克国家原油开采成本更高以及市场情绪改变时间较长等因素表明,未来原油市场趋紧,但油价不会立刻升至三位数。以下为文章概要:

  原油市场并未忽略“基本面”,而是用今天的油价形势影响未来走势。除了通胀担忧以外,投资者还担忧“石油峰值”。

  几年以前,原油供应前景还十分明朗,尼日利亚等国被视为正在升起的原油供应新星。但是,政治因素比地质因素对原油供给的影响更高。截至5月,欧佩克闲置产能为620万桶/天,占原油需求的7.4%。这种情况与2002年时相似,当时NYMEX原油期货价格均值约为26美元/桶。

  资源国家主义或者资源暴力抑制了委内瑞拉、墨西哥、尼日利亚和伊拉克等原油生产大国的原油产量增长。

  一些国家的原油产量低于潜在产能。伊朗石油行业受到制裁的损害,尽管已探明石油储量增长,但日产量230万桶/天仍低于1974年的水平。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曾于2006年预计,尼日利亚2009年原油产能将达到325万桶/天,而目前尼日利亚原油日产量仅为240万桶。

  粗略计算,伊朗、伊拉克、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缺失”的潜在产能约为530万桶/天,高于其余欧佩克成员国470万桶/天的闲置产能。

  原油市场知道,这些产能还需要很久才能开采出来。此外,非欧佩克国家原油开采成本更高。

  如果这些因素意味着油价不会回到20美元/桶,也意味着油价不会立刻升至三位数。一方面,促使2008年油价高涨的精炼瓶颈已经消失。此外,全球经济仍然脆弱。科威特石油部长近期称欧佩克希望油价回升至100美元/桶的说法是危险的,油价高涨不仅会损害经济,还会使各国加快对原油采取政治举措。

  不过,市场情绪的改变需要很长时间。市场从不大认真对待石油到担忧石油时代终结花费了不到十年的时间,那么,需求疲弱以及效率导向的政策会花多少年才能再次改变市场认知?(宁弦)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