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南造山带(湖南段)金矿成矿规律及深部找矿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会上,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尹学朗围绕落实“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和建设黄金大省的战略目标,向地质湘军发出了向深部进军的号令。湖南省地勘局局长叶爱斌表示,作为深耕于江南造山带(湖南段)金矿勘查的地勘单位,将运用好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机制,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雪峰弧形构造带金锑矿深部地质找矿,为湖南打造黄金宝玉石千亿产业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撑。

江南造山带湖南段是一个呈弧形横跨湘西南、湘北等区域,绵延近500千米的地带,已发现大型矿床9个,中型矿床20个,小型矿床29个,集聚了湖南省90%以上的金矿床,被称为湖南的“金腰带”。研究表明,“金腰带”上的矿床沿雪峰造山带呈反“S”型带状分布,并呈垂向分带规律,在雪峰山地区地表500米以浅的矿床都相继被发现之后,这一空间分布规律为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开展深部找矿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依据,也使得该地带成为今后湖南增加黄金资源储量的重点突破地带。尹学朗表示,湖南当前在中国“十大重点产金省”中位列第六,要建“黄金大省”,就必须在“金腰带”上下功夫,通过开展“金腰带”深部探测工程,达到“树形象、跨千吨、过千亿”的目标,争取在5~8年之内,使湖南黄金资源储量超越1000吨大关,并在今后一个时期,每年实现50~100吨左右的增长;在2025年前,黄金与宝玉石产业的总体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再造一个千亿产业。

实际上,近年来,湖南省地勘局以科技为引领、以成果为依托,在这条“金腰带”上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逐步建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机制,与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湖南黄金集团、湖南省发展投资集团等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尤其是与中国地科院资源所的战略合作中,湖南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和深部矿产资源预测就被列为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中国地科院资源所也成为该局向深部进军重要的理论支撑后盾。另一方面,该局集成全局承担的地勘项目、厅科研项目、局科研项目,采用边实践边研究的方式,逐步推动“金腰带”上的找矿突破。叶爱斌介绍说,近年来,湖南省地勘局在“金腰带”上取得明显找矿成果:在省级整装勘查区湘东北连云山地区和醴陵官庄地区金矿找矿勘查取得重大进展;在黄金洞金矿、大万金矿及雁林寺金矿等老矿山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以会同-炮团地区、溆浦-金石桥地区、沅陵-桃江地区、醴陵-浏阳地区、连云山地区等5处大中型金矿资源基地;探获新增332+333+334金资源量265吨。

叶爱斌表示,依据湖南现有的地质工作程度和目前控制的资源储量估算,预测全省金矿资源量可达2000吨。当前,湖南省地勘局的局属单位地调院、402队、403队、407队、413队、414队、416队、418队、物勘院等积极投身于“金腰带”找矿实践,在深部找矿上,地调院配合科技部“湘黔地区锰金矿资源深部预测示范”,开展深部勘查选区研究,402队在万古地区施工了1500米的深孔并取得可喜成果,显示出开展深部找矿潜力巨大。而且早在今年3月份,该局就开展了一次“江南隆起成矿带湖南段金矿找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的研讨会,形成了找准切入点、整体推进、明确思路、把好方向等共识。此外,该局也专项投入400万元科研经费,希望通过专家、学者和地质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在实践、研究同步推进中,实现湖南“金腰带”的更大突破,力争成为国家级金矿资源基地,为湖南黄金宝玉石产业打造千亿产业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据悉,此次研讨会由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和湖南省地勘局共同举办,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澳大利亚西澳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南大学、湖南省地质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相关教授专家,以及省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办公室、省地勘局局属单位的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围绕金矿找矿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研讨会成员还前往平江万古金矿区对矿区典型钻孔岩矿心、矿脉地表露头、江东金矿14号脉井下开采情况进行了现场考察。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