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短期难上1000美元 金价长期牛市依然难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0日 17:11  中国黄金资讯网

  2008年年底开始,随着商品市场的整体反弹,黄金市场也走出一波大幅上涨的行情,并在2009年2月中旬触及1000美元的关键压力位后回落。在经历2个月的调整后,金价逐步逼近1000美元然后再度回落。黄金价格何时上冲1000美元是所有投资者所关心和关注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近阶段黄金价格上行的因素分析和技术分析,对金价的后市做出一定的解析,以资广大投资者参考。

  一、美元再度主导黄金市场走势

  经济体逐渐企稳成为阻止美元指数进一步下挫的重要因素。尽管回暖之路依然漫长,但经济体再度恶化的可能性已经比较小。从经济数据来看,一些先行指标已经出现回暖,制造业数据也部分稳定下来。

  经合组织8日公布的领先数据显示,经合组织一些国家经济形势已经开始回暖,4月综合领先指标连续第二个月上升,由3月的92.7增至93.2。数据还暗示,一些还未触底的经济体的下滑已放缓。而从美国的数据来看,股市和房产市场走强,美国5月29日当周ECRI领先指标上升至113.5,触及32周高位,前周数据为111.9,为去年7月以来的高位,显示经济增长的前景正变得愈加光明。

  从其他数据来看,ISM制造业数据尽管仍在萎缩,3月份为36.3,但已经连续第四个月上升,显示逐步开始企稳,就业部门看,尽管失业率仍在上升,但6月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5月非农就业人口减少34.5万,预期减少52.0万。这些数据均表明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开始缓解。随着经济复苏的开始,市场中避险需求开始逐步下降。

  美元指数在经济衰退过程中和黄金的相关关系一度陷入混乱。但是在经济开始见底之后,美元指数和黄金价格的负相关性再度上升。近期金价跟随美元的波动而反向运行是物价水平取代避险因素而成为主导因素的重要明证。

  从物价水平数据上看,CPI和PPI均显示目前仍处于轻微通缩而非通货膨胀。这表明流动性和物价水平接手黄金主导因素之后,在短期内金价仍会遭遇压力。 

  二、货币体系动荡导致各国紧守黄金储备

  来自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将使各主要国家紧守黄金储备,竭力维持本国货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在这样的前提下,各国才能放心开动印钞机,解决目前的经济困境。欧洲央行关于讨论加大资产购买规模以及美联储会议纪要披露均显示了两大经济体仍将继续延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或部分量化宽松货币的政策。在美联储会议纪要中甚至有不少委员提出更大的债券买入计划。

  这些流动性的投放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美元和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并造成一些国家外汇储备的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国央行出售黄金的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即使各国有意大量出售黄金换取更多用于投放的资源,出于对本国货币安全和稳定的考虑,不会大规模地高调出售,而且大幅出售黄金本身也是一种政治上的示弱行为。

  事实上,央行储备的黄金已经通过另一种方式大量投放市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计准则规定,允许会员国同时将其在IMF的黄金储备和在市场上出借的储备黄金计算入本国的黄金储备。事实上,很多国家的央行长期将央行储备金出借给一些大型金融机构以获取出借利率。从这一角度上说,央行出售黄金对市场的影响更多是心理层面上。市场上早已充斥着原本该安静躺在各国央行金库里的黄金。

  另一方面,由于在本次危机遭受冲击最大的是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新兴国家经济体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中国、俄罗斯等实力较强的新兴经济体将金融危机视为机遇,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为本国货币的扩张铺平道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增加黄金储备以提高本国货币的稳定性。

  2009年4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截止目前的黄金储备达1054吨,比2003年增持454吨,增持幅度达75%。尽管绝对数值仍和美国、欧盟等国家地区相差甚远,但是这一积极的信号表明中国可能将在未来继续为人民币扩张加大黄金储备量。

  概括来说,发达国家的黄金储备已经以贷出的形式大量充斥黄金市场,即使售金也只具有心理层面的影响,而发展中国家则利用金融危机的机会大幅增持黄金储备。在这种储备格局下,黄金的储备需求在未来将逐步扩大,并在长期对市场形成巨大冲击。

  但是由于前期在经济危机过程中,出于缓解危机的原因,美国政府和欧洲政府都向市场投放了大量的流动性,并且相继启动了所谓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毫无疑问将在经济复苏到一定程度后引发较为恶劣的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不可避免。因此尽管短期内金价难以冲上1000美元,但长期牛市依然将继续维持,一旦通胀启动,黄金市场将站上历史高位,并出现持续性的大幅上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