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中大期货:豆类上涨动能不足 白糖不宜做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16:34 中大期货

  操作建议(一兵)

  大豆、豆粕反弹雏形初步构建,但总体上涨动能依然不足,建议中线空单择机离场,对于买入操作仍需谨慎。棉花少量参与短多,缺乏资金跟风是棉价难有出彩表现的根源。沪铜低开高走,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歧较大,在行情确立方向之前,仍然坚持日内短线交易。沪铝资金明显流入,关注610合约18900一线阻力,中期预期不宜太高。橡胶二次探低,创新低的可能正在加大,空头思路。燃油走势滞后于外盘,低买高平思路不变,注意进出节奏的把握。白糖弱势难改,调整过后市场再创新低的几率正在加大,不宜做多。玉米强麦观望。

  热点评析

  『燃油:外强内弱』

  本周NYMEX

原油期货价格小幅振荡攀升,期价重新回到75美元上方。近期影响期价的基本面因素很多,库存、地缘政治、飓风等因素均给供给带来影响。中东地区日益浓重的火药味成为近阶段油价高位剧震的主要原因,而美国汽油需求仍是支撑夏季油价的主要力量。目前美油整体仍处上升通道当中,大部分的投资者对于后期市场的进一步走强和新高的可能性仍然保持乐观预期。国内燃油市场追随原油走势,但是盘中更多受到新加坡和黄埔市场的压制,较原油相对疲弱。市场观望气氛相当浓厚。在新加坡库存增加预期和中国购买力渐弱的影响下,燃料油/迪拜原油的价差保持疲软,8月合约为-14.97美元/桶,9月合约为-14.90美元/桶。市场盛传的成品油调价消息目前仅仅是扩大了后市燃料油价的想象空间,而没有实际地对燃料油的走势产生影响。总体来看,原油市场季节性支撑因素众多,短期内强势难改,而燃油由于其疲弱基本面的压制,走势料将弱于外盘。考虑到原油的走势,操作上还是建议以低吸高平为主。

  『豆粕:企稳迹象』

  本周,大连豆粕市场先抑后扬,期价略有呈现诱空之嫌,短期期现价差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在大豆价格快速靠近现货市场开始逐步企稳之后,豆粕市场的利空压力大大缓解,加之前期主力多头资金大部分被套其中,因此市场的抗跌性可以预期。豆粕现货市场价格基本趋于稳定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的豆粕成交价仍集中在2060-2100元之间。尽管市场成交依然比较清淡,饲料企业观望心态没有太大的改变,但豆油价格的大幅攀升大大改善了油厂的利润结构,因此面对持续低靡的豆粕价格,其降价销售的力度有限。目前油厂压榨国产豆所获得的利润要好于压榨进口豆,主要原因是国产豆的收购价比较低,黑龙江不少产区的收购价都不到1.1元/斤。总体来看,后期大豆市场的下跌空间料将有限,因此豆粕价格虽然较大豆比价上仍有调整需要,但整体将以低位企稳后的振荡行情为主。

  国际瞭望

  <欧洲利率焦点>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双双加息

  欧洲央行(ECB)和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双双上调利率,不但使全球范围的加息势头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同时也表明,相对于经济复苏步履维艰的境况,欧洲的货币政策当局对通货膨胀的担忧要更胜一筹。

  欧洲央行加息25个基点至3%早在市场意料之中,但英国央行的加息决定(25个基点至4.75%)却颇让人们感到意外。受加息消息的影响,欧洲股市普遍下挫,英国富时100指数也以1.6%的跌幅报收。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说,ECB将继续对通货膨胀风险予以“密切”关注。经济学家们将此视为欧洲央行要加快升息步伐的信号,认为央行早至10月便会再度加息25个基点。虽然有迹象显示欧元区经济发展到今年年底时将进入一个稳定的平台期,但大多数观察家相信,届时利率会达到3.5%的水平。

  推动英国央行加息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强劲增长以及它关于通货膨胀率将继续维持在2%目标水平之上的预期。不过它的这一决定也就此使其在货币政策上与全球趋势保持了步调一致。仅上月一个月之内,全球范围内便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上调了利率。澳大利亚央行本周刚刚将隔夜拆款利率由5.75%上调到了6%,日本央行也发出了要继续上调利率的信号,只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在下周二的政策会议上是否会决定暂停加息眼下尚不得而知,观察家们对此还有较大的意见分歧。

  对于欧洲央行而言,尽管它已准备加快升息步伐,但经济学家猜测到明年它很可能会发现自己身陷一个典型的中央银行困局──核心通货膨胀水平不断上升,而经济发展速度却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欧元区通货膨胀水平目前依然居高不下。数据显示,7月份总体通货膨胀率仍维持在2.5%的水平,比欧洲央行“接近但低于2%”的理想水平高出了许多。特里谢将此归因于原油价格因素,但实际上扣除了食品和能源价格因素的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也在不断攀升。人们对上个月欧元区消费者价格指数的预期依然维持在四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将推动制造业成本增加,这些增加的成本终而又会通过成品价格的上涨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与此同时,进一步表明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数据也时有发布。6月份欧元区失业率降到了7.8%的创纪录水平;二季度零售额也出现了0.5%的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将其对欧元区2006年经济增幅的预期微幅上调到了2.1%。将于本月中旬公布的欧元区二季度GDP数据料将显现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正如Global Insight的经济学家霍华德•阿谢尔(Howard Archer)所言,眼下欧元区形势不错,但是颇多隐忧已经开始显现。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欧元区经济有望保持强劲增长,但是鉴于德国的加税和意大利、法国的财政紧缩政策,到明年,这样的增长势头可能就将触顶。(完)

  新闻聚焦

  『综合类』全球经济体货币政策不协调 导致市场风险加大

  纽约8月3日消息: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似乎将要停止升息,而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央行却准备好将利率调高,这种矛盾的货币政策信号著实让投资者紧张不已.

  令华尔街感到糟糕的是,这种不协调的步调不仅导致金融市场起伏跌宕,还会以更快的速度拉低全球经济成长.

  投资者在投放资金时常常考虑利差因素,因此若他们感到欧洲的投资回报会更好的话,美元便会处于不利境地,资金也会被从美国股市和债市中抽走.

  各家央行政策上的不协调,也会令基金经理人对上升的通膨给出不同的解读,尤其是眼下这段时间中东的冲突将油价再次推向纪录高度.

  “其他央行都在说升息还要继续,而我们的央行(FED)却心安理得地认为经济将会放缓,通膨将回落至合适的水准--这不是一种让人感到放心的情形,”Investors Bank & Trust资深外汇分析师马扎尼克指出.

  他说,“多数或所有经济领域的通膨都在趋升,FED必须注意到这种情况.”

  **央行对策不一**

  的确,FED多数官员和欧洲央行官员的心态有著再大不过的差别了.

  欧洲和英国货币政策决策者似乎在考虑,他们那里的经济复苏所产生的通膨程度足以让他们去进一步调高借贷成本.

  两家央行周四均调升利率,英国央行的行动还有些出乎市场预料,而且两家都为以后的升息留出空间.此前不久,日本央行也于六年来首次调升利率.

  而在美国这边,FED官员的立场则大相径庭--有些人甚至认为他们处于难以作出抉择的境地.FED施行紧缩政策已有两年,但现在的情况是尽管通膨居高不下,经济成长放缓的速度也过于猛烈.

  用FED官员自己的话说,他们希望经济放缓最终能够有助于缓解通膨压力,使成长速度更符合约3%的趋势增长率.

  部分分析师却不那么乐观,并认为通膨持高不下的局面将迫使FED和其他央行一道在今年余下的时间内继续调升利率.

  “升息周期尚未结束,”雷曼兄弟全球债券分析师马尔维说,“全球的央行将继续保持高度警惕,以防通膨持续在容许范围的上端.”

  实际情况的确如此,在欧洲和英国央行调息之后,市场普遍反应不大.丹麦和南非央行同日也有相同举措.

  **美元受到威胁**

  但市场专家认为在欧洲和亚洲调高利率的同时,美国保持利率水平不变,这种情况长此以往会让金融市场作出各种不同的反应.多数人认为美元会首当其冲遭受损失.

  “美国在接近升息周期尾声的时候,欧洲和日本却明显在紧缩,”Ruesch International资深市场分析师布泽林称,“这给美元在今年余下的时间进一步下跌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如此一来,以美元计价的股票和债券也会遭到厄运.但更为令人担心是全球央行悉心作出的决策却有可能依照了错误的衡量尺度.

  决策者自己也承认利率是锋利的武器.紧缩过猛的情况经常发生,尽管从美国方面来讲,经济成长通常足以抵御长时期的低迷.

  然而美国经济的实力尚未在全球一体化的条件下,且地缘风险比比皆是的时候经受过考验.

  随著大多数央行同时都在紧缩,全球经济全面陷入停滞的可能性要大于以前.或许之前的货币宽松政策持续得太久,其导致的后果这次难以估量。

  『综合类』金融监管要兼顾效率和安全 提高行政监管效率

  效率和安全是监管重要课题,二者兼顾才能实现稳健发展;改进管理提高行政监管效率,着力于增强金融机构竞争力——

  面对金融开放的浪潮,如何处理金融效率与金融安全的关系,金融监管的价值目标究竟应当以效率为本位,还是立足于安全的保障,是当下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变革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以为,效率优先,兼顾安全,才是有效应对挑战、深化监管体制改革的理性目标。

  现代金融监管必须兼顾金融效率与金融安全,而不能顾此失彼。众所周知,金融安全首要追求的是金融业的稳定发展,它要求对任何可能危及安全的因素加以排斥,包括金融创新等,而金融效率更注重金融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这种最优化在通常情况下表现为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二者的对立就体现于安全取向与效率价值取向的不同。但其实,金融安全与金融效率都是金融发展的两个方面,其目的都在于通过金融资源的合理运用,服务于资金融通,服务于社会经济整体对资金融通的需求。因此,只有兼顾金融安全与金融效率,金融监管才能有效应对金融全球化的挑战,实现金融业快速、稳健的发展。

  提高金融监管效率,是经济转轨时期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首要选择和先行目标。作为与市场自发运动相对应的政府管制行为,金融监管行为是国家行政权力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和实施,是金融监管机关依法利用行政权力对金融机构及其活动实施规制和约束的行为,是行政行为。由此决定,因金融监管权的行使而形成或者引发的金融监管体制,是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多方面对传统低效的“大政府”进行改造,以建设一个适度规模的高效政府,提高行政行为的效率,也就成为包括金融监管体制在内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

  金融效率优先,是现代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国际发展趋势。兼顾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平衡。据学界对金融发展史的研究成果表明,金融监管的价值目标,是随着金融交易的规模和实现金融交易的速度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不同的金融发展阶段,自应有不同的监管理念。综观世界各国的金融发展历史,不难发现,金融业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本地金融市场阶段、本地金融市场让位于国际金融市场阶段以及国际金融市场让位于全球化的“无疆界市场”、国际金融中心交易让位于“无时空限制”的全球交易阶段。金融监管理念也因而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单纯立足于安全的监管目标,发展到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终极追求的监管理念,再到以增强本国金融机构竞争力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的现代监管价值取向,而一国金融机构竞争力的提高,必须在立足于提高金融效率的同时,兼顾金融安全。正是基于这样的现代监管理念,不少国家开始把改善金融运行效率、增强金融机构竞争力,作为金融监管优先考虑的目标。

  所以,金融效率的基础在于金融安全,而金融安全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实现金融效率。面对全球金融业的激烈竞争和金融全球化的不可逆转趋势,只有秉承效率优先、兼顾安全的新型监管理念,我国的金融监管才能在保持金融秩序安全稳定的基础上,提高金融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实现金融监管的现代化。

  『农产品』7月份进口大豆到货量预计为215万吨

  继7月上旬国内各港口进口豆到货减少之后,7月中旬和下旬的到货量又恢复到了90万吨上下。在这里,先更正一下中旬旬报中的一个错误,当时发布的信息是广东赤湾港到了两船大豆,但实际上,这两船大豆都推迟到了下旬,而且其中的一船只在广东卸了2万多吨货,其余的转运至重庆的油厂。因此,我们对中旬的到货量由原先预测的102万吨调减至90万吨。此外,在上旬的时候还漏统计了广西钦州港的一船大豆,所以上旬的到货应该是41万吨。预计下旬的到货在90万吨,到货主要分布在以下港口:秦皇岛一船、天津一船、山东青岛一船(只有1.8万吨)、日照一船(其中的半船转运至南京)、江苏连云港半船(另外半船将在8月初转运至张家港)、南通两船、张家港半船、浙江宁波一船、

福建漳州一船、广东新沙一船、赤湾一船半、广西防城一船。7月份国内的总计到货量为215万吨,低于我们根据南美船期报告推算出来的230-240万吨的水平,这意味着有几船大豆可能推迟到了8月份到国内。

  根据南美的装运报告推算,8月份国内的到货量预计在220万吨,目前得到的各港口的预报略高于这个水平,如果不出现船期推迟的情况,估计8月份的到货量将达到230万吨,超过了7月份的水平。

  总体来看,由于7月份的到货量比上月明显减少,国内油厂的大豆库存压力看起来也有所减轻。根据部分地区的库存统计,库存量较6月底有所下降,比如山东地区来,目前的大豆库存预计在78万吨左右,而6月底时在90万吨。不过,目前豆粕的需求还没有出现明显的好转,油厂的豆粕库存还是有一定压力的。

  截止到7月份,我们统计的进口大豆到货总量为1641万吨,去年同期为1444万吨,年比增长13.6%。海关统计数字截止到6月份,上半年的进口量累计为1406万吨。

  『农产品』NARM:美国玉米产量有望接近USDA的预测

  华盛顿8月3日消息:据北美风险管理公司(NARM)分析师杰瑞•盖多称,虽然西部玉米种植带的高温干燥天气已经降低了当地玉米产量前景,但是东部玉米种植带降雨量超过了平均水平,可能会弥补高温天气对当地玉米造成的大部分损失。

  北美风险管理公司预计2006年美国玉米产量为107.3亿蒲式耳,单产为148.8蒲式耳/英亩。西部玉米种植带的平均单产可能减少9蒲式耳,为147蒲式耳。而东部玉米种植带天气较为良好,因而玉米单产将提高15蒲式耳,达到159蒲式耳。

  盖多指出,由于陈玉米结转库存庞大,因而遏制了玉米价格的上涨空间,除非今后几周美国大豆作物生长遇到威胁。但是,由于2006/07年度玉米期末库存仍接近10亿蒲式耳,因而2006年12月玉米合约的下跌风险位在2.35-2.45美元。

  『农产品』普查局:6月美国豆油库存总量为29.12亿磅

  华盛顿8月3日消息:美国统计局(普查局)周四公布的月度油脂产量及库存报告显示,6月美国豆油库存总量为29.12亿磅,5月修正后为28.85亿磅.上周公布的月度压榨报告显示,6月美国豆油库存为29.06亿磅。

  『农产品』棉农预期真是不低

  由于近期阴雨天气较多,河南商丘地区棉花枯、黄萎病开始小面积蔓延,但截至目前尚未对棉花生长构成太大影响。

  据棉农介绍,近两年来,当地每到7、8月份就频频出现阴雨天气,致使蕾铃脱落、病虫害蔓延,对棉花单产危害较大。调查显示,目前该市每株棉花平均结铃8个,果枝13-14个,花蕾50-60个。如果后期天气正常,预计籽棉单产有望达到300-400斤,8月下旬新棉即可采摘。通过走访得知,一些棉农认为今年新棉收购价格应该达到2.85元/斤甚至更高。

  『农产品』至8月2日白俄罗斯谷物产量已经达到179.6万吨

  白俄罗斯农业部周四表示,截止8月2日白俄罗斯已经收获了179.6万吨谷物,同比增加54.9万吨。

  谷物收割面积为62.5万公顷,占到总收割面积的27.8%。

  Grodno地区单产达到3.6吨/公顷,之后是Minsk和Vitebsk地区,为3.2吨/公顷,单产最低的两个地区是Brest和Gomel,为2.5吨/公顷。

  7月20日农业部副部长Nedezhda Kotkovets表示,今年白俄罗斯谷物产量可能会超过600万吨,略微低于最初的预期。

  白俄罗斯年初计划是今年谷物产量在800万吨,但是冬季恶劣的天气状况令该目标无法实现。

  2005年白俄罗斯谷物净产量为640万吨,较2004年下降8%。2005年平均单产自2004年的2.96吨/公顷下降至2.81 吨/公顷。

  『农产品』印度:部分取消出口禁令

  印度政府已部分取消食糖出口禁令,允许糖厂根据实际情况向外贸主管部门申请出口许可。虽然外贸部并未公布申请的具体标准,但糖厂表示将会在提前许可证制度下申请出口。不过,糖厂同时也担心出口许可只对6月22日禁令生效前拿到信用证的出口有效。

  

财政部长表示,将2006-2007榨季甘蔗最低的法定收购价提高0.75卢比至80.25卢比/百公斤。甘蔗的出糖率升至9%是甘蔗收购价提高的原因之一。

  周四印度食糖期货市场继续下跌,8月NCDEX收于1933卢比/百公斤,下跌6卢比,8月MCX收于1934,下跌5卢比。

  印度商业线报道,印度产糖大省Maharashtra各蔗区的洪水对甘蔗产量影响不大,Maharashtra邦联合糖厂联盟表示食糖产量可能最多只会减少10-12.5万吨,下榨季食糖产量仍将达690-720万吨。预计下榨季的甘蔗产量达6300万吨,如果出糖率能达到11.5%的话,食糖产量将有望达到720万吨。

  『工业品』智利ESCONDIDA工会称最后一次等待新合同提议

  据圣地亚哥8月4日消息,全球最大的铜矿--智利ESCONDIDA铜矿工会周四稍晚称,工会给予资方最后一次改进新合同的提议的机会,以避免工人下周开始罢工。

  在同管理层会谈之后,工人表示,他们希望避免罢工发生,但是不会削减对薪资的要求。 工会秘书长MARIN称:“工会有避免罢工的想法。资方已经承诺在周五午夜之前作出反馈。”

  『工业品』泰国南部Teck Bee Hang橡胶公司发生火灾 库存受损

  新加坡8月2日消息:工业人士周三表示,泰国Pattani省南部一橡胶工厂Teck Bee Hang公司发生火灾,但是仅仅是原料库存受影响,大多制造设备和建筑“依然安全”。

  该公司总部一经理表示。火灾发生周二晚间8点一橡胶工厂,午夜前被扑灭,没有人员伤亡的报告。

  火灾原因还在调查中,但是警方怀疑火灾可能与南部暴乱有关。

  Teck Bee Hang是泰国10大橡胶加工商之一,按产量来看是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商,泰国橡胶调查协会预计今年的产量在290万吨。

  该公司的Pattani工厂每月生产6,000吨泰国标准橡胶,主要向世界第二大轮胎生产商Bridgestone集团。

  那位公司经理说,公司仅有原料受损,但是还没有完全调查原料库存受到的损失有所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