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维明:近期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及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2014年09月22日 10:22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田维明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田雨 摄)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主办,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承办的“2014国际玉米产业大会”于2014年9月22日在成都世纪新城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上图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田维明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田雨 摄)

  新浪财经讯 由大连商品交易所[微博]主办、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承办的“2014国际玉米产业大会”已经于9月22日在成都成功举行。中国农业大学[微博]教授田维明就近期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及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以下为田维明演讲实录:

  各位嘉宾早上好!刚才沙会长介绍了,我是从大学来的,所以一直做政策研究。做政策研究的话我们可能务虚的多一些,对这个行业的实际情况了解得相对有限。所以今天我讲的内容也是侧重于从国际、从中长期的角度来讨论中国的农业发展包括我们的玉米产业发展究竟有可能会遇到哪些情况。

  刚才两位嘉宾针对当前的问题已经做了很深入的讨论,我们在当前这个行业都有一些短期决策问题,看到现在的市场形势到底我们该买还是卖?该做什么?但是除了这个之外,从产业发展角度,我们还要涉及到一些长期性的问题,我们中国玉米产业,或者中国的农业,甚至中国的经济在未来全球体系里头,我们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我们的竞争力在哪儿?我们这个行业如果要发展,要靠什么?我想在这些方面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我想按照这样一个框架谈一些我所了解的信息和见解,供大家参考。

  我们都知道整个全球经济,从2008年开始陷入一次严重的危机。应该说历史上经济危机很多,但是2008年这次对整个世界经济包括农产品市场造成的冲击是非常大的。这次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增幅下滑,特别是发达国家;还有人认为全球贸易增幅下滑态势更为明显,多边经济管理体系运转失灵。但是更多人认为是全球贸易增幅下滑态势更为明显,消费者收入增长缓慢和信心不足,企业跨国投资趋于谨慎,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更多关注如何促进内需。我们知道中国入市的2001年也是世贸组织[微博]启动多哈活动的一年,到现在为止已经谈了13年,没有任何进展,每次突破之后随即就腰折了,为什么?各个国家都有他自己的利益。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阶段,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贸易地位高速增长,其他竞争国家同样也实现了较快的增长。也就是说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这是一个现实。但是过去建立的国际机构是被发达国家控制,这里头就有一个新起大国跟传统大国之间的利益不平衡,我们要获得更高的发言权,而这个传统的大国更多的是想保住自己的利益。我们也可以反过来看另一个问题,中国现在已经变成了世界第二大国,我们也是世界的第二大贸易国,应该说中国的话语权已经跟十年前完全不一样了,但是我们自己想清了未来的经济体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中国在里面到底起什么样的地位?中国跟其他竞争国家有没有共识?我们看到没有。所以中国目前还不可能成为全球经济真正有影响的大国。

  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从这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明显下滑,下滑了差不多一个百分点,发达国家下滑得更多,从过去90年代,平均增长2.7%,到在金融危机之后,仅仅平均是0.7%,这个下降是非常显著的。也就是说全球经济目前靠发达国家市场是拉不动的,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些报导说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我们起到了50%的贡献,也就说全球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靠中国经济增长。可是这个局面能不能持续我们后面再讨论。

  另一个可以注意到的现象,在过去几年全球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下滑。过去贸易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引擎,但是这个引擎现在放慢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GDP的增长和贸易的比例,贸易过去要比GDP的增长快两倍多,但是现在不到一倍,最近几年甚至落后于GDP的增长。除了这个之外,我们可以注意到另一个现象,无论是贸易还是全球经济,波动幅度显著加大,也就是国际市场给我们这个搞商业经营带来更大的风险,这个经济有时候高涨有时候乏力,我们玉米产业陷入困境实际上是跟国际市场大涨大落联系在一块儿的。当这个国际市场持续下滑的时候,我们这些政策的矛盾也就在这个时间下暴露出来了。

  像这个情况在今后同样还存在,人们在强调由于现在全球经济增长下滑,无论是公众还是企业,也包括政府,在心理上的承受能力都要比过去弱得多,有一些风吹草动,我们这个经济就会受到进一步的冲击。

  我们可以从这个图上看到,这是以2010年作为基准,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到,像日本、欧盟,目前的经济水平相比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没有任何变化。美国稍微好一些,金砖国家更好一些,其中特别是中国,我们这个红线增长得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进入今年以后,一个很明显的势头,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在减速。所以从全球来看,人们都关注中国的宏观经济如果增长速度也出现了下滑,那么整个全球经济靠谁来拉动?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我们可以注意到金融危机实际上是过去发达国家的一些失衡经济政策或者是经济泡沫,最后破灭导致。但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个国家都靠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但是这些政策正好是在金融危机之前使这个全球经济泡沫变庞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这个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像欧洲目前的失业率非常高,经济增长非常慢,政府的债务非常严重,利率非常低,现在靠什么?明显没有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来抑制这个问题。

  同样情况,由于全球经济日益联到一块儿了,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发展中国家增长的外部环境也明显出现恶化。所以在最近几年,典型的像印度、巴西经济增长速度都大幅度下滑,中国目前也开始出现了下滑。

  除了经济增长速度变化之外,我们可以注意到的另一个现象就是汇率的急剧波动,在这个图上我们给出了一些典型国家的汇率变化,同样是以2010年作为基准。我们可以看到,从总体上来讲,日元、欧元相对于美元贬值,美元相对于人民币贬值,我们这个红线是中国的人民币,那么在这个图上越高,那就是我们这个升值越大。所以从2007年以来人民币的名义汇率升值兑美元升值已经将近30%,对其他贸易伙伴的升值,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已经严重下降,这个趋势会不会扭转?大家可能会注意到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曾经出现短暂的贬值,很多人认为这是中央银行的操作。如果我们要看的话,中国的宏观经济,特别是国际收支平衡表,我们这个国际收支的盈余,每年仍然是数千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允许的话,市场机制来决定汇率,人民币升值是不可避免的,这个不是任何一个国家靠宏观政策去控制就能控制得了的。但是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我们缺乏竞争力的产业又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比如说玉米。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管是对宏观经济造成冲击,它对农产品市场造成的冲击应该说是更大的。在2007年、2008年我们主要的粮食品种,价格波动幅度50%、60%,大于甚至超过了一倍。这个波动其实跟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并不是非常密切。我们可以注意到,在本世纪初,或者再早一些时候,经济全球化下,一些主要发达国家放宽了对资本的管制,大量的资本进入了农产品期货市场。所以在早期人们有一个意识,好像全球农产品供求逐渐趋向于紧平衡,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的投资资本从不太景气的房地产市场流到了期货市场,甚至进入衍生品市场,把农产品价格在一个很短的时间推到了一个非常高的价格,但是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相当一部分资本撤出,价格又出现了大幅滑落。正是因为这些,我们对于投机因素认识不清,我们把投机因素看成是一个非常短期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出台了一些应对措施。

  我们可以注意到从2013年以后国际农产品价格总体趋向于稳定,仍然有波动,像美国的干旱,曾经就引起了玉米和大豆市场的急剧波动,这种情况可能时常会发生,这也涉及到我们企业如何有效管控相应的风险。当然今后以及随后几年,全球经济很难恢复到过去相对强劲的增长势头。这里有很多因素,发达国家仍然有泡沫,像美国现在已经决定了退出战略,用这种方式来防止通货膨胀,但是你收紧货币以后就有可能引起经济增长的减速,日本采取不同的措施,“安倍经济学”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就是靠日元贬值来刺激国际市场对日本产品的需求,同时抑制进口。日本的安倍经济学实施了以后有一定的效果,日元确实贬值了,从去年开始到现在,贬值幅度将近100.30,最近几年日元又开始明显贬值,在一个月之前1美元换103元日元,今天早上已经到了109,但是很明显这样一种政策不会解决日本面临的一些长期性政策,像它的消费市场增长缓慢,像人口老龄化等等,这是不可克服的。那么欧洲的情况可能更糟糕,我们刚才已经看到非常严重的失业,非常高的政府债务负担,在这种情况下靠财政政策只能加债,而加债的话,跟欧元区的规则又是相违背的,所以它是进退两难。其他地区都有不同的问题,像乌克兰地区爆发战争,中东的战争,包括我们东亚,中国跟日本,韩国跟日本,中国跟菲律宾关系都趋于紧张。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希望国际社会合作,共同努力来刺激全球经济增长,可能是一个幻想。虽然各国领导人在一些大的国际场合都有这样的表态,但是真正到采取行动的时候,这个落实是非常缓慢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主要的国家趋向于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会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牺牲全球的利益。有可能会由于某些国家采取特殊的措施造成国际市场的波动,所以这个风险在今后几年应该说是很难避免的,这不光是玉米产业,其他产业都面临着如何有效的认识风险和管理风险的问题。

  从中国的情况看,国际市场不景气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入市之前,我们当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还不是非常高,我们也有口岸措施能够有效进行调控,但是入市之后,我们受到中国入市承诺的约束,我们很多市场,包括农产品市场扩大了开放,这就使得政府调控空间受到了限制,我们有大量的产品要卖到国际市场上,大量的原料要从国际市场上进口,所以当国际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中国会受到影响。当人民币升值的时候,我们的产品无论在海外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上,我们的价格竞争力受到影响。我们中国潜在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我们到现在为止没有公布中国的债务负担到底有多大。或许大家从前一段新闻报道上可以看到,我们银行界的一些权威人士估计,中国的债务负担是在250%,而发达国家如日本是230%,也就是在中国的话,政府债、企业债,我们的债务问题要比其他问题更严重,大家知道中国的宏观货币政策,我们M2的增长速度要比GDP高很多,实际上中国是增强全球流动性的一个重要责任人。当然我们新一届政府应该说在针对中国问题采取的解决思路上,跟前一届政府可能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可能更为稳重,但是具体措施还有待于今后观察。所以我们现在能够直接感受到的就是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滑,它从多个方面影响到我们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们这里提到另一个问题,尽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我们今年预期仍然是7.5%或者7.4%,可是全球经济增长,年初曾经预测是3.7%,但是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的预测已经下调到3.3%,中国的7.5%要比全球增长速度高一倍,它的含义是什么?我们当然知道,经济增长了,人们的钱包鼓了,人们肯定是要消费的,这也包括对农产品的消费,特别是优质农产品的消费,跟我们在座关系密切的就是肉类、饲料,这是一个方面。人们的钱包要鼓的话,首先要解决人们的工资问题,也就是说收入增长它是跟工资提高是对应的,工资提高跟我们什么关系?劳动成本。所以中国的高经济增长必然意味着劳动工资的增长,如果劳动工资的增长跟劳动生产力的增长不能形成一个有效协调关系,那中国劳动力成本高于价格上升的幅度。所以总体来看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下滑是非常明显的,我们这个下滑从2007年之后一直在滑落,这里的红线是给出的这样一个趋势,至于今年到底是7.4%、7.5%,现在有不同的预测,后面几年如何发展,悲观的,认为中国有可能出现硬着陆,乐观的认为新一届政府有能力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

  那今年比较重大的变化是贸易的下滑,特别是出口的下滑,目前出口跟上一年增长相比,幅度是非常低的,虽然最近几个月略有好转,但是最近几个月进口明显在下降,它反映的是什么?中国的内需出了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乏力,实际上它暴露的是我们宏观经济本身出现的一些非常困扰的问题。我们的物价下降对老百姓肯定是好事,但是低价也意味着我们很难对未来的市场给出一个乐观的预期,我们很多产品想指望价格继续上升,很难。所以CPI在下降,PPI,也就是工业品出厂几个月下降得更快,最近几个月是负值,这些指标都暴露出中国的经济目前处在困境里。

  那么它跟我们农产品有什么关系?我们从全球或者从中国来看,经济不太景气的时候,需求必然是要减少,减少最大的是那些利用农产品加工的非农业产品,其中典型的就是在过去十多年全球发展起来的生物燃料工业。

  我们刚才也提到了不同类型国家经济的增长状况可能是不一样的。发达国家是非常脆弱的,它的经济增长减缓,它的消费已经达到了饱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预期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市场会进一步扩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要快得多,那是不是这个市场有吸引力?我们前面提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在下滑,所以这个市场尽管要比发达国家的市场要好一些,但是前景远远不如过去几年乐观。实际上这个市场上,应该从全球市场看,跟我们这个玉米产业关联是最密切的,因为发展中国家的营养水平仍然是比较低的,当经济增长,收入提高之后,它会引起人们更多消费肉类这样一些高营养价值的东西,但是肉类消费又会拉动对饲料的消费,从目前来看,如果这个市场不太景气,那也就意味着整个国际市场玉米产业,无论是作为工业原料还是饲料原料,情况都不太乐观。另一方面从供给来看,从前面的图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国际市场整个农产品的价格实际上从2003年以后开始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上升,为什么出现这个上升,里面有很多深层次原因,在80年代后期90年代前期,关注的是农产品过剩,那个时候农产品价格是非常低的,很多国家降低了农产品的关税,它确实起到了改变农产品市场供求平衡的作用,这是一个方面,也就是这样导致发达国家利用农产品价格低的时候开始发展生物能源,这就使得在需求方面增加了一个新的内容。我们也知道包括中国在内,很多发展中国家如果需要大量进口农产品,这个价格高的时候往往会引起一种恐惧,我们的粮食安全出现了问题,我们的外汇支付能力出现了问题,能怎么做?理所当然的采取限制进口的措施。所以在当时,很多不同类型的国家采取了不同类型的措施,当然这些最终措施的最终结果就是刺激农产品供给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这就出现供给增长加快,需求增长减缓,在达到了一定点之后,这就出现了市场的逆转。

  所以从全球范围看,我们说不存在任何粮食安全危机,从本世纪初到现在,人均全球农产品供给数量增长了15%以上,我们说粮食安全状态是改善的,但是很多国家还是不放心,包括中国。很多国家它确实存在饥饿人口,这个原因不是供给不足而是分配问题,而分配问题恰恰跟制度等等因素联系在一块儿的。这些方面如果不改变的话,我们说各个国家要靠增加对农业的投资,要刺激农产品的供给增长,是不会解决饥饿问题的。

  另一个方面,贸易,这也是我们长期关注得比较多的领域。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开放实际上是鼓励各个国家按照自己的比较优势去实行农业的专业化生产。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拉美国家扩大了开垦耕地,扩大了玉米、大豆这些农产品的生产,那扩大多了,他就要找市场;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国家也扩大了市场开放,这样就有增加供给的,有增加需求的国家,它也就使得贸易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增加。

  另一个因素我们也可以看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在参加全球多边贸易的同时,我们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这期间也达成了很多协议,比如说我们和澳大利亚的协议,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措施,所以这些自贸区对扩大双边的贸易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它也会导致贸易转向,比如我们本来可以卖到日本的产品,如果日本跟美国达成协议了,那么很明显,日本可能从美国进口更好一些,这就是所谓的贸易转向。做商人是务实的,谁的产品便宜就从哪儿买。自贸区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它使得双边的贸易,如果都是伙伴,那么就要比跟非伙伴的贸易更具有价格优势。

  另一个方面,质量的变化。从全球的农产品贸易统计,我们可以看到,原料型的农产品贸易增长,但是增长比较缓慢,这里头包括数量的增长和价格的增长。增长最快的是加工食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日益以高价格的产品为主。但这里确实有一些例外,像巴西,有很多研究认为正是由于中国对原料的需求使巴西的农业发展出现了一个畸形的模式,走向了生产初级原料为主的这样一种发展模式。

  最后一个因素,跨国公司,农业方面的跨国公司也很多,我们中国也有一些公司逐步向这些方面在发展,像中粮,我们可能在座的很多公司以后也会朝这个方向走。根据我们看到的国际机构的一些研究报告,目前全球贸易,这个不只是农产品贸易,80%的,至少有一方涉及到跨国公司,有30%实际上是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也就说目前这个全球贸易,我们从统计上看是中国跟日本,或者跟哪个国家,国家与国家的贸易,那是个假象,实际上是企业在做贸易。很多时候跨国公司,在美国有它的总部,在其他国家有它的生产基地,之间这种贸易,形式上是国与国的贸易,实际上是跨国公司,它要根据全球的市场,全球的资源来选择生产到底放在哪儿?加工放在哪儿?贸易放在哪儿?在它最有优势的地方来保证控制。所以这个竞争我们说各个国家的政策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最根本的是靠我们企业要制定我们自己的全球竞争战略,我们中国的企业有待于进一步走出国门,建立我们自己的全球生产、消费这样一个供应链,在这方面可以说中国仍然处在弱势。

  我们下面来看一下全球农产品的价格,这是世界银行[微博]发布的一些资料,总体上看不管是农产品、食物还是谷物,上升的趋势都是比较明显的,一次大的下滑是发生在2008年后半年到2009年期间,也就是全球金融危机引起了投资资金从农产品市场上的外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看这个图形,要是农产品价格上升,这个至少对我们玉米生产应该说是有利的。当然对加工来讲可能就是一个成本问题,它之所以这样上升,肯定不会是原料上升,它也必然意味着是最终产品的上升,所以整体上应该说是有利于玉米产业的变化。在前几年价格暴涨之后,我们国内,包括学术界,包括政府领导人,有很多人认为中国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来增加自己的农产品供给,特别是粮食的供给。因为担心粮价暴涨会导致中国从国际市场上想进口,我们可能要花太多的外汇,当然也涉及到我们买了其他发展中国家会不会受到影响?就是国际上我们对其他国家的冲击问题。像这样一些问题在暴涨的情况下提出来有它的道理,但是这个暴涨是不是一个长期趋势?我们后面这个图实际上是反映了更早的期间农产品价格的走势,如果我们从60年代到本世纪初把它放在一个长的序列来看,里头除了1973年的全球石油危机引起暴涨之外,整体上看农产品的实际价格是下跌的,有很多研究认为这个下跌是由于农业的技术进步要快于非农业,这个好像跟我们很多感觉是不大一样的,农业想实现技术进步应该说是很难的。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像发达国家,典型的像美国,它这个技术进步除了直接把新技术应用于农业之外,还涉及到另一个方面,大量的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退出,农业经济规模在增大,农业的供应链在逐渐健全,这也就使得农业劳动生产力出现了非常快的提高。

  我们也可以注意到,我们给出的这个曲线有一个转折点,就是本世纪初,出现了一个价格的暴涨,这也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当时引起中国对粮食安全问题特别关注的一个国际因素。像这个转折它是不是一个可持续的现象?我们刚才提到的几个因素,多边贸易谈判、开放市场。我们没有提到的一个因素是过去价格低的时候,农民不愿意生产,科研机构不愿意投资,影响了农业技术进步的速度。

  我们没有详细讲的第三个因素就是生物能源的发展,这个在全球对工序平衡影响是非常大的,从最近几年看的话,整个玉米市场上大概有1.5亿吨玉米用于生产生物乙醇。整个世界的供给量里头突然增加了一亿多吨,那么它对国际市场就是一个非常强的拉动作用。金融投机不会改变大的趋势,但是确实影响到短期的波动模式,2008年、2011年我们都观察到投机造成的影响。

  那么至于生物能源,从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它所讲的发展这样一个行业是要保证本国的能源安全,因为中东地区战乱不断,进口石油可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我们要靠自己的土地生产能源,当然是好事。另一个理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是公开的,但是背后我们可以看到,90年代后期恰好是全球农产品价格非常低的时期,正是在这样一个时期,美国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巴西利用甘蔗发展生物能源,欧洲利用油菜籽发展生物能源,这样就把很多农产品原料转到能源生产上,而这个生物能源的需求跟全球能源价格是连到一块儿的,能源价格越高,发展生物能源在经济上越合算,它的发展速度也就越快。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右边的图上,能源价格这条红线上升,这个生物能源的产量也上升,增长最快的是北美和南美,因为它有大量的过剩的农产品原料。它带来的另一个变化,那就是粮食价格与能源价格形成密切的联系,在右边这个图,绿是1987年到1999年,主要农产品跟能源价格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商品是负的,也就说两者之间不是同步上升,但是进入本世纪以后,这个相关系数都是在0.8以上,像豆油0.9,也就说能源价格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这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由于生物能源发展产生了这样一个外生的、影响农产品价格走势的因素。

  从释放规则我们也可以看到乌拉圭谈判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限制出口补贴,这个都使得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的财政补贴也就更容易控在这样一个比较小的范围。至于所谓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很多研究,实际上是否定这样一个作用的。

  我们来看一下这种趋势能不能持续?根据一些国际机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包括FAO,每年都有一些对未来市场的总期预测,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相信这种预测,未来农产品的价格,特别是食品的价格不会持续处于高位。也就是在我们这个图上可以看到,红线的右侧涉及到对未来市场的一个判断,这是我们需要警示的。我们现在很多政策,很多对市场未来预期是建立在价格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的。如果国际市场价格下跌,我们现在就面临一个问题,我们靠什么来阻断国际价格对国内市场价格的传递,这里没有提到另一个问题,我们刚才实际上说到了,人民币的汇率,美元价格下降,如果人民币进一步升值,我们这个困难会变得更为突出的。这种情况同样也适用于我们关注的,像玉米这样一些典型的产品,在这里玉米、小麦和大豆三种价格,最下面的红线是玉米价格,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下降幅度要比小麦和大豆稍微缓和一些,这个可能使我们这个行业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相对要好一些。

  为什么在今后有可能出现这样一个情况?我们刚才提到的生物能源,由于它是对国际市场价格走势造成严重扭曲的因素,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国家指责美国的能源政策,美国对此也作出了一些反应,根据他的新的《能源法》,生物能源的规模目前已经基本上是到底了,它不会有进一步的新需求。另一方面,针对期货市场扰乱农产品的期货价格这种情况,美国政府也实行了一些对投机资金入市的限制性政策。所以从2008年以后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个价格的波动要比前几年更小一些,同样针对这个问题,国际社会采取的另一项措施就是完善价格信息体系,这个是在FAO下面建立的农产品市场价格体系,中国是参与方之一,但是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参与得并不积极,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一些粮食的统计资料。那我们跟发达国家竞争,我们受人家摆布,话语权在人家那儿,原因是什么?信息不对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企业也好,咨询公司也好,甚至包括政府,经常是看美国农业部的预测来作出我们的分析,有的时候就是对美国农业部的分析翻译一下,我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肯定是容易被美国忽悠的,尽管它不是专门忽悠中国,但是我们自己缺乏判断能力。

  所以今后来看对中国农业发展我们面临的外部市场需求萎缩,我们面临的对外走出去,现在国际上有一套新的规则来限制企业的行为,所谓负责任的海外投资。你可以出去,但是出去要按照一套规范,也就说我们要保持透明,我们要实现和投资地的社会共赢。我们过去很多做法在外面受到批评,所谓的“新殖民主义”,其中的一个很大原因,从私营企业来说是行为不规范,靠贿赂拿到土地,把当地的农民赶走,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得人心的。我们也涉及到有国营背景的企业出去,人们总是担心中国的政府拿钱来资助这些企业,来掠夺投资地的资源。这个粮食安全问题一旦出现,中国有了粮食安全问题,那别的国家也有了粮食安全问题。当你缺粮的时候,别的国家也有可能也缺粮,你想都运出去,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这里有很多对开发市场的认识问题,这些市场发达国家早就开发了,他们过去也有很多不规范的做法,但是他在改,他在制定新的国际规则。而我们现在走出去的时候,我们如果遵守这条规则,我们的市场空间比较受到限制,如果突破这条规则,那么我们在国际上就会面临很大的压力,这是我们的发展困境。

  其他问题也有一些多边、双边或者区域性的贸易协定,实际上是有一定排外倾向的,比较典型的是所谓的“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协定”,这是美国主导的一个自由贸易协定,试图把中国排出在外,这些因素对我们今后的市场仍然会产生影响。至于中国自身,我们尽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但是需求仍然会受到拉动,可是我们的供给,刚才嘉宾已经提到了,我们的水资源,我们的耕地资源,我们的农业环境污染造成的质量问题,这个都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隐患。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农业科技发展的环境,这个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包括科研机构如何从科技推广活动中有效盈利等等,像现在的大学、科研机构都爆出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也就是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环境还有待与进一步改善。我们入市做出了承诺,这是一个有约束力的,我们没法退回来。像玉米,很典型的,我们只有配额760万吨,配额外的关税65%,这是我们的空间,我们可以用的转基因这样一套规则,在一段时间内限制进口,但是持续做它的依据是什么?我们在这方面还没有充分的准备。

  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能不能靠国家的支持来发展单一的行业?比较典型的像我们这个临储,其实这个问题在玉米市场上有所暴露,问题更大的不在这儿,我们的糖市场有这样的问题,油菜市场有这样的问题,大豆市场也有这样的问题,更严重的是棉花,全球60%以上的棉花是在中国生产,我们那个价格高得离谱,我们是用自己的钱补的谁?不是中国的消费者,是美国的棉农,我们把国际市场价格抬高了,我们自己的棉花,自己把的农产品收购了,放到库里头,只要有机会,商业企业是从外面进口的,像这种,作为一个短期的失衡,它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这种局面持续若干年,我们看到,这就是美国、欧洲国家80年代所犯的错误,他当时的保护政策就是把价格抬得过高了,以至于库存成为非常严重的负担,他不得不靠后面的贸易谈判来找到他的市场销路,以及像生物能源早期的增长点。从实践也可以看到你限制玉米进口,那么玉米替代品的产品就会大量进口,如果你的原料价格很高,我不相信我们中国的加工企业会持续采用高价格的深加工产品去生产肉,我们现在有更方便的途径,我们可以直接从国际市场上进口肉,只要你有这个需求,我相信很多发达国家早就盯着中国的这个市场上。大家知道有很多受到限制,但是美国、欧洲西方国家早已经对中国的肉类市场经过深入的研究,只要中国政府放开政策。如果我们这个口子开了以后,那我们这个玉米市场到底该怎么发展?我们的饲料行业,我们的玉米深加工行业会不会受到冲击?这是需要考虑的。所以这里有一些是属于短期的决策,我们在眼下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下该怎么做,有些涉及到对长期发展的一些认识。

  总体来看,我们的感觉,靠中国的现行政策很难解决中国的农业问题。中国应该说粮食安全保障程度不会大幅度下降,我们的人口基本上区域稳定,我们大部分居民营养水平也达到了这个程度。所以从需求角度来讲,以后主要是一个质的问题,而不是一个量的问题。但是我们的供给面临的风险是非常大的,除了农业的耕地资源、水资源这样一些要素数量减少之外,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劳动力成本上升。我们没有任何措施来限制劳动工资的上升,在美国他可以这么做,当然在中国这实际上是我们政府的一个重要政策发展目标。我们也可以看到,即使发达国家这样做了,它的效果仍然存在疑问,像日本、韩国结构调整比我们起步得早,但是日本的农场平均规模不到两公顷,韩国的平均规模不到一公顷,所以它的规模没有上去,就那么点农民都没有解决它的出路问题,中国现在不算多,三亿,我们走出2/3,我们还有一亿多,我们这个规模也不会提高到什么程度。在日本、韩国靠补贴,农场存活下来了,但是农民超过一半以上是在65岁以上,这里头就有一个下一代农民到底在哪儿?同样的问题在中国也存在,我们现在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很少有45岁以下的劳动力。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是在走日本、韩国的路,但是这条路明显是走不通的,所以我们要思考长期到底怎么办?靠政府政策支持,我们刚才说的,我们的入市承诺本身是一个限制,我们也可以从这个图上来看到,这下面的红线是中国,所谓的PSE,这是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有关一个国家对农业扶持政策的侧重指标,实际上这里头农民的收入里头有多大比例是靠政府政策引起的收入转移支付,像日本、韩国,60%,这个全部是政府扶持造成的,当然这个不是说政府印钞票,实际上是政府从消费者这块卖高价,消费者的利益转让给农民的。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跟日本、韩国比,我们低得多,但是我们现在已经超过了美国,我们接近了欧盟,我们跟其他国家不一样的,其他国家都在下降,中国是上升的,这个趋势如果要持续,我们必须出现中国主导全球规则的这样一个局面,事实上这也是做不到的,也就是中国的贸易政策改革方向跟其他国家完全是相悖的。

  要看农产品的成本,这是根据中国和美国农业部的调查,我们这个直接费用非常类似,尽管中国可能有些生产要素的价格不低,我们差别比较大的一个是土地,有一点,最大的是什么?红的,也就是劳动成本,这是我们刚才一再强调的,中国的玉米产业以及所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今后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如果你不能够控制劳动成本的话,我们这个产品从成本上是不可能有竞争力的。类似的对比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的成本调查,物质费用有所上升,但是幅度比较低,我们上升比较大的是土地和劳动,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土地费用,我们想搞规模经济,那就要租地,但是租地就面临一个难题,租地的成本在逐步上升。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因素,我们把中国的成本跟国际市场的价格比一下,我们现在没有任何利润,我们所有的利润只能来自于补贴,跟这个成对比的是美国,它的物质成本虽然有一些波动,但是没有一个特别强的上升趋势。我们可以看更突出的一点,劳动成本,始终维持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这也就使得美国的玉米卖到国际市场上的时候,它能够引起很高的利润,这个蓝线是国际市场价格,要比的话成本高很多。

  所以这是我们对国际形势的分析,谈了一些我们的见解。

  总体看,今年以及今后若干年整个世界经济仍然处于一个低迷状态,非常容易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来发生波动。经济持续经济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改革,而在这方面限于国家利益的冲突,步骤是非常慢的,它会带来我们企业、政府都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包括国际市场的急剧波动,汇率的急剧波动等等。

  我们作为农业企业也需要关注这样一些宏观经济因素,如何影响到农产品市场,特别是如何影响到我们这个玉米的产业。从中国政府来讲,粮食安全始终是我们制定政府政策的一个很重要的考虑。目前看,临储政策受到了很大的质疑,国家正在推行目标价格政策,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政策方案、设计仍然是非常不完备的,虽然今年大豆、在棉花上均进行了设置,后面很有可能再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市场上。

  我想再强调前面所讲的,对于中国玉米产业影响最大的,一个是国际竞争压力,因为国际压力可能下行;另一个就是国内的劳动成本,导致我们的成本上升、价格上升,这样一个交叉曲线,影响到我们未来的市场,影响到我们未来的政策选择。所以在这方面,我想企业也有责任向政府提出建议,看看我们在玉米,以及其他的农产品上,我们这个国家的政策究竟该如何进行改革和完善。

  谢谢!

文章关键词: 大商所玉米大会田维明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朝鲜扣押大连渔船索要25万元
  • 体育王哲林14+5男篮开门红 男羽2-3韩国失冠
  • 娱乐韩寒32岁生日晒成长照 小野搞怪卖萌出镜
  • 财经二套房政策五年来遭四改 曾引发假离婚
  • 科技专访马云:阿里上市的感恩、压力与敬畏
  • 博客方静:央视台长杨伟光特批我留长发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北语最美副主席被封神仙姐姐(图)
  • 李大霄:永别了钻石底 迎接真牛市
  • 齐俊杰:首套房认定松动让救市无底线
  • 慕容散:A股战略做多者已经越来越多
  • 徐斌:黄金也许跌过头了 亏本生产
  • 天天说钱:七问楼市“最大利好”
  • 叶檀:国际投资者可顺利做空中国经济
  • 刘杉:若取消限贷房价仍将持续下跌
  • 马光远:房地产不会暴涨也不会崩盘
  • 陶博士:A股大牛市两大前提已具备
  • 向小田:中国房地产到了最危险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