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由大连商品交易所[微博]与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于2013年11月13-14日在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新浪财经作为独家门户网络合作伙伴全程图文直播本次大会。以下为油脂油料市场发展展望专题论坛实录。
主持人(高永红):刚才James Fry娓娓道来,非常感谢JamesFry博士的精彩演讲。各位代表,截至到现在第八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主题演讲部分到此结束,下面是油脂油料专题论坛,有请论坛主持人路易达孚(北京)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涛先生。
主持人(陈涛):各位亲们,辛苦了,一天半的时间即将过去,我本人感觉迎来了我们最后一节,是互动的一节,在这里提醒一下,由于我们时间今天看来比较充裕,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我们是个互动的论坛,有什么问题可以写出来,不要写文章,这样我没有办法转达你的问题,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看到大交所从头到尾安排了一系列的非常重量的嘉宾过来,这是参与会的代表们感到非常荣幸的一件事情。可以讲很多嘉宾在我们平时工作中,在我们行业里面都是很难得到机会来聆听他们的演讲。
接下来我们也更觉得荣幸的是,我本人非常兴奋的是今天最后一节也请到非常有分量的嘉宾,下面我们非常高兴甚至荣幸地有请今年的五位嘉宾,第一位是中粮集团大宗商品风险管理部总监费忠海;第二位是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信息处处长曹智;第三位有请美国福四通集团公司亚洲部主任李小悦;第四位请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植物油贸易总经理周密;第五位是天轮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经理李鹏。
我想在座的五位大家或许在不同的场合见过,我本人认为在中国国内不管是代表国资、国企、外企都有代表,接下来围绕油脂油料市场发展展望新一轮讨论,我想你们也非常希望得到台上嘉宾的观点、看法、建议。
我先提出几个问题,让我们在座嘉宾做一个短暂3-5分钟的演讲也好,或者是解答也好,之后我们再做一些互动。第一位我们先请费总,费总可以说在我们中国也是最大国企之一,他从头到尾经历过期货市场到今天大大小小的事情,可以说是资深的期货人士或者说有发言的人士,我们知道中粮在粮食等商品中在市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这么大的公司,我们都知道风控一定是不可缺少,一定是非常重要,能使一个公司维持下去很重要的环节,到今天为止我们国内方方面面的期货,贴水、基差、跨市套利等手段非常多,我们想听听费总在这方面有什么建议?给大家推心置腹的介绍,欢迎费总。
费忠海:谢谢陈董事长,非常感谢这么一个大会,每次来参加国际油脂油料大会都是非常学习的过程。刚才陈总给我提了比较尖锐的问题让我来回答,以前一直在前台,就属于运营,更多是交易,现在在管控风险,管控风险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大家都知道中粮是以粮油为主的,主要是大宗商品,今天参加大会的也都是以大宗商品为主要的,大家都知道大宗商品贸易和加工两个最重要的核心,首先是风险管控能力;二是套期保值能力,这两个是我们可持续稳健发展的方向,我们中粮在内以及在座的企业,你想在这个行业里形成竞争能力,能成为百年老店,在你的企业治理当中要强化风险管理意识,要深刻意识到风险管理的能力和基于套期保值对企业的发展。
我们这两年剩下的油脂油料企业,我们市场的行为和风险管控能力都得到巨大的提升,我们同时也知道每一次大的商品下跌,都是行业洗牌的过程,我们剩下的这些企业这几年很明显我们赌市场行为少,我们更多是提高研发能力,我们在强化健全风险管理的体制和风险管理能力,我们现在的企业抗风险能力有巨大的提升和改善,这是我讲的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我想我们作为压榨行业,我们连续亏了将近3年时间,我们从今年6、7月份开始我们出现了比较好盈利,目前出现了3-4个月,这在2年多以来是非常难得的,我们的采购商、压榨商、下游的产业链条大家都过了一段比较畅快的日子,很难得。我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中国虽然蛋白消费仍在持续增长,但是压榨是过剩的行业,这样很好的窗口期对我们在座的各位来说要珍惜。我们无外乎两种方式:首先是找到一个低点,找到一个高位锁定;第二是密切关注窗口期,如果出现压榨正向期的时候我们进行大规模套保,我们刚过上了好日子别忘了苦日子。之所以贸易商敢买那么多基差,从压榨和贸易角度讲这是非常难得的窗口,我觉得应该把头寸进行大规模关闭,确保明年运营的稳定性。
同时,看我们的消费端饲料行业,因为我们养殖行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养殖产业都在大规模提升,之前养殖的周期被平滑了,我们需要关注这个周期存不存在?不管怎么样,养殖出现利润2年半以上这个我们也需要警惕,给大家提供这么好的机会,本着谨慎运营的原则,还是尽量关闭窗口,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主持人(陈涛):在座的各位,我们在这个市场里面赚钱不难,但是保持长远赚钱长期是做不到的,费总说了我们尽量减少窗口,尽量把我们的利润锁定,这是你成败的基本原则。
接下来一个话题有请曹处讲一下非常敏感的话题,这两天也没有听到其他嘉宾有涉及过,目前在中国国内市场,尤其是媒体,甚至很多科学家大肆炒作的话题就是转基因,这个转基因到底有多坏或者有多好,到今天为止很难有个定论,这个话题非常敏感,也不能代表政府或者代表公司,就是个人的看法,因为这个炒作可以说有点偏离了它的轨道,下面听听曹处对转基因的问题怎么讲?
曹智:谢谢我们的主持人,首先感谢大连商品交易所给我们搭这个平台,让我们在每年的11月份都会见到很多的老朋友,也会认识很多新的朋友,每年我都会参加,这个会议越办越好,也感谢与会代表。
刚才陈主持给我交代了任务,解释一下我们的转基因问题,这个问题既简单而且蛮复杂的,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能每个人回答的角度和答案不一样,我仅代表我自己来谈谈转基因的看法。
现在很多人说转基因的问题,转基因对于粮油产品来说,特别是大宗农产品来说,就是大豆和玉米、棉花,棉花相对于好一些,因为它不是直接入口的,是穿在我们的身上,直接入口是大豆和玉米。中国大豆进口量全世界第一,6000万吨左右,每年我们会压榨6000万吨以上的大豆,这些都是转基因大豆,而且中国对转基因大豆流向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控制,我们每个的流向都受到农业部的监控。
从这个角度来说,转基因没有像国外一样,直接入到我们的口里面,就是直接使用。中国有吃豆芽、豆腐的习惯,相对于来说中国的国产大豆是为了弥补我们的食用消费需求增长,今年可以看到将近有1000万吨的国产大豆进入到食品里面,我们在座各位吃的豆芽、豆腐都是非转基因大豆。我们蛋白进入到养殖饲料行业,经过猪、鸡、牛、鸭损害之后,对人体损害已经微乎其微了。
再讲一下豆油,豆油是直接入口的商品,从油里面检测不出转基因的成分,豆粕经过了饲料环节的转化,我们现在所消费的一些食品我个人认为是比较安全的。
现在说到转基因的种子问题,我自己也是农业部油料组的专家和玉米体系的专家,农业部有很多的体系,它的产业支撑体系,这个体系重点是在于对于种子的研究,我们在跟农业部很多专家研究,适合美国的种子并不一定会适合中国的部分地区,比如像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有一些我们自己培育的种子单产也是很高的,抗旱性、抗倒伏性、抗捞性也是很高的。我们自己来说,现在已经建立了雄厚的体系,种子的育种体系来培育种子,从我们的产量增长上也可以看到小麦的单产、稻米的单产都是世界比较领先的,我们的玉米单产也在稳步提高,虽然说跟国际上有差距,中国是小农的生产,它受到天气的影响,特别是我们的东北地区。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不管你用转基因种子,还是用非转基因的种子,如果这个种子适合当地的生产,那就会得到我们想要的一些产量,或者说稳定我们的产量,甚至是产量会逐步提高。谢谢!
主持人(陈涛):谢谢曹处,我们也知道李小悦李博士也是学农学的,在国外的转基因了解多一点,我们也让李主任稍微补充国外的情况,是不是我们媒体说的美国人、欧洲人根本不吃转基因,都让我们中国人吃癌症爆发等,要不然我们在座各位都是害人精了。
李小悦:我简单地补充一点,美国从95年开始实行转基因大豆以来,现在可能99%都是转基因的。今年粮食获得诺贝尔奖全球对农业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就是转基因的两位科学家获得了奖。获奖当中也谈到这个问题,未来2050年全球达到90亿人的时候现有土地能不能养活?就是靠转基因。我是学农的,只要不改变它的特定的形状,我个人感觉是没什么问题,美国市场上出现了非转基因它会标示,或者有机产品会标示出来,其他都是转基因产品,转基因产品是生物界革命的变化和前景,这肯定是要走的,我是必须赞成,这是一个方向,吃的以后究竟什么问题可能一代、两代人才会反映出来效果,从我个人来说目前是安全的,转基因大豆是抗除草剂的,会减少农药的食用,它还是有它的优势。我就补充这一点。
主持人(陈涛):可以肯定地说,美国95%以上,甚至说99%产品都是转基因产品,美国人不吃他吃什么?这一点是没有道理的论点或者是观点。
现在转基因到底有多大害处,我们中方也没有很科学的论断,目前从法律上讲美国、欧洲转基因产品在市场上有售。接下来这个话题好像离我们远一点,但也不远。
接下来我们谈谈市场,美豆CPO也破了13块,美国旱情没有大家所想的那种负面影响,单产低到多少,反而和去年相同,单产越来越高。最近美国农业部报告大豆单产到了43,之前大概40以下都有了,去年也是达到了18块美元以上,今年冲高点也下来了。从农民角度怎么对待现在的行情?这个请我们李小悦李主任给我们稍微讲一下。
李小悦:感谢陈总。关于美国农民现在的销售决定了目前的价格走势,先说一下我们中国的卖盘,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了去年2160万吨的点价,现在美盘相对来说会在12块5、13块波动,在美国农业部报告之前会维持在12块5低价当中。
从农民的角度来看,前一段时间农民不愿意卖,今年8月份主产都在干旱,大家认为产量会低,但是从收割情况来看远远高于大家的想象。我认为是4、5月份情况比较好,如果不干旱水分也比较充足,这就造成了后势生产还是可以的。加上晚播9月份有20%的大豆很受益,这样就把产量抬高了。现在美国农民作物保险机制有一个影响,农业保险是通过作物的收入,保险根据对应10月期的大豆,是按照2月份芝加哥交易所10月份的大豆价格综合起来算的,今年2月份的大豆价是12块8毛7,总收入保证你有多少,农民可以花25块钱到30块钱去保80%5年的平均产量,今年10月份还是12块8毛7,现在农民这两天卖货积极性比较高。农民通常12月份要卖到40-50%之间,昨天晚上为止美国大豆收获进度已经完成了90%以上,农民开始在卖货,马上美国进入圣诞节当中,通常往年的是收获后的积极反弹,这波卖完之后1月份又是卖粮的高峰,通常卖到10-15%的总产。1月1号卖的货要明年1月15号才交税,明年1月份是卖粮的高峰。现在农民愿意卖大豆,不愿意卖玉米,玉米期货的价格是5块6毛5,由于去年的干旱,仓库里面是空的,全部装进去之后,尽管美国今年是3.5亿吨玉米,仓库里面能装下,如果作物保险达到收入高于80%,现在暂时不卖,农民相对意愿愿意卖大豆,不愿意卖玉米,玉米现在相对也是接近底价,目前来说是接近底部,尤其是大豆。由于时间关系,我简单讲这么多,一会儿有什么问题还可以交流。
主持人(陈涛):由于CBOT不断下跌,产生了美国农民惜售会不会对价格产生支撑,这是个新的话题,包括我本人过去也没有考虑太多,现在很多商品市场如果农民到一定程度惜售肯定是一个因素,但是能不能撑得住?下面还有南美的大豆,接下来还有种的新豆,接下来我们还会对价格问题进行更加展开的讨论。
刚刚我接收到了几十份问题,我本人代表大会组织者表示感谢,因为你们参与才使我们会议才能成功,好的是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下面要说到的话题,我们还是请嘉宾把问题说完之后,有些问题再让嘉宾做回答。
我们看到最近对于豆粕,尤其是来参会的是饲料商,它的基差或者升贴水已经做到了8月份,这是过去年份极少看到的,饲料行业非常看好,很多商人、饲料厂也好积极参与订货,订得很远,这个基差怎么看,我们接下来要周总给予一个解答,因为他们在这方面给得比较多,工厂也比较多,周总来解答一下。
周密:谢谢大连商品交易所给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进行交流。关于刚才主持人提到的这个问题,我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些简单地见解。有人会问,首先你觉得9月份豆粕的价格,加上200块钱的基差是不是一个好的价格?我首先问第一个问题,你怎么界定这个价格好与坏,从我的理解上来说,这个价格是不是最低价?我基本上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这个价格应该是最低价,按现在的价格,3100多加上200,是3300多,但是你问这个价格是不是偏低价格?我会告诉你这个价格也确实是偏低的价格。为什么这么说?我们要从豆粕市场的结构来谈起。
最主要的原因在过去1年多的时间,我们经过美国产期的干旱,全国大豆价格到了一个高点,大家都预期产量的恢复以及种植的增加,会使全球大豆的供应变得更加充足,因此对远期价格有比较利空的预期,就是呈现近高远低的趋势。在这种近高远低的态势之下,在产业链中间大部分中下游的企业是没有任何的意愿去增加库存,因为大家都知道今天我把库存增加了,可能2、3个月之后甚至1个月来的货就要比现在便宜200多。这种近高远低的态势使得产业链去库存,把库存降到非常低而不可持续的地步。这也是为什么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内,我们看到过去3年最好的压榨利润,产品的价格没有办法下降。也就是说成本的下降转化为了利润,转化不了更便宜的价格。
因此,在我们现在的期货市场,现在的现货市场到明年的期货市场1年左右的时间价格上体现了1000元人民币左右的倒挂,这个价格是倒挂的25%,这个倒挂的比例还是很高的。市场已经预期的远期供应的增加,我觉得有部分的利空已经被预期到价格中间去。所以在下跌的过程中会看到远期的豆粕会有一定的支撑。是不是这个价格跌不破?也不一定,南美的供应已经看到偏大,南美的农民更愿意种大豆,如果大豆、玉米价格将持续,到明年2、3月份美国产的大豆面积也会大,这也会给基差下行带来更大的压力。
在目前的情况来看远期供应是有压力的,这个价格也是有可能破的,如果你是终端客户是不是要把所有的堵住都压在下跌上,去堵最后10%的价格下行空间,这不一定,从现货角度来讲,这个价格跌下来需要渠道完成库存的补充,这一点在目前可能看不到,也许在明年2、3月份看得不到,2、3月份可能不就充分,要到6、7月份才看得到。明年6-8月份的200元的升贴水也许是合理的价格,或者是不错的价格。
也有人说基线总要回归,这也和市场的结构,对远期利空的价格预期有关。以今年的1月份为例,1401的期货,接到货是过年的时间,如果时间再推一点是2月中的时间,从接货的角度来说还有20天、30天左右的时间差。按照我们现在市场倒挂的发展趋势来看,有20天到30天左右的时间市场交易250到200元的期货相对于现货的贴水也是比较正常的,我并不认为期限不回归导致期货市场的缺失,更多是大家对于接到现货之后时间上有一个预判,或者是交易的贴水,这是我的观点,谢谢!
主持人(陈涛):谢谢周总。我看很多问题都是针对油粕比提出来的,油粕比今年现象确实反差,我们看大豆下跌油粕也同跌,今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大豆非常强势,然后豆粕又下降,接下来有请李总给我们油粕比方面做一个解读。
李鹏:陈总这个问题是比较难,实际上我觉得油脂油料里面的交易油粕比的交易是最复杂的,我们在过去2年油粕比是非常好的头寸,应该说这个头寸做空油粕比在过去2年都是非常好,稳定性也非常好,1年之内回报率也非常大的头寸。我们看到有阶段构成,首先是通过豆粕上涨然后看到油的下跌,一直延续到今年的时间,我们看到由棕榈油带动的油脂有一波反弹,粕相对比较滞涨。我们从整个基本面来看,我们在去年的今天站在市场上来看,我们看到下一年油脂的供给,尤其是棕榈油的供给非常大,消费需要刺激生物柴油的消费,应该跌破原油比较好的利润来,消化掉多余的油脂。
这些事情过去有一些变化,棕榈油的产量一直没有当初预期那么大,我们当初市场平均预期增个300到400万吨的产量,但是最终只有100到150万吨的水平。我们又看到欧洲使用棕榈油质的生物柴油,包括马来西亚和印尼当地的生物柴油量逐渐增大,这一定程度上确实对明年的预期产生了一些新的预期,我们也看到包括中国也有一些PME的进口,从今年7、8月份开始中国每个月3到4万吨的PME进口,在低价的情况下棕榈油过剩的问题,因为需求的增加和产量低于预期被缓解掉了。我们也看到棕榈油产量回到正常的单产周期,可能在短期之内不会,减产的情况会延续到明年的第一季度,这个产量都达不到人们过去所设想的这种单产水平。
如果我们再往后看两个季度,经过过去1年低单产的棕榈油,在2014年下半年应该看到产量是报复性的恢复,正常来说上一年低于趋势下一年应该是高于趋势的单产恢复。从油自身的单边走势来说不是很看涨的东西,从交易上讲也许找到底部了,在预期更高的涨幅今天的价格已经接近上线了。
从另外两个油种来看,我们看豆油,尤其是菜籽油过剩到现在没有解决,加拿大菜籽增产可能达到1700万吨的产量,比美国农业部的数字还要大。我们看到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的收储政策,中国现在大约500万吨储备的菜籽油,市场预期会在某一个时间释放掉这个库存的价格。我们不预期去减少库存,我们只要明年不增加库存,我们发现明年5月份以后全世界油脂过剩还是非常明显的。从这个情况来看,去做多油粕比单边角度来说是做空豆粕,比如说南美的丰收明年大豆玉米美国会大量扩重,如果美国下半年单产也比较正常,美国会达到4-5亿粕左右,我们应该看到美国价格跌到9块左右。
但是在这之前,我们要注意的是,这里面包含了两个完美天气的假设,南美后期尤其是在今年1、2月份关键生长期是完美的天气,美国顺利播种之后,在明年6-8月份完美天气之后,也能达到10的预期,美国包含20%的天气升水,我们需要用1年的时间来消除。市场给出来的价格结构也是看涨油粕比,在明年看涨油粕比,只不过市场争议是油粕比的上涨有没有这么快的速度?有没有期货给出来这么大的幅度上涨?在中国现货油粕比是28-29%的油粕比,但期货已经交易到38-39%的油粕比,38-39%的油粕比过去来看是正常的,不算偏低的油粕比,现在油粕比是交易油粕比上涨的速度和幅度的博弈。
从我们当前的角度来说,只能说不看涨油粕比,这是我的基本看法,周总在这儿应该多说几句。
周密:这个其实也没有了,我是这么觉得的,我同意李总刚才说的话,现货上豆粕的高价按照现在的平衡表已经见到了,在现货上棕榈油的低价按照现在的平衡表也应该是见到了。从现货油粕比的低点我们也见到了,如李总所说,在期货上远期油粕比给出了月见价差,也就是深水的节奏,从操作上来说可能振荡性会大一些,因为市场预期太大了之后,在这个基础上再继续做多所谓所获不大,但是现货的油粕比去做空又不大具有可操作性,这是比较复杂和比较难交易的头寸。谢谢!
主持人(陈涛):谢谢李总和周总两位的解读。接下来有一个话题是,大豆在中国的进口量可以说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去年统计的结果将近5900万吨的进口量,今年美国农业部刚刚的报告已经达到了6900万吨,从市场方方面面的信息来看有人估计到6400还有人估计到6200,我想中国豆粕上涨的态势使很多榨油企业的利润在历史上很少见到的高点,榨油的速度和开工率都是比较高的,进口量在某一个程度上可能美国要节省库存,以后CBOT到底是底部还是可能继续下跌?台上五位嘉宾都是这方面的专家,现在让他们给出他们自己个人中国在2013、2014年大豆总量到底是多少?我们有个白板,写一下2013年、2014年度他们认为中国大豆的进口数字到底是多少?
李鹏:6850。
周密:两个数字,如果按照现在了价格结构还是近高远低,第一个数字可能性比较大,6500到6600左右的水平,如果是说什么数字最后有可能对,这个数有可能是6900到7000万之间,我个人预计未来9个月的时间实现渠道的组建,这是比较高的数字,但是我们做平衡表基于现在的价格看到6500到6600的水平。
李小悦:6500或者更多,大家比较关注中国的进口,我相信美国增加800万亿亩的土地,美国达到9500万吨以上,达到1亿吨大豆,南美达到1.6亿吨以上这个价格回到9块钱,我觉得可能在9块5左右,中国会把2015年的拿过来,这是需要在天气很好的情况下,美国收割面积只有播种面积的90%。现在美国的农民生产成本在7块5到9块5之间,如果不算土地,现在都是租地,把产权租到250美元,现在很多农民去租种,你要加5块钱以上,在机械当中不到5块钱,土地是自己的成本是5块钱,现在是好时光,如果跌到土地价加上成本价到10块钱以下,那就接近美国农民的成本价,我鼓励中国去进口,防止之后哪一年的天气不好。
曹智:6300,我这个数字是比较低的,现在是2013、2014年度刚开始,按照我们的研究来看,我们过去10年肉增长3-3.5%,按照人均GDP来打算,包括食品消费结构来看待,在未来10年肉的增长大概年均也就是2%左右,我们做了一个长期的预计,大概到2020年到2023年中国进口8600万吨左右的大豆,平均到一年大概是260万吨到280万吨左右。我们做平衡表下一年度的分析是基于这个方面。
另外我们的数字要比市场或者农业部低得多,还跟现在市场有关系,豆粕是蛋白粕的一种,还有其他的棉粕、小麦等,今年跟以前情况完全不一样,2013年度比2012年度大豆进口更多,我们看到小麦对玉米替换的结束,原来说小麦的蛋白比玉米的蛋白要高出4个,这样小麦对玉米的替换接待艺术,这部分蛋白会由豆粕来补充。
我们还看到国内玉米深加工的数量在下降,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国内的DDGS在下降,这也由豆粕来补充,为什么2012到2013年度比2011到2012年度豆粕增长的原因。我们现在看到DDGS的进口,从9月份开始到明年4-6月份,我们大概算了一下,要450万吨左右。小麦对玉米替换结束之后,2013年度小麦用量会比较低,跟2012年度差不多,没有小麦的蛋白跟玉米蛋白之间的差距。
现在2012到2013年度国产DDGS已经降低了很多,玉米已经降低了300到500万吨的可能性,现在2013到2014年度是其他蛋白对豆粕替换的过程,而2012到2013年度是豆粕对其他蛋白替换的过程,它是相反的过程,所以我把数字放得比较低。
还需要解释一下,这个数字跟市场价格的判断相联系,如果美盘价格跌下来,中国厂商觉得便宜就会买一堆的货,这些都会体现在豆粕和压榨上,或者体现在库存上,6300可能是波动的区间数,如果芝加哥的价格再往下,有可能我们的进口数字会高6300到6400或者6500、6600,甚至更高的价格我们进口量放在比较合理的水平,我们的趋势是到进口量的水平。
主持人(陈涛):费总?
费忠海:6800。
主持人(陈涛):我自己断言,起码1块钱的涨跌幅。到底涨多少数字很难说,我给的数字是6700,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近期粕饲料的高利润,短期是进口的高峰或者兴趣很大,到2月份、3月份采购会不会持续有这么大的量,大家都看很热的时候一定是过渡的运作、操作、库存等等,可能后期一定会有凉下来的那一天,会使进口量不会持续地变,进口量那么大是不是会消化?
还有曹处刚才说的,其他非主流代替饲料非常大,高粱也好、DDGS也好,我们在座做饲料的人过去都不怎么碰这个东西,现在多多少少在做这个东西,这个进口对豆粕需求总量来说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也是我们现在这些话题里面问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我们进口了各种的粕也好,还有是高粱、DDGS,尤其DDGS进口非常的好,今天粕短缺或者是紧缺的原因,是因为没有那么当的小麦代替出现。去年我们有3000多的小麦在使用,可能他们关系不是一对一,但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现在我们的饲料小麦大家不再使用了,但是其他饲料的商品非常火爆,他们又是什么关系?看我们在座的各位说一下,李鹏、周总哪一位?
周密:具体的饲料配方我也不是太了解,可能明年发生的几种蛋白的价差是缩小的,中国会进口大量的DDGS,甚至把美国主要的产能都买到中国来,这里面有一个原因是玉米的保护价使玉米比较贵,另外蛋白的原料也非常贵,这是主要的原因。但是我觉得从全球供应增加的大背景下,大豆需要从其他饲料蛋白中间抢取更多的份额来消化供应压力。因此,别的东西我可能不是特别确定,但是我觉得豆粕、菜粕这些蛋白原料之间的价差会进一步缩小,这是我的判断。
李鹏:实际上中国饲料需求最近从5、6月份之后表现有点超出市场的预期,我们看到下来压榨利润这么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整个市场没有预期到这么好的需求,整个采购进度显得比较慢了。我们要预测下一年度的饲料需求的好坏,首先要搞明白去年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我们到9月底以后,我们整个饲料粕蛋白类的增长从平衡表上来看是0.5-1%,这个数字很低,在前一年增长是7%,再往前一年是8%的增长。如果我们考虑到小麦退出市场造成市场蛋白对豆粕额外的需求,我们这个增长率从我们平衡表上看是-0.5%左右。去年中国把所有隐形的库存都消减光了,从饲料到砸货,我们综合性来看是略增的水平。
去年粕类价格是历史最高价,4800左右的高价,从均价的角度来说一年现货价在4000块钱人民币,豆粕均价。我们看菜粕的均价在历史上也比较高,从这个角度来说,过去1年中国经历了禽流感对饲料的影响,当时看到禽料的生产都是30%的削减,禽类是8-10%的下降,中国的饲料消费是1%,但是市场上预期都是-3%等等,到最后我们看到是1%。这个1%是在豆粕的价格年比年均价上涨了10-15%,在发生禽流感的情况下实现了1%。我们下一年度市场普遍的预期是3-4%饲料需求的增长,从我来讲这也是比较保守的预期,我们不能在今天预期明年一样发生禽流感,从盘面的豆粕价格来说15%低于去年的价格,从我的角度来说15%以下的预期都是偏保守的饲料预期。过去一年市场的悲观情绪,我们想延续到了下一年,每一个人开年都质疑6900的数字,我们看到尤其是11月份、12月份我们市场知道有1400吨大豆要过来,我们今天仍然保持非常高的基差,也表现了非常高的饲料增长,这也许是7%,如果我们有点想象力,市场今天不交易这个事儿,如果把想象力拿出来7-8%到的增长是非常有可能的上限。
主持人(陈涛):非常有道理,可能在座也这么想的,如果饲料有5-7%的增幅,豆粕的短缺,把量放在6900到7000是相对比较高的点,他对豆粕市场的乐观有持续性,而且增幅是比较大的。从现在的状况看,疫情也相对比较低,整个饲料消费目前情况没有道理怀疑这是假象,豆粕生产厂商都是非常低的,而且卖得非常远。对于榨油厂来说这都是有利润的,当然愿意去做这件事情。
豆粕有这么高的涨幅,哪怕是4-5%,豆粕试想一下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涨幅?如果没有这样的涨幅,有很多品种的油到了中国,比如棕榈油、菜籽油也好,油的滞涨、偏弱是不是也可以从我们需求的角度上找到答案?
接下来还有一个很敏感、中国特色的问题,不知道这个解答怎么解释,就是贸易融资,在国外不可能存在这个问题,在中国我们现在看到最早从铜开始、从金属开始,而且不变质,能够长期存放,国内国外差价驱动使得贸易只是个别两个产品,大豆、棕榈油也出现这个问题,甚至产生了倒挂,国内的豆、油完全低于进口价,大多数偏离市场,因为从贸易市场获得的利润可以补贴商品的销售,这个问题是,这种现象对于我们商品的冲击和持续性是什么样的?很多提问者问这个问题,不知道台上哪位解释解释?费总。
费忠海:其实这个问题也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可是我真的不必回答这个问题,但是这个后面有深刻的金融因素,大家都知道“克强经济学”,其中叫盘活存量,我们今年MR增量是13-15%,我们发这么大量的货币,我们也看到隔夜拆借利率还在上涨,很明显的是我们市场缺乏资金、缺乏流动性。我觉得这里面有两个错配:第一是过剩产能占用了大量的现金流;第二是国有企业,还有地方融资平台占用了大量的流动性,资金往房地产流动这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但是流到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信贷理财形式,说明了大量的企业以及地方平台对我们现金流的占用,导致我们利息飙升甚至高居不下。同时我们看到西方、美联储、欧盟央行、日本央行都在大量释放流动性,保持非常低的利率,形成非常大的利率差,这个利率差导致了我们进口融资现象的存在。一方面我们可以赚到稳定的人民币汇差,同时我们又享用利率差,这个收益是巨大的,这个问题我只是解释一下我个人的理解,这可能是非常重大的利差在,有很大的利润在,大家都去做这个东西,这确实对我们正常各个品类商品贸易和加工,包括流动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主持人(陈涛):谢谢费总,利益驱动大家有兴趣,更何况目前看它也不是违法,也没有什么规定看不允许,它用很廉价的国外贷款,长期贷款不可能是很短的,最少半年或者一年,1点几的利息,在国内可以获取5、6、7、8,有的甚至20-30%的回报,当然有人愿意去做。
接下来一个问李总的,问一下研发体系,当初在2000年的时候,在市场里大家炒作是评感觉、评技术多一些,平衡表观察基本面去看地,去做各方面的调研的人不是很多,他调研了几个单位之后我把他聘任到我们公司,他离开公司以后我也观察他的运作,他是我希望看到的,通过研发看到境内的理解,最后形成贸易或者决议,我们在座各位思维方法、操作方法都有,让李鹏稍微讲一讲体系和思路怎么想子,可能引以为鉴,我倒不是说李鹏是唯一正确的想法,到目前为止他的操作是市场里公认的,是承认的,并不是很大型的基金,但是做法从我个人来讲是值得推广的。
李鹏:很多市场有各种各样的流派,大家生存在这个市场上有各自的道理,从我们公司本身的情况来看,我们几个主要的成员基本面出发的交易员,我们自身背景也都是各个商业公司背景来,我们也比较习惯平衡表研究的方式。实际上每个交易者应该建立适合自己的研发体系,研发体系怎么建立有时候讲起来太长了,可以讲两个小时,但是我觉得最根本的是要建立适合自己的研发体系,适合自己交易风格的研发体系,这个问题可以底下慢慢谈,说起来太长时间了。
主持人(陈涛):这个话题比较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赚钱都有自己独特的手法,看持仓量、资金等等,主要赚钱就好。但是长线看基本面,中长线对的时候要比技术上的图形更牢靠一些,但是短线基本面也可以做出来。
还有关注比较多的CBOT怎么看?CBOT参与或者关注对我们影响很大。昨天高盛发表了对CBOT的做法,在6个月内CBOT大豆在11块5,在2014年、2015年在9块5,原因库存太大,玉米太便宜,我个人认为过去在2.2-2.3就可以了,之后会对大豆产生影响,现在问问在座的五位,在美国1月份CBOT结束之后,今年在13块左右,到了11块5还有1块5,别说高盛,他们的交易是不是以他们对外的说法来作为依据,还是说蛊惑大家,我也说不准,看台上五位是如何说的?我觉得我们专家靠谱一点。1月份在结束的时候,明年应该是在1月初我们看的价是多少?大多数人还是看涨的,因为中国进口是很快的,南美已经结束了。我们先看深思熟虑的李鹏,还没搞定,1月份大概是什么数字?
李鹏:13块。
主持人(陈涛):这是比较稳当的,不做是最安全的。
周密:12块5。
李小悦:12块2毛5到13块之间。中国1月29号过年,南美天气中长期预测可能就没有问题,12月开始收大豆,尽管出不来从北到南往下收割,阿根廷中部、南部没有问题,那可能基金会走上,我担心这一点,基金压力可能会比较大,现在14万手。
曹智:12块到12块5。
主持人(陈涛):估计和进口数有关。
费忠海:12块5。
主持人(陈涛):我是12块,看起来有一个结论,如果我们是正确的话,涨的概率不大,下降的区间还是有一些的,我们台上尽管是专家,市场上有的时候也不一定听我们的,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
我还要问大家一个数字,我们明年定了很远期的豆粕、豆油,甚至是采购的大豆,更关注的是南美最后会怎么样?今天说南美有点早,但是我们尽力而为,明年5月份美盘CBOT,美盘和南美有关系,那个时候CBOT的价格,这个难度可能更大一些,我们出来的价格不限在这么窄的范围,每年5月份CBOT的价格是多少?难度比较大,也不应该负什么责任,你亏钱了找我们请你吃顿饭可以,但是要我们结账概不负责。还是从李鹏开始。
李鹏:12块。
周密:11块到11块5。
李小悦:11块到12块,根据旱情情况以及美国的播种,美国农民经济现在4块多,美国农民库存在5000多万(玉米)。
曹智:天气好是11到11块5之间,天气差14块钱左右,我们很多人在探讨市场的时候,我们内部在讨论天气确实看不透,一般来说我们能看到1月份中旬之前的价格,再往后看南美的天气是老天说了算,确实看不到。我们对于天气的判断、价格的判断是基于这个基础,有时候说等于没说,但是有一个我们自己的方向。
费忠海:11块到11块5,如果丰收。
主持人(陈涛):我的数字还是比较悲观,可能10块5,我对农产品我都看跌,也不光是大豆,从前几年的牛市,中国的需求对大豆甚至其他农产品,以及美国乙醇对玉米的需求,使全世界突然间出现原来不太存在多余增加的需求,但是这些需求近些年来被南美,还有很多国家面积扩张满足了,而且开始平衡和趋于宽松,尤其是玉米比价会使大豆的面积会有大幅度的增长,因为种玉米和种大豆经济账没法算了,大豆远远好于玉米。在这个基础上,阿根廷不那么倒霉,不干旱,对全球的供应量是偏大的,一家之见,个人观点。
就这个话题引出最后一个问题,美国连续两年出现旱情,尤其是去年,当时大豆涨到18块钱的时候,认为美国的大豆基本上大面积的绝产,我们很多去看了地,我们各个公司也都派员从来没有大规模去看了地,实地考察真的是不行,后来证明收获面积越来越多,单产远远不像想的那样,市场大回落。到了今年同样出现气候问题,大家还是十分担忧,尤其是国内的榨油行业和参与者,接受了去年的教训,我们并不看国产幅度那么大,很多国外的人在笑话国内的人,认为去年的事情今年还会发生,他们迟迟不点价认为最后会受到伤害,但事实上我们最后是对的,最后证明产量不到40,报告是43,甚至到最后大的报告会更大,但有这个趋势,现在没有点价在这段时间是对的。
美国产生这么大的恶劣气候,原因干旱,天天100度,农作物怎么突然间好像百病不起,好像什么事情都不怕了,中国也9年丰收,以后出现这种灾害我们怎么对待?我们心态是什么?我希望得到台上的几位意见,这也是不太好说的话题,两年之后灾害对农作物,是不是因为转基因的原因?它什么都不怕了,最后的单产还是没有问题的。
费忠海:去年和今年美国大豆单产都跟大家开了很大的玩笑,我想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可能要从不同层面来看。第一,种子问题,种子问题我们没有办法回答,山东的专家来回答可能是最权威的;第二,市场炒作的习惯,这是我们讨论的核心。如果从市场测量单产的方法来讲,在大豆最终收割之前,在完成的步骤,去年和今年我们这个团队也派的好几人到主产去跑,跑的结果是很恐怖的,去年很低,今年回来给到40多。从单产测量来讲,里面有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如果我们不是公司没有非常大的收购站,历数和历种(音)没有最终确定,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是可以理解的,在这之前你对市场的认知你只是摸到大象的腿和尾巴,大象最重要的部位没有摸到。
还有就是市场炒的习惯,总是在宣泄一种情绪,一旦宣泄情绪市场就会有泡沫,我们调查单产的方法最终要回归到基本面上去,最早下结论可能会挨嘴巴。
曹智:我也同意费总的观点,从种子的角度来解释美国的单产问题。从我自己理解的角度,我想说一个问题,我们是做农业的,每年在跟市场、跟天气,对中国天气、美国天气看法不一样,做了10几年以后,包括对中国市场、华北地区,应该从三个角度来看:1、生物的多样性,大豆产品生产期比较长,在去年的时候前期干旱,到了部分地区开始下雨,去年是前干后湿的天气,今年前期有一些干旱,后期有雨。从整个生长周期来看并没有受到持续性灾害影响,这跟其他的作物一样,干时候慢点长,湿的时候快点长,有自我调节的过程;2、地域的多样性,美国中西部地区、南部、北部都有大豆,应该不是全部覆盖在所有主产区,从地域性多样性来看,每个地区单产不一样;3、从美国种植方式或者生产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举中国的例子,中国在华北地区的产量,华北玉米产量单产比较稳定,华北地区是灌溉农业,天地干旱就抽水,东北是靠天气吃饭的。在美国比较干旱的地区,现在灌溉农业的面积也在增加,这对单产会起到比较好的作用。
李小悦:我想说一下去年的问题,去年的干旱我们天天在观察,去年我们大豆最关键是在4月下旬、5月份播种,玉米在7月初到7月20号,去年是美国60年的干旱,一直到7月份有严重的高温干旱,玉米只减产20%以上,8月份由于南方的台风带来雨,去年主产本来是干旱的,大豆也不行了,8月份有台风把雨带过来了,当时写了四场雨增长1%也是可以的,去年的产量还是比较真是的,我们从主产区看到这个情况。
今年的情况不一样,今年的情况是前期4-6月雨下得多,比往年多下了200毫升的水,所以播不下去,玉米是延播,到8月份又高温,玉米今年是高产,8月20%的大豆在10月中旬才成熟,产量会提高。加上冬玉米是高产,因为没有受到干旱,9月份下雨对这个有影响。还有就是品种的改良,对抗疫性加强,大家关注美国的天气有变化,不管是南北天气还是生长期,对天气方面应该是最重要的。
周密:从我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第一,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油脂作物的根系相对更加发达,而谷物根系相对比较短,在中国的历史上我们也有古老的一种做法,天旱是种豆的,大豆作物抗旱比较好;第二,我们看到美国USTA的预测,它利用模型预测产量也差不多,我们看见天旱产量大幅度下调,只是说到了11月份有实测数据的时候产量会有一个上修,从这一点上来说并不是说大家预测的方式有什么问题,USTA也同样面临数据模型在过去的2年不是特别准的问题,另一方面实测的结果应该更重要。过去2年都是比较极端的天气,一开始是降雨太少,今年后面降雨太少,我们可能对这个模型要产生比较大的修正,本身预测作物的产量也是概率事件,你在什么样的可能性概率会比较大,但是这个作物本身的发展,以我的了解可能也有诸多其他的因素,如果我们看到棕榈油产量预测更难一点,这也是各种产量预测会持续出现偏差的原因。因此,我觉得这个可能不是单个的现象,市场采用模型在过去都有偏差,更多我们需要实测数据里进行校正。
李鹏:过去大家得到的结论差不多,在真正实割之前,任何模型都是虚拟的,我们从研究上来讲,我们最重要的不是知道真正的产量,我们只有下一个报告出什么产量是最重要的。我们在大多数的公司、大多数的研究员预测美国9月份的单产,美国农业部将会使用什么样的单产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没问题,大多数模型也没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最后的模型,包括美国农业部的模型都偏离的实际,我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跟踪产量,在实割的时候更快地得到这些信息,这是以后研究需要弥补的地方。
主持人(陈涛):下面还有几分钟的时间我们给在座各位一个机会,看看还有没有问题,由于时间关系只有一、两个问题而已,机会很珍贵。
提问1:在座的嘉宾你们好!我是来自英国的朋友,我之前给的两个问题都没有被选到,前一段时间看到中国开始进口生物柴油,现在印尼出口税和原油是可以竞争的,中国已经开始进口,不知道各位对今后中国进口生物柴油怎么看?还有想问一下,中国本国的生物柴油政策是什么?中国用进口的棕榈油和生物柴油到底是多少?
周密:这个我只能给出一个概括性的回答,中国是植物油的进口国,据我个人了解,在所有的鼓励生物燃油的国家之间,有政策性鼓励的生物燃油之间,全部都是农作物进出口国。这一点上来说中国政府不可能为生物燃油提出经济性的援助,这也不是鼓励的行业,中国玉米行业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如果谈中国的量很难界定,谈到进口我的了解是有一定的进口,但这个量不是特别大,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在零售环节的消费税比较高,它没有办法算过来经济账。另外一点,中国市场二次泡沫,比PME(音)便宜80到100美金,在印尼算过来的账,考虑到中国的消费费以及负的进口利润,这点应该发生在中国市场,而不是说进口的PME,可能会用在低质量的柴油之间。但是付比较高的生物柴油利润,在棕榈油基础上去买这个油过来,再付消费税,我大概算了一下这个量不会太大,据我了解一个月2-3万吨,这是我了解的情况,我也不是特别清楚,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李鹏:实际上应该是有,中国在生物燃油上没有特别明确区别于普通燃料的优惠政策,柴油和汽油的消费废对生物燃油是不是要征消费税,我们知道每个月有一些PME4亿的进口,这是中石化进口的,从他们角度不交这个税,他们买这个东西可以省1400块钱的税。但是法律上没有明确说这个东西不交消费税,如果有一天要交消费税那进口就变得不可行了,现在还没碰到太大问题。我觉得这个东西不会再扩大。他们新组建的部门在尝试做这些事儿,我相信这个量可能限制在50万吨之内,40几万吨的水平。
另外,最近还买了美国的燃料引擎,因为模糊地带可能不交消费税,但能不能持续?现在还要观察。
李小悦:生物柴油发展非常缓慢,因为它现在不赚钱,7.5磅柴油是4块5的豆油,这要加5%或者10%的生物柴油混在柴油里面,美国现在是12亿的产能60%以上是动物脂肪来做的,用豆油做不划算,前些年有些盈利,但是现在处于微利润。
美国的生物乙醇用到15亿吨,美国已经达到高峰,这相对来说比较划算。现在豆油60%左右都是用动物脂肪来做的,现在用豆油来做的前景成本太高,不是太划算,资源国才有可能。
主持人(陈涛):最后一个问题吧?
提问2:我想问一下各位企业老总对今年以及以后国内的粮食收储政策有什么展望?今年的大豆收储政策有怎样的预期?今年各种传言也比较多,希望大家能够给一个比较明确的回答吧!
主持人(陈涛):谈谈看法可以,明确在座各位没有这个本事,谁能明确一下或者相对明确一下,代表国家信息中心,这个比较敏感,也是难回答的问题。
曹智:不能说明确,明年我们都实行最低收购价和粮食收储政策,最低收购价是为了稳定播种面积,临时收储是在收获之后才公布的,这个政策的目的在于解决农民的卖粮难问题。现在我们是在玉米和大豆收获之后,玉米又提出临时收储的政策,大豆我也不太清楚今年实行不实行,还是多少钱。玉米对市场有很大的影响,它的实行不实确实有很大影响?打个比方说,去年临时收储是3040万吨玉米,对于大豆是另外一个看法,中国1300万吨到1500万吨的大豆,大部分是用作食用,用作榨油也就200-300万吨。我们进口6000多吨大豆,一个星期150万吨,我们临时收储收200-300吨,对市场影响不会很大,我们不要去花很大的精力或者花很大的时间去研究这个政策,要把我们的关注放在其他的政策上面。
主持人(陈涛):还有补充的吗?这个话题在座的包括本人在内确实想知道,这和政治有关,这不是我们揣测或者能分析出来的,媒体现在炒作很多,政府也有一定的压力,库存那么多,刚才几位嘉宾讲到的变质变异原因比较当,政府的去库存可能很困难,但是我们面临很多方面没有选择的,很多商品到了应该轮转或者出库的时候了,反而资金压力很大。
最后感谢大家认真的探讨,有两个建议:第一,我们论坛1个小时不够,希望增加我们的时间,这个论坛大家能够充分互动,能够畅所欲言,大家都不是有稿有PPT讲解,这样更能够和现场的各位有一个良好的互动;第二,我们的晚宴不应该取消,节俭、廉洁我们都同意,但是饭总要吃,晚宴是我们与会的人员有一个很好的交流时间,这个形式还是必不可少的,建议主办方给予考虑。
会议到此结束了,我们要感谢五位嘉宾,还感谢大家兴致勃勃来参加会议,也希望大家得到满意的答复。我们很多嘉宾都是从很远的路程来到这里,感谢交易所把重量嘉宾请到这里,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我想在座的各位回到家里应该知道是买还是卖,是做豆粕还是买点小麦,八九不离十了,希望大家获利,政府给我们提供了渠道,大家就需要变得富有,从市场上赚钱这是本事,大家可能都学到了这个本事,回来之后和来参会之前多少有点区别。非常感谢大家,我们明年再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