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早籼稻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3日 20:30  郑州商品期货

  三、早籼稻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     

  (一)早籼稻的价格走势特征

  1、早籼稻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波动比较频繁

  由于价值较低,用途广泛,不仅作为主要储备用粮,而且工业属性较强,2004年起购销市场又完全放开,早籼稻价格不仅受国家政策、早籼稻供需格局等基本面因素影响,也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收购市场竞争、与其他大宗农产品的比价、种植成本和收益、物流运输成本、国际市场价格以及天气、自然灾害和农民惜售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从而成为稻谷中一个比较活跃的品种,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波动频率较高。

  1996年开始,由于连年丰收,供大于求,早籼稻的价格不断走低,从1996年的1700元/吨左右,一直跌至2000年9月的800元/吨左右,跌幅达50%以上。尤其是从2003年以来,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国内早籼稻价格反复波动。2004年起,我国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早籼稻购销市场主体明显增加,竞争非常激烈。同时,由于早籼稻的需求方主要是各级粮食储备、规模消费单位口粮以及米粉加工,粮食储备受政府计划约束相对比较稳定,但作为单位口粮和米粉加工的价格需求较具弹性,导致早籼稻的价格波动有所增大,继2003-2004年40%左右的大幅波动之后,2005-2006年在国家最低收购价的主导下波幅明显减小,但2006年底-2007年又展开一轮大幅上涨,2006年与2007年价差达300元/吨,波幅约21.4%。   

  早籼稻价格波动也比较频繁。以全国主要早籼稻产区江西九江为例,早籼稻出库价格从2003年6月份的920元/吨,涨至12月的1260元/吨,2004年3月份则涨至1760元/吨,之后逐步下跌,2005年最低跌至7月份的1320元/吨,2006年的水平基本持平,而2007年8月又涨至最高1760元/吨以上,进入9月,随着中籼稻的逐步上市,早籼稻收购价格9月底普遍回落至1600元/吨附近。随后在国际稻米价格的带动下,早籼稻价格出现一轮快速上涨,一直涨到2008年收购季节的1900元/吨左右。   

  2、早籼稻价格受政策影响较大,但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价格独立性也较强  

  2004年以来,国家政策对稻谷价格的支持力度较大,呈现明显的政策托市效果。2005年,自7月28日正式启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收购预案之后,托市效果明显,早籼稻由未启动之前的62-65元/百斤迅速抬升至70元/百斤,拉动早籼稻市场价格上扬5-8元/百斤,基本回升到政策底价之上。政策收购控制大部分粮源,集中拍卖又调控了市场供给,稳定了销售价格。   

  2006年,最低收购价政策公布较早,由于政策明朗,农民心中有数,低价不卖,加上各类主体积极入市收购,竞争相对往年激烈,加上受灾减产等因素影响,导致早稻收购价格高开高走,同比提升3-6元/百斤。   

  2007年,南方新产早籼稻市场价格在国家政策底价保障、多元化收购主体积极入市、农民惜售、灾害频繁以及物价飞速上涨的支撑下,上市之初价格即高开高走,收购价由开秤之初的73-74元/百斤涨到77-78元/百斤,个别地方甚至达到了88元/百斤。到8月底各地收购价格相继达到最高点,多在85~88元/百斤之间,创出历史新高,致使最低收购价预案未能启动。因此,尽管政策价格成为市场行情的主导价格,但诸多因素的影响,推动市场行情提升,也导致政策价格相应提高,并且将影响后市市场行情走势。 

  2008年,受国家政策底价保障、多元化收购主体积极入市、农民惜售、灾害频繁导致产量下跌以及物价上涨、国际米价暴涨等因素的支撑,早籼稻收购价格继续高开高走,开秤价格普遍在1900元/吨左右,比2007年的1500元/吨高出约27%,一些销区则达到2100元/吨的历史高点。在收购期结束后以及消费的淡季,早籼稻价格则明显回落。

我国稻谷价格走势图我国稻谷价格走势图

 

  3、早籼稻价格季节性规律比较明显    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周期性特点,因而农产品市场也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一般来说,3、4月份早籼稻加工企业正在消耗库存,采购比较弱,早籼米消费也处于淡季,价格比较低迷;6月份左右,由于青黄不接,价格开始回升;7、8月份处于早籼稻销售旺季,但由于收购竞争激烈,往往价格相对较高,出现反季节行情;9、10月份中晚籼稻上市后,早籼稻价格开始逐步回落;在年底前后的消费旺季,早籼稻价格又开始新一轮上涨。由于每年供需具体情况不完全一样,偶尔也会因为供给严重下降而出现反季节行情。

  2004-2009年湖南江西早籼稻收购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二)早籼稻的价格影响因素

  随着稻谷生产与流通的市场化程度加深和进程加快,稻谷行情不再是单独演绎,不仅受国家政策因素、早籼稻供求等基本面因素影响,而且与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与其他农产品价格联动,受天气、自然灾害、心理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1、供给和需求

  供求因素是决定稻谷价格的根本因素。供给方面主要由三方面组成:(1)前期库存量。它是构成总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期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供应短缺价格上涨,供应充裕价格下跌。(2)当期生产量。当期生产量主要受种植面积、单产的影响。影响种植面积的主要是农民与其他农产品的比较收益、国家的农业政策等因素,影响单产的主要是天气、科技水平等。必须研究稻谷的播种面积、气候情况和作物生产条件、生产成本以及政府的农业政策等因素的变动情况。(3)商品的进口量。商品的实际进口量往往会因政治或经济的原因而发生变化。因此,应尽可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形势,价格水平、进口政策和进口量的变化。

  需求方面:通常有国内消费量、出口量和期末商品结存量三部分组成。(1) 国内消费量。它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主要有:消费者购买力的变化,人口增长及结构的变化,政府收入与就业政策。(2) 出口量。在产量一定的情况下,出口量增加会减少国内市场的供应;反之,出口量减少会增加国内的供应量。(3) 期末商品结存量。这是分析期货商品价格变化趋势最重要的数据之一。如果当年年底存货增加,则表示商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期货价格有可能会下跌;反之,则上升。

  从历年生产情况看,由于早籼稻品种的特殊性,农业政策和种植结构调整、科技进步等因素对早籼稻的面积和产量影响较大,相应引起早籼稻的价格也发生较大波动。此外,早籼稻库存变化、储备稻谷的轮换、托市粮出库销售的数量和价格等也影响早籼稻的供给量从而影响到早籼稻的价格。在消费方面,我国早籼稻主要用于口粮、国家储备、工业及饲料消费,总体上呈平稳增长势头。由于早籼稻用于储备的量较大,工业和饲料消费近年来增长也较快,对市场的影响比较明显,特别是常规品种供不应求,价格还有上涨空间。此外,节日和群体消费效应、进口和出口量的变化等也会影响到早籼稻市场的阶段性需求。

  2、国家政策

  国家的粮食产业政策影响甚至主导着早籼稻的供求和价格。第一,各项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保证了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对早籼稻的面积和产量也形成有力地支撑;第二,早籼稻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和公开竞价拍卖、储备等宏观调控政策则基本主导了早籼稻的价格走势。为稳定早籼稻生产、保护农民利益,2004年起,国家在湖南、江西、湖北、安徽四省执行了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政策(托市收购),2008年广西也纳入政策范围。2005、2006年由于市场价低于最低收购价,连续两年启动了该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托市效果,保护了农民利益。

  3、收购市场竞争 

  早籼稻收购市场状况直接影响收购价格的走势。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后,早籼稻收购市场入市主体增加,不仅有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和地方收储企业,还有产业化龙头企业,民营经营加工企业和个体商贩等,激烈的竞争推动了早籼稻市场价格的提升

  4、与其他大宗农产品的比价关系

  玉米、小麦等都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它们需求的旺盛与否最能反映农业经济的好坏,从长期看,玉米、小麦等价格高低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快慢有较强的相关性。早籼稻与中晚籼稻、粳稻、小麦、玉米的消费比价关系最为重要,这些替代品的产量、价格及消费的变化对早籼稻价格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早籼稻与其他大宗农产品的比价关系会对早籼稻的供需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早籼稻的产销情况,导致其未来价格走势发生变化。

  5、成本和收益比较

  生产早籼稻谷的种子价格、化肥、农药等成本变化直接导致了稻谷价格的变化。其成本主要包括:种子费、化肥费、农药费、雇工收割费、农膜费、租赁作业费、机械作业费、燃料动力费、技术服务费、工具材料费、修理维护费等。

  早籼稻的成本收益情况是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早籼稻成本对市场价格有一定的影响力,市场粮价过低,农民会惜售;收益情况会影响农民对下一年度的种植安排,收益增加,农民可能会增加种植面积,反之可能会减少种植面积。

  近年来,早籼稻种植成本的刚性上涨为早籼稻价格提供了有力支撑。2007年总成本较04年上涨16.52%,现金成本更是涨30.49%,总成本、现金成本4年来平均涨幅分别为4.09%、7.03%。成本上涨,也带动农民售粮价格上涨。

  2004~2007年湖南早籼稻生产成本、价格比较

项目 2004 2005 2006 2007
总成本(元/亩) 410.54 435.58 453.76 478.38
现金成本(元/亩) 225.77 249.19 268.77 294.61
出售成本(元/100斤) 70.93 68.54 70.95 74.49

  6、季节性

  早籼稻的价格表现出明显的的季节性波动规律。一般地,每年9-10月、12月至次年1-2月为消费的旺季,早籼稻价格上涨;3-5月、10-11月为季节性消费淡季,需求疲软,价格通常下跌;每年的6月为青黄不接时期,价格开始回升;7、8、9月为收购旺季,早籼稻价格通常上涨。

  7、天气、自然灾害和心理 

  早籼稻生长期间易受天气、干旱、台风、暴雨、洪涝和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影响,成为市场炒作的题材。同时,产销各方对市场行情判断往往存在分歧,看涨或看跌的心理进而影响其购销行为,如果农民惜售心理较强,使得市场粮源有限,自然会促使价格抬升。

  8、国际市场价格

  由于多年来我国稻谷自给率很高,进口量和出口量较小,与国际市场关联度较低,因此稻谷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小。早籼稻也是这样,其价格主要由国内因素所决定。但是,随着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和国际粮食品种之间价格联动性不断增强,国外粮价的上涨或下跌直接影响国内市场预期,其对早籼稻价格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