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谭雅玲:美金融危机跟传统金融危机有很大差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4日 13:00  新浪财经
谭雅玲:美金融危机跟传统金融危机有很大差异
图为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 MG 金融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谭雅玲女士的发言。

  新浪财经讯 2009年11月14日第三届期货高管年会在北京保利大厦召开,新浪财经作为本次大会的独家门户支持网站,对大会做全程直播报道。上图为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 MG 金融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谭雅玲女士的发言。

  以下为谭雅玲演讲实录:

  各位好,非常高兴参加北京期货2009年的年会。大家注意到了我的题目“新型金融危机”,此前我一直讲的是金融风暴,金融危机的概念越来越强烈,经过我自己的研究和对比以及比较的方式我觉得现在美国的金融危机跟传统的金融危机有很大的差异。如何看待当前形势的新特点?我认为对于形势的判断和世界的了解需要综合性和全面性。

  综合性,全面性不是短期,而是短期、中期、长期三个角度的搭配才能透彻的看清楚形势的势态和形势的未来。大家在简单的谈美元危机,美元崩溃,但是如何从经济实力的角度去看并没有达到美元崩溃和美元危机论的基本点。因此,简单的谈风险,而没有对风险有特殊的了解,我觉得这样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偏差。

  从事实的角度看,全世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者,始发者—美国,现在要比全世界过得更好。这个角度去想的话,美国的基础或者美国的实力,甚至美国的战略,这三个角度是要我们综合研究的,而不能简单透过舆论把美国人告诉我们他的问题当做我们的担忧,当做我们的对策。这样我觉得我们会丧失我们自我的价值和价格的基点,对我们长远的发展应该是不利的。

  这个角度去想,在考虑市场的时候我们应该看到美国是以战略来应对问题,全世界是以价格来面对问题。从战略和从价格的角度都去看的话,时间的概念长期,短期。所以它得到的效果,得到的结果是有巨大差异的。所以金融危机来了对大家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是金融危机来了,它的反思,它的总结,它的反差,它的研究,它的比较,对于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甚至充分的了解这个世界,甚至对防范风险和应对风险才是最重要的。这个角度去想的话,我自己做的总结就是说金融危机是超规律的,严重的超规律,传统的价格失控现在变成了价格可控,传统的金融机构失控变成了金融机构有步骤的发展过渡,传统的金融无政策失,美国的控制力,超出了我们现阶段。全世界哪一个国家没有财政投入,没有利率下降?这样做的结果对于中国适不适合现在应该是一个问号,应该去反思,我们的政策极端了,过头了,对于市场的稳定,我们应该进一步的思考。因此在发展阶段有差异的基础上,发达国家,高端经济,发展中国家中端,低端经济,面对这样的差别,采取的不是一个方向,不是一个标准的,不能完全按照西方的舆论,从高端经济的角度判断中国的价格和价值链。

  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就是看美元的问题看美国经济的问题要重视现实和事实,不能超出现实和事实理想化的去评估美国,评估美元的地位。这样,我觉得这里面综合的考虑是一个国家从国家利益的角度一定要有国家战略,国家战略是核心,更多的人在关注奥巴马,布什的政策差别在哪里,美国的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决定了党派执行的力度和执行的焦点。而不是因为党派或者总统的变更改变了美国的国家战略。美国的国家战略是从国家利益,国家经验的角度做出的规划,因此透过国际金融市场的角度去看的话,形势在变,价格在变,机构问题的差异存在着很大的疑惑。而政策的效果是值得我们认真考虑的。

  美国的货币政策达到了极端,货币供应量将近20%,但是美国的货币供应量是为了稳定市场,中国的货币供应量30%,加大了投机。它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因为它的货币地位,它的制度主导是不一样的。因此从这样一个角度去看的话,在判断美国问题的时候,我们只能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美国具有控制金融危机的能力。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虽然金融危机来了,如果作为成熟,有经验,有战略规划的国家,它控制金融危机的能力是非常强的。虽然金融危机对它有很大的影响,有冲击,有伤害。但是在全世界面对金融危机的比较上,美国跟欧洲比起来,美国只是受轻伤,欧元未来的前景是问号,美元的前景是感叹号!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

  跟传统历史比较,美国还有很强的转嫁金融危机的能力。因为在整个金融危机过程当中,美国人会铺垫制造舆论,美国成天告诉全世界不好,但是美国的数据好坏参半,短期和长期比较起来,长期是强势,短期是弱势。而美国人更会做的是顺水推舟的调整。看到美国人在改变,看到美国有问题,但是是一个战略规划,战略远景的改变。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会借题发挥的转移,会认为新兴市场国家是主动力把7国的峰会变成20国。7国的矛盾不可协调了,都不会放弃自己的利益,变成20国让更多的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来承担世界义务。

  我们应该看到7国和20国集团之间变化的背景和它的特征。而美国人更有深谋远虑的考虑。美元的霸权在不断的受到挑战,价值受到欧元的挑战,信心受到俄罗斯、中国、伊朗这样国家的挑战,所以它是一个全盘的规划,长远的设计。通过金融危机,他在干什么?选择新的战略伙伴,找出新的竞争对手,改变自己未来发展的水平和层次。

  而从历史的角度转嫁金融不是现在才有的,70年代,美元有问题,美元把它变成了一系列的石油危机。80年代美元有问题,美元把它转嫁到了日本。90年代美元也有问题,它变成了一系列的新兴市场的危机。而在所有的这些背景当中,都跟美元汇率有关系,美元利率有关系,资本流动有关系。而这个资本流动是扣到美元主线的价值链。所以透过诸多金融危机的角度,在观察新型金融市场反常态,幅度和节奏加快了。

  过去的幅度和节奏和现在的幅度和节奏比较起来,它的控制力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强。而从规模、经验的角度,能有这种控制力的发达国家,它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它是市场产品和制度的主导。因此,透过这样的角度去讲,规律也被改变了,20%的界定,牛市,熊市。现在20%的规律完全超出了,会达到100%,怎么判断当前的形势?更重要的,我们在判断很多问题,特别是现在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争议。

  通货膨胀派是从投资的角度,通货紧缩派是从需求的角度。传统的理论需求决定价格,因为经济没有复苏,所以没有需求的话,价格不会高涨,高涨不会持续。但是现在全球面临的是流动性过剩,投资决定价格,第一,有亏损,第二有钱,第三有未来的预期利润。这些都会进一步的推高价格,所以我们在传统的角度是通过PPI看CPI,但是现在的角度,恐怕要看一下CPI,再看一下PPI。这些角度观察的话,对于新型金融危机的角度值得去想的,价格的基点从需求转向了投资。因为现在流动性过剩,流动性泛滥是根本。价格的重点从价值转向了价格,国家战略。把价值的角度取消了,只是关注短期的价格。想想中国的改革,更多的关心的是价格。这样一种价格是一种舆论的指引,地区的指引。

  第三个角度就是经济基础从实体转向了虚拟。实体经济的强大,西方已经占有了,发展中国家实体是不是强大是这个问号。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中国还没有做到一个强国。从这个角度去想,我们应该做什么?这一点我觉得应该引起比较大的关注。

  从这个角度去想的话,金融前景,未来的趋势,金融危机未来的架构,美国是一个全盘的考虑。世界经济的格局单级,多级在博弈。我们现在说的世界经济的三足鼎立,美国、欧盟、亚太。美国是单级世界,欧盟、亚太是多级世界。美国人会允许多级世界存在吗?它一定要维护单级世界。透过这场金融危机,发展中国家受伤了,新兴市场国家受伤了,受的伤要比发展中国家更大。我做一个简单的比喻,发达国家出了问题,是从名牌香水变成了普通香水。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有用香水的,更多的水,是生存的问题,清洁的水,污染的水,纯净的水。所以在香水和水之间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不站在一个层次上。所以谈论世界经济问题,国际金融问题,我们不应该是一个标准,应该各得其所,各得适宜才是最重要的。

  而在这种舆论预期的指引下,大家是一个政策,一个框架下,这样的角度去看,我觉得美国、欧洲、亚太的模式。最终美国人的规划是要变成美国、日本、英国。英国的地位提高了金融中心的位置上去了,英国原来要加入欧元,时间越往后推,现在根本就不提了。美国人偏偏拽着英国人,英国人跟着美国人,为什么?这是世界格局的一种战略规划。

  市场角度我们关注的是货币,金融资产。美国现在要做的事情是把金融和资源捆在一块儿。他要保全美元的位置,光靠货币稳定不住了,必须用美元特殊的地位报价体系,发行货币,维持美元的地位。美国国家的地位。因此从这个角度去想,恐怕我们在简单关注货币的同时要关注一下资源,要把资源和金融捆绑到一块儿,这样对长期的发展才会有好处。如果想一下这三类产业是传统经济,美国要变成高端经济,新型经济,现代经济,这个角度去想,我们应该关注的是金融科技,能源,美国的优势,要关注这一点。所以它告诉我们它不好的东西,它背后掩盖了很多。所以对美国的观察,问题应该两面去看,我们不能凭着美国人告诉我们的信息,凭着国际媒体的评论考量金融危机对美国冲击如何大,对中国冲击如何小,世界分为三六九等。

  美国到底受了什么伤?这场金融风暴从何而起?原因是什么?01—03年货币政策是原因,07—09年,美联储依然用这个货币政策,全世界没有警觉,没有思考。跟着这个货币政策走。我们是简单随从,美国是深谋远虑。他要稳住美元的霸权,现在要改变的是利率优势。透过这些角度去想的话,观察我们自己发展的时候,从我个人的角度去想,我觉得中国面对这样的现实要改变的,要把产品变成资本,产品资本化是中国面临着结构改革,观念改革非常重要。

  而产业要变成金融,不能简单停留在产品,产业的框架范围内,要把它进行资本运作,进行金融运作,把商品经济变为资本经济,甚至变为知识经济。这是中国结构性改革理念上的关键。所以从这个角度去想的话,在金融的时代,资本运作的收益,甚至他的风险控制要素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现在的阶段,相对的生产简单,制造简单,生产过程的流程简单。没有品质化,没有品牌化,没有优质化,这个角度去想,我们应该在规模数量上变成质量。我们不仅是随着别人的价格去定我们的价值,我们要有自我定价的能力去控制价值。这样中国的强大,甚至自我才会充分的体现出来。

  第三个角度来看,我觉得时代在变,今天的主题应该是创新发展的时代。从创新和发展的角度去想,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改进。创新发展的基础在中国需要的是基础工作的扎实。这个扎实是需要专业化的,不是所有的人有了钱就是投资者,就是金融家。它的专业过程,第一,要学习,第二,更重要的,要实践。金融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经验积累的过程,而不是有了知识,有了专业的理论就可以做得很成熟,做得很好。从这个角度去想的话,创新发展要管理,这个管理要规范,这个规范是什么样的规范?是市场化。基础要扎实是专业化,管理要规范,市场化。而从制度的角度来讲,应该要健全,它是一个国际化。虽然有国情特色,但是必须按国际标准来建设你的市场,而最重要的,发展要合理化。这个合理化应该是自我性,而不是盲从的追别人去规范,或者发展我们的合理阶段,从这个角度,我觉得透彻的了解自己是最为关键的。

  因此从现阶段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应该注意的趋势,甚至我们应该改进的角度:

  第一,内在的规律是基础的关注。更多的人在谈金融危机,在预测美元,预测股票,预测黄金。上次论坛我就说内在的规律不会改变,涨和跌之间这个规律没有规定。涨大,跌大这个规律没有改变。我们应该关注技术本身的基础规律,在参与经济、政治、军事、突发等等事件去考量技术的走向和技术周期的把握。可长可短要看因素的连接和关联角度的影响。

  第二,外在的变化是过渡的重点。我们既要关注内在基础的因素,更要注意外在的一些变化。现在的理论传统,而经济的新时代,传统的理念指导不了现实。美国人在就做新理论框架的准备,包括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他创的是未来理念的指引,不是简单的货币政策幅度的调整。这是我们需要观察的。

  而最重要的一点,自我控制是防范的关键。因为我觉得自我控制能力取决于你对市场的判断,取决于你对自我透彻的了解。大家都在说热钱,都在说泡沫,这个角度是一个负面的词汇。但是在金融层面,热钱也好,泡沫也好,两面性。取决于控制力。你能够控制,泡沫就会对你产生积极的效应,你控制不了,泡沫就会对你产生巨大的冲击。所以美国人是由很强的控制力,他能够站稳市场,站好市场,主宰市场。我们在产业结构调整当中应该学会的是主宰自己,而不是把自己所有的观点套到别人的价格上,套到别人的理论上去想我应该怎么办,从这样的角度去想,我觉得从行业的发展当中,从期货市场的发展当中,应该注重专业水平的普及教育,我们期货公司既要做客户,做产品的,更要做社会的普及教育,知识的提升,理念的提升,技术的提升。这样期货市场平台和技术会更加牢固,不会像现在付出更大的辛苦。

  这些角度去想的话,中国现阶段的发展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很多的,我们的不成熟体现在我们的认知,体现在我们的产品,体现在我们的制度。因此从这些角度去想,在这样一个创新和发展时代这个主题下,我觉得中国现在的冷静,理智,睿智对于中国长远的发展应该是非常好的一个思考的角度。因为过去的30年,我们改变了一些东西,最重要的是改变了观念,30年的观念改变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飞跃,但是过去的观念和现在的观念以及未来的观念还有巨大的差异,我们依然需要改变。这个角度去想的话,冠冕的改变,制度的健全,市场的规范是我们合理发展,有效发展,和谐发展非常重要的基础。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