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高位盘整 中国成品油价将隐忍?
国际油价高位徘徊 近期国际油价始终徘徊于80美元附近,市场关于后市方向的选择产生了巨大分歧。上周三原油价格达到高位,主要是因为市场乐观看待美国最新经济数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一周进口量下降,导致美国商业原油库存意外减少393.6万桶,甚至超过美国石油协会(API)前一天晚上公布的327.6万桶库存降幅。市场人士重点关注上述利好消息的同时,似乎忽略了最新统计数据的利空面,即美国库存比5年平均值和去年同期分别高出2120.5万桶和2398.7万桶。 市场对成品油数据也明显存在选择性失明。EIA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成品油总需求同比下降4.5%,但较前一周上升约62.1万桶/日,而市场仅关注后者。 大宗商品市场人士也密切关注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变化。美联储上周三宣布在可见未来将基准隔夜拆借利率维持在0-0.25%的纪录低水平。此举暗示经济复苏依然十分脆弱,政府不能考虑取消刺激措施。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利率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极低水平"。 尽管经济正开始复苏,但目前似乎没有通胀的严重风险,从而消除了短期内提高利率的压力。影响美联储决策的其他重要因素包括美国失业率高企并正接近10%,以及工厂产能闲置。 中国成品油价上调预期强烈 煎熬10天(从10月29日至11月8日),市场因为发改委"近日"可能会上调油价而惴惴不安,但后来却发现,"靴子"最终并没有如期落地。 "靴子"不落地也就意味着,本轮油价上调延后所带给车主的欢愉,必定是转瞬即逝的,因为有一点大家心知肚明:暂时不涨并不意味着永远不涨,该到来的终究还是会到来,而且很可能当国际油价的涨幅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还需要"更坚强"才能应对高幅度的调价冲击。 而如果我们尝试去了解目前引而不发所付出的代价,恐怕这一点点欢愉感受还会更短暂。 三个月前曾经有媒体报道,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试行数月后,多年来习惯于在信息不对称中蒙头发财的国有石油巨头抱怨,现行调价机制过于透明,可控性低,而向价格调控部门--国家发改委建言,要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模糊化处理"。而此次油价调整的确没有再严格遵循新机制中关于"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的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可调整成品油价格"的条款而进行,这也是今年自宣布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来的首次"破例"。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国有石油巨头的"模糊化处理"建议已经为国家发改委所接纳?这是否意味着"拍脑袋"因素主导油价变动的情况还要继续?这是否意味着在近5年来油价机制改革的果实--更及时地反映国际市场的变动,缩小时间差,提高透明度的做法已经遭到否定?这必定不是车主们想见的答案。 诚然,延期调价的方式可以惩戒投机囤积分子,但它同时也损害了渐渐为公众所接受和理解的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公信力。这个代价未免过于沉重,尤其是在这个信心和诚信比黄金更贵重的时代里。 事实上,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不是要退回到改革前的状态,而是要进一步推进油价机制改革。今年以来,油价调整已进行过7轮,上涨次数多于下跌次数是事实,上涨幅度高于下跌幅度也是事实。虽然这其中也有国际油价一路高涨的现实原因,但价格调控部门用以回击"涨多跌少"质疑的素材依然十分薄弱。因此,让公众领情的办法不在于拖延上涨时机,而在于当油价该上涨时合理上涨,更在于当油价该下跌时也及时跟进。 □ .卜.丹.心 .世.界.能.源.金.融.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