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线材市场概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3日 10:35  上海期货交易所

   一、产量及地区分布

  从全国主要地区生产情况分析,华东地区是我国线材最大产区,2001-2007年该地区的线材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重一直维持在35%左右,2007年该地区产量为2638.7万吨,占全国线材产量的32.8%。其次为华北地区,2001-2007年该地区的线材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重在30%左右,2007年该地区产量为2349.1万吨,占全国线材产量的29.2%。再次为中南地区,2001-2007年该地区的线材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由2001年的13.0%上升到2007年19.1%。西南、东北、西北线材产量所占比重较低,2007年分别为7.4%、7.1%和4.3%。

  建筑钢材相对而言投资成本较小,进入门槛低。2001年前10家线材企业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重为40.2%,到2006年下降到了30.9%。但2007年由于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取得明显进展,线材生产的集中度显著提高,前10家企业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上升到41.6%。2007年,线材产量列前10位的分别为沙钢、首钢、唐钢、北台、武钢、邢钢、青钢、马钢、宝钢、华菱湘钢,位居第一位的沙钢,其线材产量所占的比重超过7%,其他企业产量比重均在6%以下。可见,线材的生产仍相当分散,而且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占较大比重。

    图1 线材分地区产量

  二、消费量及主要消费领域

  线材主要用于建筑行业,附加值相对较低。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高牌号(高端)产品,其附加值也较高,主要用于拉拔钢丝(如制作钢丝绳、桥梁与山地索道用钢索等。

  2000年以前,线材消费量占钢材消费量的比重在15-20%。2001-2007年,我国线材消费量由3130.7万吨增加到7475.88万吨,但占钢材消费的比重由18.5%下降到14.4%。

   图2 线材前10位企业产量所占比重            

  三、进出口情况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钢材需求中建筑钢材的所占的比重很大,产量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建筑钢材以净进口为主,而且进口的比重较大。

  1993-1996年在需求的带动下,线材进口大幅增长,进口占表观消费量的比重在10%以上。随着建筑钢材需求的回落和国内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张,从1997年开始,线材进口显著下降。2000年以来,我国线材进口占消费的比重均在1%左右。从线材进口占钢材进口总量的比重来看,2000年以前较高,2001-2007年下降到1.5-3.5%。

  从线材的出口情况来看,2001年以前,线材出口量很小,占线材产量的比重在3%以下。从2002年开始,线材出口量快速增长,占线材产量的比重从2001年的0.5%上升到2007年7.8%。从线材占钢材出口总量的比重来看,2002年以前,除个别年份外普遍较低,2005年上升到15%以上,2006、2007年又有所回落,但仍在10%以上。

    图3 线材产量及进出口情况

  四、流通特点

  我国线材最大的消费地区也在华东地区。据中国钢铁协会对重点大中型企业钢材流向统计分析,2001-2007年华东地区线材消费所占的比重为33%-40%;其次为华北地区和中南地区,所占比重为16%-23%;再次为西南地区,所占比重为8%-11%;东北和西北地区约占5%左右。

  对比全国线材产量区域分布情况,可以粗略估算出各大区域线材的净流入和净流出情况。首先,华北地区产量大于消费量,是最大的净流出地区;其次,东北地区也是净流出地区;华东地区2001-2003年为净流出地区,2004-2007年转为净流入地区;中南地区2001-2004年为净流入,2005-2007年转为净流出;西北地区产销基本平衡;西南地区消费量大于产量,为净流入地区,但2006年后净流入量下降,2007年基本平衡。

    相关专题:

    钢材期货上市专题


    新浪声明: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