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华财经(编辑整理 李伶晓)--据中国证券报12月12日报道,当国际油价迫近40美元/桶大关、特别是各大农产品纷纷跌穿生产成本时,持有长线投资观点的投资者几乎按捺不住了。因为他们认为,相对于对其他品种的影响,金融危机对农产品需求的影响应该是小的。然而笔者认为,金融危机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并未过去,“抄底”仍须慎言。
在过去的两三年当中,飞涨的农产品价格几乎是通胀的代名词,可以说,美元的流动性过剩赋予了农产品太多的金融属性,而此次的金融危机首先“挤兑”就是这种金融属性在农产品价格上的体现,CBOT大豆从今年7月份的1641美分/蒲式耳下跌到了目前的800美分/蒲式耳,下跌幅度超过了50%,这种凌厉的下跌就是农产品金融属性快速“脱水”的表现。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未来较长时间的农产品走势:一是金融危机本身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二是由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对农产品价格未来的影响;三是农产品本身供需关系对其价格的影响。
以美国为爆发点的金融危机本身并不支持强势美元,但与过去几次危机不同的是,美元指数却在金融危机闹得最凶的时候连创新高。美元指数的高涨,导致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世界大宗性商品价格连创新低。实际上,支持美元强势的原因并不是美国经济本身,原因是欧洲的经济状况甚至比美国还要糟糕。如果说在以前欧元区降息还对通胀有所顾忌的话,那么全球商品价格的下跌将使得欧元的降息更加“肆无忌惮”。这就有可能形成这样一个循环:欧元区继续降息注入流动性,引发美元指数上涨,全球商品价格继续下跌,通胀威胁解除,各经济区继续注入流动性。从以上分析看,金融危机对农产品价格的负面影响仍还要延续一段时间。
事实上,在金融危机持续向实体经济逐步深化和蔓延的背景下,对农产品影响最大的是消费预期,而对生产供应的影响需要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才能体现。显然,消费预期的减弱将会减低人们为吃饭而愿意付出的金钱量。当经济危机到来之季,各国首先开始极力保护自身的农业,比如目前我国开始着力推出大豆和玉米、水稻、小麦保护性收储政策,所以,经济危机开始的第一年,一般不会导致生产的萎缩。农产品供应量不会减少,且最终的消费量也不会大幅减低,但消费预期的下降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从而与降低之后的消费预期相匹配。
即使从农产品自身的生产周期来看,也没有太多的利多因素,目前是北半球秋季农产品收获压力最重的时候,启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要指望明年春季的种植面积减少和天气的变坏,而对于目前急急进场抄底的投资者来讲,这些因素还有点渺茫而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