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华商所教训:多数代理商不知仓库在哪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5日 12:50 北京晚报

  如果不是因为“华夏商品现货交易所老总卷款亿元潜逃”的案件,很多人或许都不知道“郭远锋”和他的“华夏现货交易所”究竟是什么。随着案件的展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将目光汇聚于此,警方已介入调查,商务部也予以关注并责成北京市商务局了解情况。虽然情况尚未明了,但是,无论是受害者、旁观的投资者还是管理者,都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华夏交易所和郭远锋

  据代理商介绍,华夏交易所是一家提供网上交易平台的机构,所做项目为农产品现货。华夏交易所在全国招募代理商,再由代理商发展客户,代理商有点证券公司的意思,客户每天查看大盘,低买高卖后从中获得利润,每进出一手业务,提取3元钱手续费,代理商赚7角,剩余的2元3角归华夏交易所。现货的交易平台运作和入市的现金都是交易所独自运营。据说,华夏在全国共有400多家代理商,散户超20万人。

  “我认识郭远锋时,他在做期货了。”一位与郭远锋相识多年的业内人士说,华夏交易所的前身是联合商品现货交易所,是2001年3月郭远锋及其妻子赵红萍在河南洛阳注册的,注册资本6000万元;3个月后,他们又在河南注册了中国出版物交易所,注册资本3000万元,后来郭的业务重心转至北京。华夏交易所注册时间为2001年5月22日,注册地址为朝阳区惠新西街18号E座1103室。

  打着现货之名做期货对赌

  “郭远锋逃走其实早有预兆了。”3年前入市的小张说,前两年市场情况好,他投入的4万多元赚了近20万元。但是去年底,包括他在内的很多代理商和散户的账户现金无法划拨了,华夏交易所称是“交易软件遭到了黑客攻击”。但今年5月后,现金就再也无法划拨了。

  今年3月27日,商务部条法司、市场流通司在广州举办座谈会,全国20多家有代表性的大宗商品交易公司参会。但华夏交易所却不在受邀之列,一些代理商更加警觉。

  “这个结局可以说是必然的,因为郭远锋做的不是现货交易,也不是正规的期货交易,据我判断他在打着现货交易之名做期货对赌。”这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华夏商品现货交易所20万交易者中,能充当卖家的寥寥无几,根据其申报的30亿巨额年成交量看,郭远锋极可能充当卖家角色,和客户对赌。不幸的是,今年上半年来大豆、玉米等均出现超长周期上涨,郭远锋可能亏得很惨。

  郭远锋钻了监管空子

  事件曝光后,人们开始关注现货仓单交易。一些现货交易所对现货仓单交易的解释是:以仓单为标的,采用网络同步集中竞价、统一撮合、统一结算、价格行情实时显示的交易模式;其中现货仅包括大宗生产原材料和农业初级产品,如花生仁、大豆等。此交易模式与股票交易相似,交易界面也几乎相同,不同的是现货仓单交易实行当日开仓、当日可平仓的规则,且可以先开空仓后补仓。

  目前中远期电子交易与期货之间如何界定尚不十分明确。而这种交易应由谁监管就更难明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助理荆林波博导说,商务部是现货交易的主管部门,工商、公安等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现货交易市场进行监管,而若涉嫌变相期货交易,查处则属于证监机构,正是性质界定及监管的模糊性给郭远锋留下了空间。“郭远锋很‘聪明’,他注册的公司都叫某某‘交易所’,这样看起来就很权威,容易骗人。”一位代理商说。

  警示

  虚假交易诱惑很强更应警惕

  一位期货专家告诉记者,现货交易安全性最起码要看是否有仓库、现货。但大多数代理商向记者表示仓库在哪儿并不清楚,“我们做这个主要是为了投机,不可能真去交割,仓库在哪里不重要。”而且,不管是经理人还是客户,几乎没有人可以确定华夏交易所是由哪个部门批准从事现货仓单交易的,由哪个部门进行监管,有哪些法律法规规范这个市场。

  荆林波说,在目前股市低迷的情况下,作为一名投资者,更应该搞清自己的风险承受力。“我建议大多数投资者适宜做中长期投资,不宜做期货”;其次,必须对投资产品本身及其交易机构、交易办法、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清楚,“华夏事件”再次告诉我们虚假交易并没有消失,作为投资者应该更加警惕,作为国家监管部门,监管应该更加到位。“虚假交易给出的诱惑很强,往往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者、大量的资金进入,而当虚假交易断链时,其造成的社会危险极大。”

  本报记者 于海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