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证券报]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宜早进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3日 10:04 文华财经

  文华财经(编辑整理 李伶晓)--据上海证券报6月13日报道,对于昨天发布的CPI数据,光大证券潘向东表示,粮食价格最有可能成为CPI上涨的导火索。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昨天也表示,目前国内的食品价格上涨不仅是供需引起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国际输入型通胀压力。现在国际油价已经逼近140美元每桶,这将导致农资价格上涨并最终导致粮食价格上涨。

  

    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红宇在调研中也发现,因为农资成本投入过高,南方一些水稻高产区已经出现了双季稻改单季稻的情况,这将成为引发未来粮价上涨的隐患。张红宇还预计,除了油价上涨的因素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也将导致廉价粮食时代短期内难以复返。

  

    为此,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教授认为,“应该让粮食价格适当上涨,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有更多的粮油供应,才能保证未来半年至一年的价格稳定。”

  

    美国能源基金会驻京首席代表杨富强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成品油价格改革的时间不能无限期搁置。

  

    2007年起,为了控制CPI上涨步伐,发改委暂停了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的步伐。此后,国际原油价格飞涨,国内成品油价格则维持不变,能源价格机制扭曲。

  

    对此,杨富强建议,应通过一次或者几次调整,把油价逐步提高到世界平均价格水平上,甚至比世界水平高10%左右,并把高出国际油价的那部分钱用来补助消费者需求最大的那些生活必需品——这些商品往往是在CPI中所占权重最高的部分。他说,如果调节得当,就有可能达到既控制了CPI涨幅,又理顺了成品油价格的效果。

  

    杨富强建议,成品油早晚要面临“价格闯关”的问题,而且不能等到CPI回落后再采取行动,建议有关部门现在就开始研究工作。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