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证券时报]中国央行再升准备金率与美联储再降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08:21 文华财经

  文华财经(编辑整理 王亚男)--据证券时报3月20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18日宣布,从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去年以来第12次动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此次调整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5.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美联储18日再次大幅降息0.75个百分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由3%降至2.25%。自去年9月以来,美联储已连续6次降息,累计降幅达3个百分点。

  

    中美央行斗智

  

    中国央行在发布提高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准备金率时指出,这一举措是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我们注意到,在央行18日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当天,央行还向市场发行了560亿元的央行票据,期限为一年期。

  

    美联储发表的声明称:“最近的信息表明,美国经济活动前景进一步恶化”,并援引消费者开支和劳动力市场的疲软作为证据。声明补充称:“金融市场仍面临相当大的压力”,且房地产业颓势的“加深”将令美国经济更加承压。美联储指出,增长风险仍旧存在,因此将“及时”采取行动作出应对,暗示其可能还将继续降息。

  

    中国央行提高准备金率和发行560亿元央行票据和美联储降息,不只是时间上的巧合,而是两国央行在斗智慧。美联储接连降息,陷中国利率工具政策于被动。如果中国央行为遏制通货膨胀继续加息,将造成中美利差继续扩大,美元对人民币加速贬值,热钱将会大举进入中国境内,使得中国资产价格继续上扬,甚至物价持续走高。本来中国加息是了抑制物价上涨,结果却适得其反。现在,美国持续降息,美元持续贬值,热钱也可能加速进入中国,造成中国大陆继续流动性过剩,中国央行在使用加息工具效果有限的情况下,选择继续提高准备金率,回收商业银行体内过剩流动性,减少流通中货币,对于抑制物价走高将有效果。这就形成这样一个局面,美国一直减息,试图向中国“放水”,中国提高准备金率,发行金额巨大的央行票据,把“水”堵在池子里,防止对经济、物价的冲击。笔者认为,中国央行这个策略选择是正确的。

  两国央行均面临取舍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昨天在人大闭幕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家都希望经济增长、低通货膨胀、失业率低、新增就业多、国际收支平衡、实际利率保持为正,希望资本市场稳步健康发展,不出现大起大落。但实际上,这些指标往往不能同时都达到。”周小川说,不能同时达到的时候,必须要做一个取舍,不可能在任何时候,多项指标都达到理想状态。

  

    当前,美国同样面临着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加剧的看似背离的两个经济现象。在这次减息声明中美联储称:“通胀前景的不确定性仍在增长”,并表示将对此保持密切的关注和监控。这也是对于此次降息决定,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投票结果为8票赞成2票反对,2002年9月以来首次有一位以上成员投出反对票的原因。两个反对者都是对美国通货膨胀的担忧。但总体来说,美联储在经济减速与通货膨胀两者权衡中,选择了不让经济减速甚至衰退。

  

    近期美联储先后接二连三地使用了货币手段:通过每周定期拍卖的方式向市场注资2000亿美元,加大与欧洲央行及瑞士央行的货币互换规模;为承认流动性“显著恶化”的华尔街大行贝尔斯登提供紧急融资;为增加市场流动性,将贴现率由3.5%下调至3.25%,同时,为20家金融机构设立新的融资工具;紧接着就开始这次降息了。不但不遗余力地挽救有明显衰退的经济,而且直接干预实体经济和直接参与救助金融市场和股市。美联储手段这样多,干预领域这样广,中国央行与其相比较就显得有些单一、单薄。

  

    货币政策应考虑国际因素

  

    在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在中国已经进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的背景下,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以及通货膨胀不仅仅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纯粹国内因素,而已经变化为国际国内两个因素,一定时期内国际因素可能还要大一些。这就决定了我国货币政策不可能我行我素,肯定要受到国际特别是诸如美国发达国家的制约甚至要挟。因此,中国货币政策手段必须创新,必须要有大智慧,才能应对世界特别是美国经济变化以及货币政策变化带来的挑战。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