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工商时报]再融资考问金融监管制度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 09:34 文华财经
文华财经(编辑整理 李欣)--据中华工商时报3月10日报道,在当前中国股票发行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应该进行调控,上市公司不能想融资就融资,特别是融资的速度、规模,应该和市场的状况条件结合起来,把握好节奏
自1月21日中国平安公告千亿元再融资以来,浦发银行、大秦铁路等陆续传出再融资消息,沪深股市持续大幅下跌。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有44家公司提出再融资预案,融资规模接近2600亿元。而在市场流动性十分充裕的2007年全年,也不过有190家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总额尚不足4000亿元。据中国平安的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股A股和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其一家规模即将在1200亿左右。
一时间,市场笼罩于再融资的恐慌之下,于是有专家出来呼吁:中国需要制约利用再融资做空股市的制度设计。目前的制度设计,再融资完全是由大股东和大机构说了算,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投资者反对也没有用,为此,有政协委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再融资可以参照股权分置改革的做法,通过股东大会把关,让大股东回避,由中小股东投票决定。
强势高票通过
尽管散户们群起抵制,尽管最大基金流通股股东“倒戈”,但是中国平安3月5日的股东大会还是通过了这项涉资千亿的A股再融资议案。
该议案不仅是通过了“2/3”这一再融资方案的关键线,而且超过了90%的“高压线”。
这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12个月中,中国平安董事会将着手增发12亿新股与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按3月4日其收盘价计算,中国平安这次再融资金额将超过1200亿元。
当晚10点中国平安发布的公告显示,参加临时股东大会现场会议和网络投票表决的股东及股东代理人共8934家,代表股份约56.97亿股,约占公司总股本73.45亿股的77.57%。其中,内资股股东及股东代理人共8917家,代表股份40.54亿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55.20%,外资股股东及代理人共17家,代表股份16.43亿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22.37%,其中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A股议案,投赞成票的有52.87亿股,赞成比例为92.8%
此前,有关中国平安再融资议案获通过早在市场预料当中,但如此高的通过率却还是在市场意料之外。不过无论如何,中国平安此次再融资方案通过,相当于为其后的浦发银行、深发展等公司的再融资打下基础,A股扩容在所难免。
把握好市场“火候”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如果融资方案能在本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我们会审慎考虑推出再融资的时间、规模和市场的承受能力。”面对台下数百名股东代表,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近一个小时的答问时段中反复强调,这不仅是对近日风起云涌的负面言论的回应,也是其再融资方案通过后马上需要面对的一大问题。
毕竟再融资怎么融、融多少,这里面不仅有利益的问题,更有一个“度”的问题。再融资不仅要有利于上市公司,而且要有利于投资者,更要有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此外,上市公司再融资还需要把握好市场的“火候”,要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顾及广大投资者利益,否则再融资就很难得到投资者的响应和市场的认可。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近日表示,上市公司再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是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决不应是恶意“圈钱”行为。“市场对监管层关于再融资的表态是欢迎的。”该政协委员说,再融资行为是上市公司的市场行为之一,但在当前执行从紧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背景下,更要提防一些上市公司盲目再融资,抱着“此时不融资更待何时”的“圈钱”心理,大搞“圈钱比赛”。
有分析师对记者说,在当前中国股票发行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应该进行调控,上市公司不能想融资就融资,特别是融资的速度、规模,应该和市场的状况条件结合起来,把握好节奏。
折射金融监管缺位
来自两会上的消息,全国政协委员、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已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递交提案,建议在金融监管领域建立一个“大部门”,以适应金融业混业经营的需要。
胡成中以“平安再融资风波”为例佐证了其建议的重要性与急迫性。胡成中认为,市场对平安再融资计划如此激烈反应,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再融资公告未详细披露资金用途,只表示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营运资金及监管部门批准的投资项目。
“依业内人士判断,平安融资并非用于保险主业,而可能收购某外资银行股权,至少会利用所筹资金一部分收购一家外国金融机构股份。”胡成中说。
时至今日,该项再融资案的具体融资用途仍然是个谜。如此庞大的再融资,竟然成了猜谜游戏。我们这个市场的制度缺失已经暴露无遗。一方面是企业的利益,一方面是投资者的知情权,信息披露不充分,极有可能造成市场不公,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但正是这点,凸显了平安混业经营在分业管理模式下的尴尬。”胡成中抛出这个观点。其实,从项目上,上述活动涉及证监会增发审批、保监会募集资金用途、银监会收购审核等一系列审核;在信息披露上,由于上市公司、基金公司等由证监会监管,平安旗下的平安保险公司由保监会监管,平安信托公司、平安银行由银监会监管,“没有综合监管机构,所以只能先按证监会规定公告。”
的确,市场化的金融筹资计划,因为谁是主管者不明确,信息无法公开、快速处理,已经成为对中国投资者信心的重大考验。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