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经营报]创业板吹“集结号” 地方政府搞“大跃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 08:35 文华财经

  文华财经(编辑整理 李欣)--据中国经营报3月9日报道,创业板相关管理办法4月后公布,“五一”后有望推出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两会期间,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副主席范福春以及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对创业板的回应,仿佛给准备已久的拟上市企业和券商吹响了“集结号”。

  

    3月4日,深交所一位高层人士向记者透露,创业板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创业板上市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没有问题。”

  

    期待8年的创业板终于有了明朗消息,兴奋的不仅仅是各地证监局及券商投行人员。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各地金融办人士和企业都摩拳擦掌,随时准备向创业板冲刺。

  

    一时间,创业板仿佛进入了大跃进时期。

  

    300家企业争抢第一

  

    “我们准备上市已经有一年多了,等创业板规则出台就上报申请材料。”兴奋、期待和紧张这几个词,似乎已经不足以形容刘女士现在的心情。

  

    刘女士经营的是河南一家专门生产气体检测设备的公司,成立于1998年。在2006年牛市开始时,券商、创投和政府人士都找上了刘女士,那时她才知道,“自己的公司技术含量比较高,是细分行业的龙头,在资本市场很有卖点。”于是,2007年春节后,她的公司开始筹备上市,并在最近完成了上市辅导。

  

    “上市的目标很单纯,有了这笔钱,可以发展更多好项目。上市以后,企业也可以更规范地发展。”在刘女士看来,大家都想抢第一批创业板上市名额,因为第一批企业更可能受到市场追捧,也更能凸显公司品牌价值。

  

    宁波远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安坦言,自己看重的就是创业板概念。他告诉记者,年初就开始接受上市辅导,预计在创业板开闸时上报材料。

  

    更多企业还在准备过程中。浙江君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监张启航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去年10月份开始筹备上市,目前正在接受尽职调查,预计6月能完成股份制改造。

  

    根据深交所不久前券商项目摸底结果,目前总计有300多个已经成熟的项目可以随时登陆创业板。而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批登陆创业板的企业,“30~50家将是比较合适的选择之一。”这意味着目前已经符合条件的上市企业中,有十分之一左右能够成为首批上市的“创业板明星”。

  

    地方政府力挺

  

    苦等8年一朝开闸,创业板也引得各地政府行动起来。

  

    记者从浙江、河南等地金融办人士处了解到,春节后,各地证监局、金融办陆续召开了企业和券商联席会议,商议给当地拟上市企业开辟“绿色通道”。 “今年,我们省政府办、国资委、发改委、工商税务、土地、环保等成立一个联席组织,对筹备上市的企业业务进行特批特办。”河南一金融办人士称。

  

    其他各地政府亦不落后。早在去年8月,上海市经委、市科委和上海市证监局就联合颁发了《关于实施上海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工程的意见》,挑选出100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高成长性特征、有上市意愿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推动企业改制上市进程。

  

    除了“绿色通道”外,各地政府还纷纷出台财政补助措施鼓励企业申请创业板上市。据了解,深圳市政府今年计划出资1.8亿元资助本地中小企业上市,比去年的8500万元有了大幅增加。按照深圳市相关规定,如果企业在境内上市将可以获得310万元资助,在境外上市则资助210万元。

  

    深圳市贸易工业局局长王学为表示,目前深圳市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有1100家左右。而浙江君浩的张启航告诉记者,在今年2月的“温州论坛”上,浙江省证监局局长王宝桐也称,浙江有108家企业符合条件准备上市,预计能在创业板中占到三分之一份额。王宝桐还强调,希望温州企业能在5月前完成上市所需各项准备,浙江省证监局计划上报20至30家浙江企业争取首批创业板上市。

  

   券商博弈上市策略

  

    此时,券商投行人员更是忙得不可开交。3月4日和5日间,记者联系的多家券商投行人员都在武汉、北京等地出差为项目奔波,言语中充满了对创业板的热切期待。

  

    “自去年年底,我们就开始给企业做上市辅导,早就把一批项目牢牢抓在手里,第一批上市企业中肯定有我们的份额,关键是能上多少家。”上海一家有40位保荐人的券商投行总经理直言,只要创业板一开,他们马上就有项目报上去。

  

    “现在是等创业板细则明朗,才好选择合适的上市策略。”深圳一家创新型券商资本市场部人士认为,各家券商都跑马圈地争取了不少好项目,但由于保荐人数量有限,上市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创业板这么火热,就要考虑如何有效提高保荐人利用率的问题。”上述人士解释。

  

    该人士说,有些企业在中小板排队时间比较长,相比创业板,中小板融资成本也相对较高,所以虽然达到中小板上市标准,也对创业板很感兴趣。“虽然创业板明确提出要推动企业批量上市,但从目前创业板火爆的情况看,很有可能排队时间更长。”因此,他们准备等创业板具体规则出台后,再确定手中项目的上市策略。

  

    上述上海券商投行总经理说,他们将主要根据企业业务性质制定不同的上市策略。“如果企业有创新模式,过往纪录能说明成长性和创新性,科技含量比较高的项目自然往创业板上排队。而对于一些运营比较稳定、复制性比较强的成熟行业中的公司,则更多选择中小板。”相关报道见A23版

  

    相关访问

  

    外资PE抢滩

  

    创业板推出在即,国内各方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同时,而对创业板觊觎已久的外资PE亦不甘落后。

  

    成功地把分众传媒推向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麦顿投资公司就是一例。目前麦顿投资已在中国投资了9家企业,其中3家已经在海外资本市场成功上市。

  

    3月6日,本报记者在长江商学院专访了麦顿投资合伙人邱立平。

  

    《中国经营报》:对于即将推出的创业板,你们做了哪些准备?

  

    邱立平:我们目前手中储备了部分项目,当然主要还是要推到国外市场上市,但是我们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投资对象,准备经过几年的运作之后把它们推向创业板上市。

  

    《中国经营报》:近几年,PE在中国可以说是大行其道,PE对中国企业发展意味着什么?

  

    邱立平:应该说,推动企业和经济的发展,PE起到了一个非常大的作用。作为财务投资者,PE一般都是参股而不控股,对企业而言,这可能比战略投资者要实惠得多。PE给企业提供资金,让企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然后帮助他们上市,而自己通过二级市场退出,获取投资收益。走到这一步,就是PE和企业的双赢。

  

    《中国经营报》:新修订的《合伙企业法》增加了有限合伙制度,这对PE行业是个好消息,你怎么看?

  

    邱立平:这是有利于推动风险投资行业发展的。事实上,国外PE普遍采用有限合伙制度,使得资金和专业投资人结合起来。国内现在放行有限合伙制度,显示管理层对规范和推动PE行业发展的良苦用心。

  

    《中国经营报》:在外资PE淘金的同时,本土PE公司近两年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崭露头角,作为一家外资PE的合伙人,你觉得外资PE和本土PE有哪些差别?

  

    邱立平:从风格上讲,外资PE的投资规模比较大,本土的多偏小。像我们一般起点在2000万美元以上,而本土的则多在几百万元或者几千万元人民币,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之间没有很明显的竞争关系。但是到2009年之后,估计将会有一批本土PE发展起来,因为他们培育的公司将会纷纷上市,尤其是创业板的推出,更助长了这种态势。这将使得他们的获利相当可观,规模也相应的迅速扩大,同时巨大的财富效应也可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向PE行业。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