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证券报]“次贷”催生衍生品交易新格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3:19 文华财经

  文华财经(编辑整理 李欣)--据中国证券报2月25日报道,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级债危机,在触发美国股市全面暴跌、殃及亚欧、导致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同时,也引发世界衍生品市场的洗牌,并进而催生着全球衍生品交易的新格局。

  

    国际资本涌向新兴市场

  

    出于对风险规避的本能,国际资本纷纷把目光投向远离次级债危机的新兴市场。在韩国证券期货交易所(KRX),与2006年的4.8%相比, Kospi 200股票指数期权到2007年9月同比增长11.4%;在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NSE),交易总量1至9月同比增长了82.1%;南非约翰内斯堡交易所(JSE)更达到难以置信的224.7%,使其在全球前20名衍生品交易所排名由2006年的15上升至12。上述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单一股票期货。该类合约分别占NSE和JSE交易总量45%和81%。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率分别为66.4%和316.8%。而9月份的JSE更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单一股票期货交易所。美国以外各交易所1至9月单一股票期货总交易量同比增长117.2%,超过农业、能源和贵金属类总和更多的全球贸易额。而同期美国的交易量仅640万合约,同比增长仅19.3%,与新兴市场形成强烈反差。

  

    商品期货方面,2007年1至8月中国三家期货交易所总交易金额即超过2006全年21万亿元的纪录,达22.21万亿元,资金流入十分明显。全年成交量72846万手,比2006年增长62%;成交金额40.97万亿元,比2006年增长95%,几乎翻番。

  

    金融机构仍有赢家

  

    大部分研究者估算整个次级贷款目前损失约为1700亿到2000亿美元,占美国2006年GDP的1.3%到1.5%。历次金融危机,金融机构都首当其冲损失惨重,而这次却有少数机构利用衍生品的双向交易机制,于花旗、美林、摩根、瑞银等连曝巨亏之际,在万绿丛中逆势飘红。

  

    英国第三大银行集团巴克莱2007年度税前盈利70.76亿英镑(约138亿美元),集团旗下投资银行巴克莱资产 Barclays Capital盈利23.4亿英镑,较去年上升5%。集团派息每股22.5便士,较去年增长10%。巴克莱CEO华莱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从上半年起持续减持与次按有关的资产共达27.95亿英镑,二是“在证券、货币、利息以及商品等领域的全球业务表现强劲。”

  

    全球最大投行美国高盛集团,全财政年度净收入459.9亿美元,净利润116亿美元。摊薄后每普通股盈利达创纪录的24.73美元,较上年度增长26%,平均有形普通股股东权益回报率达38.2%。高盛CEO布兰克·费恩盈利“秘笈”则主要由于外汇以及利率产品的收入大幅上升,且超过一半的税前利润来自美洲以外的地区。此外,首席财务官萨拉·史密斯披露:2007年大部分时间里高盛利用衍生工具在抵押贷款市场上保持净空头部位,因而从熊市中获利。

  

    虽然美欧资本市场成为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和重灾区,但最大赢家仍然是美欧的金融投行和财团,相反经济快速增长、资金大量流入的新兴市场却往往要为美欧的金融危机买单。尽管这种损失到底有多大尚待观察,但毋庸置疑的是,次级债危机的洗牌已经催生了全球衍生品交易的新格局。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