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京报]个税起征点上调显“杠杆效应” 专家建议“以支定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1:04 文华财经

  文华财经(编辑整理 李欣)--据新京报2月25日报道,纳税工薪族将降两成

  

   2007年岁末,我国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进行第二次调整。此轮提高个税起征点的一个重要背景是日渐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

  

   “近两年来,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水平有所提高,需要对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减除标准做适当调整。”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作议案时明确表示。

  

   根据财政部测算,个税扣除标准提高后,工薪阶层纳税人数占全国职工总人数比例将由目前的50%左右下降到30%左右。其中月收入在3000元至5000元的劳动者,每月将减轻税负40元至60元不等。

  

   如果减除标准从1600元上调到2000元,我国年税收总体减收幅度将达到300亿元左右。据了解,去年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达3185亿元,同比增29.9%,占全国税收收入(49449亿元)的6.4%。

  

   “对于老百姓来讲,最直接的税就是个人所得税,这部分一直占全国总税收的7%左右。像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看起来是由企业承担,但是其中很大的一部分还是转嫁给了消费者。所以从这点来看,老百姓才是税收的主要承担者。”天则经济研究所茅于轼表示。

  

   茅于轼认为,如果从税收和收入的比例上来看税收具有累退性,即穷人纳税相对多,富人纳税相对少。“税收的归属性在市场中表现为个人和企业的博弈,提高个税起征点等这类对一次分配的调整政策,并不能改变这种归属性问题。”

  

    税收增速高于同期GDP

  

   “个税起征点的调整,说白了就是国家财政、企业和个人收入的利益重新分配。”中国税务协会副会长安体富表示。

  

   据安体富对我国国民收入格局的测算,在我国储蓄结构中,居民所占的份额比较低,而企业和政府所占的比重比较高。同时安体富发现,政府收入过高的主要原因,与近几年来税收的快速增长有关。

  

   近10年来,中国税收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0%,一直保持较高幅度的增长,大大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年税收达到49449亿元,同比增长31.4%,较2003年税收规模翻一番。

  

   面对税收高速增长,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税收收入的增速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速。

  

   数据显示,最近几年,中国税收增长速度保持在20%到25%之间,远超同期GDP的增长速度。2006年GDP增长11%,而全国税收收入增长了22%。

  

   按照国税总局的统计,去年税收收入占GDP的总比重达到20%,扣除出口退税后,国家实际的宏观税赋为18%。

  

   “目前中国的宏观税负并不是很高,但是税收近几年的增速是值得警惕的,这可能会对经济带来损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倪红日表示。

  

   据安体富介绍,我国居民储蓄的结构是政府储蓄占总储蓄的23.8%,企业储蓄占16.2%,居民储蓄占60%。而对比国外譬如美国,其政府储蓄仅占13%。

  

   “特别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居民储蓄是应该高于发达中国家的,这样对比就可以发现,我国政府储蓄比发达国家要高很多。”安体富表示,“而政府收入高与税收增长过快是相关的。”

  

    专家观点:“应从制度上保证民生投入”

  

   “目前急需的是应该增加个人收入的调节,因为这是对个人收入最直接的影响。”茅于轼表示,“因为如果税收累退性这个设想是正确的话,有可能会扩大贫富差距。”这一观点也被安体富所认可,“应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也就是提高初次分配劳动者的收入。”

  

   尽管十七大报告已经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但是众多专家一致认为仅仅提高劳动者报酬是不够的,因为有时候初次分配的利润结构是无法改变的,所以需要政府更加积极地为二次分配发挥作用。

  

   “粗略计算,2007年财政用于民生有关的支出占总支出的30%,这是远远不够的。”安体富表示。“政府需要加大民生投入的同时,在制度上也要做出保证。”

  

   同时,安体富认为,应该“以支定收”,并处理好应税收入和非税收入之间的关系。在恰当的时候出台结构性减税政策,因为长远来看,税收与GDP之间应该保持一致。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