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华社]内灾外患难阻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1日 08:50 文华财经

  文华财经(编辑整理 李欣)--据新华社2月20日报道,尽管面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的冲击,多数中外经济组织和专家仍看好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而经济走向也正是即将召开的中国两会的核心主题之一。

  

   新年伊始,中国经济面临多年来较为少见的严峻形势:美国严重的次级债危机引发人们对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加之国际金融市场大幅动荡,食品、石油等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全球经济增速放慢已成不争的共识;中国南方地区遭受50年不遇冰雪灾害的重创,不包括工矿在内的直接经济损失逾1111亿元人民币,农业、林业和电力行业损失严重。

  

   中国经济能否承受内灾外患的双重打击,继续稳定增长?3月份的中国两会将讨论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国内外经济学家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持乐观态度的一些机构和学者认为,中国经济今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上周访问中国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表示,尽管美国次贷危机会对中国经济有一定影响,但预计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率仍将达到10%。

  

   世界银行发布的预测认为,中国经济的脚步今年会稍微放缓,但仍将保持9.6%的增长率,中国看来能够抵御全球经济减速所带来的重大影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李朴民的观点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实力大大增强,而且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也在增强。这次雨雪灾害给中国南方受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但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不会带来大的影响。

  

   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则称,美国和中国都是这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美国经济减速,无疑会对世界经济的走势产生负面影响。面临过热风险的中国经济今年适度放缓是经济决策层所期望的。

  

   去年中国经济增长了11.4%,创下了自1994年以来的最大增幅。不少专家认为,这接近了本国资源和能源承载能力的上限。根据种种新的情况,中国政府确定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虽然今年一开年,国际、国内突发事件不断,但支撑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基本因素没有改变,国内极端气候灾害的影响短暂和有限。只要充分认识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全年经济增长率仍可达到10.5%左右。

  

   范剑平说,由于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较高,一直处于经济运行预警系统偏热黄灯区的上沿,非常接近于过热的红灯区。因此,从积极的一面来看,雪灾和外部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能为国内经济降温、经济运行回到正常状态提供了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曹远征认为,美国次级债危机今年还将持续,但并不表明它将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在美国和有关各方的努力下,只要平稳度过2008年和2009年,情况将有望好转。

  

   但并不是所有的学者都这么乐观。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中国面临经济“滞胀”的风险,即经济增长率下滑,而通胀越来越明显。但只要采取大力扩大消费需求的各种措施,过剩的产品就有市场,经济增长就能持续。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对中国经济未来8到10年的预测中称,中国经济将保持高增长,但中间可能会有波动,波动最大的、最有可能发生的时段是2008年和2009年。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