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马重:SPAN与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3日 17:07 新浪财经

  

马重:SPAN与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

北京风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马重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7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于2007年12月3日、4日在中国深圳举办。新浪财经作为独家网络合作伙伴,对会议进行全程直播。以下为北京风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马重现场致辞。

  马重:女士们、先生们,今天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和体会。跟刚才的李先生一样,我也是从芝加哥大来的,在芝加哥待了20年,今年刚刚回国。我本人从1990年开始从事衍生品的监控系统研发,这个系统曾经有很多金融机构使用,我们的系统曾经提供给墨西哥期货交易所以及一些银行等单位使用。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SPAN与衍生品交易与风险管理。首先我要说明一下,SPAN是属于CME集团的,这个题目应该是他们来讲,因为我们公司做风险管理系统跟SPAN有联系,所以我在这里谈一下。

  我先简单说一下,风险管理包括很多内容,保证金和保证金控制、保证金设置、保证金计算仅仅是风险管理的一环,而且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衍生品交易要通过保证金的事情而实现的,这个大家都很清楚。保证金计算采用不同的模式,刚才李先生也谈了一下。

  在座的对期货行业如果比较熟悉,多数知道SPAN、TIMS,还有STANS,STANS大家可能不太熟悉。SPAN是国内比较新的,交易所做一些研究。这几种方式是占主流,其他方式还有像国营产业用的百分数或用Delta模型等等,当然这些不占主流。从保证金上来讲还有交叉保证金,交叉保证金不独立的保证金模式,它是组合保证金和交易所之间互相抵消的一种手段。

  我们可以看一看这个表(见图),目前世界上各个交易所采用的保证金模式,SPAN大概57家,STANS有6家,TIMS有16家,其他的大概有10多家,我首先声明一下,这个数字不是特别准确。什么原因呢?因为交易所是不断变化的,这个数字是去年年终时统计的,这个数字我跟CME核实过,跟STANS和TIMS的用户也核实过,这些数据都是准确的,这两年全球衍生品交易行业合并的很多,这个交易所收购那个交易所,这样合并是算一个交易所还是两个交易所?这很难确定。有的交易所合并后还保留着两个独立的清算结果,还保留两套不同的系统,所以还可能算两个,但对外是一个。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见图),在目前全球交易所中,应该说STANS从保证金来说还是占主流。我想提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有些人觉得我这个方法比较好,那个人觉得他的方法比较好,这些都很自然,但大家可以想想,为什么那么多的交易所使用SPAN,我想有一定的道理。大家可以比较一下,SPAN的好处在哪儿呢?它实用性比较强,因为SPAN每天发布参数文件,就是收市两小时之内发布参数文件,有些交易所现在做的比较多,就是在场中发布参数文件,通过参数文件不管你是不是他的成员,他可以通过参数文件把保证金计算出来。而且SPAN是1988年从商品期货做起来的,它以后做了很多改进,我不讲很细的东西,SPAN包括很基本的风险体制,包括月份之间的附加保证金,就是说你同时交易了不同的东西,它有相关性的东西,有时候要减少你的保证金的要求。另外当你看空期权的时候你的风险可能无限大,都把这些因素考虑在里面了。

  SPAN体系分两个规律,不同的部分非常容易理解,国内有些人了解的比较多,有些人了解的不是太多,我的感觉SPAN是非常清晰的,它的组成部分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个风险的构成,一个用户可以很容易、很明了地看到风险体现在什么地方,这是SPAN的好处。

  它还有利于国际上的交流,世界上有一半多的期货交易所采用SPAN,这有什么好处呢?就是说如果你的标准很好,但只有很少的机构用,就造成一个问题,你要把你的产品推向全球的时候就受到限制,因为人家为了交易你的产品,它就必须研发一套能够计算你产品保证金的系统。如果这套系统标准被大家所采用,那么你只要按照这套标准研发出你的风险管理系统或保证金系统,你就可以为他提供计算了,这就有利于你的产品走向世界,跟国际上交流,这是它的一个优点之一。

  数据自动化处理。由于SPAN每天公布参数文件,所以在使用上非常方便,大家有机会可以到我们公司的网站看看,我们公司做了一个自动数据处理,我们把程序编好了,每天半夜就到CME的网站上去,把全球用这种算法的交易所的参数文件下载下来,下载下来以后解码,解码以后公布,整个参数全是自动的,不需要人处理,这非常方便。我们国内采取的方法,上海期货交易所、像大连、郑州现在采用什么方法呢?就是我在网上公布10%、12%、14%,明天发通知道或者通知各个所,如果不看通知不知道数字发生变化,没法更新数据。而在SPAN里每天的下载是自动的,这些数据每天更新非常方便,不用等通知,每天收市两小时之后就会拿出参数文件,当然有些交易所做的比较全面也会通知你,自动化处理非常方便。

  还有一个很强的地方是成本相对低。国内有的交易所不是引进SPAN或别的方法,曾经提过成本的问题,我跟一些人谈过这些问题,有些人觉得引进国外风险管理模式好是好但成本特别高,后来我了解下来很大程度上大家有误解,其实成本不是那么高。SPAN还有一个什么好处呢?它是交易客户层次计算,看别的模式时大家会看到,有些模式也很好,但只适合部分市场成员。

  TIMS有些很清楚,TIMS是在1986年提出的,这套方法也不错,它特别适合

股票市场的风险和保证金计算,股票产品有些离散性,就是利率离散性分布的特点,针对这个特点提出来的。现在已经把TIMS取代了,现在保证金计算已经不采用它了,OCC采用STANS这个方法。STANS方法跟刚才李先生介绍的计算是相关的,STANS这个方法更新了,TIMS在美国还有用,但在OCC中不对成员使用了,这是交易商对客户中还使用。现在国内也不可能引进TIMS,我跟OCC的人谈过,他们自己的人都不采用了,因为有一些缺陷大家自己已经放弃它了。

  STANS目前只适用于结算成员,它的结算量非常大,据我所知计算量非常大。关于VaR这个模式我不多提了,这个方法在银行界普遍使用,我感觉它是按照总资产风险分布来考虑的,

银监会的银行系统用的比较多,在期货里我感觉比较少。STANS这个方法跟VaR里面的理念很接近,但并不是完全一致。

  保证金与风险管理。大家知道保证金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要牵涉到很多部门。但保证金控制仅仅是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风险管理涉及的面更广,但保证金确实非常重要,由于衍生品交易是由保证金的形式实现的,所以怎么做到计算更准确、更有效,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保证金系统并不是一个风险管理系统,我回国之前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国内一些人写的文章,我觉得有一个概念就是保证金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经常混在一块,其实这两个有相关但却是不相同的两个范畴。从风险管理来讲牵涉的面更多,现在我们开发的风险管理系统除了保证金管理还有图形分析,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风险的走向、相互之间的关系等,这不是保证金参数能算出来的。

  国内风险管理的现状。大家都知道风险管理是中国衍生品市场最薄弱的环境之一,跟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突出问题在哪儿呢?我的感觉,因为行业分割,大家知道有银行界、有期货界、国资委、保险界等等,多头监管所以漏洞很多。我个人来讲,我希望下次开风险管理研讨大会时银行界的人也来参加,银监会有自己的一套系统在那儿,国资委的系统就比较薄弱,会出现一些漏洞。

  另外一个薄弱环节在哪儿呢?理论研究与实际脱节,你在网上查查风险管理的文章,绝大多数文章都是银行界写的,什么交行、招行、光大银行,也是比较有实力吧。这么多人搞研究,很不幸的是在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上,目前这些风险管理都不成熟。我去年跟银监会的张光平谈过,他说去年年底时银监会系统进口了20套风险管理系统,都是从国外买的,说明什么问题呢?就是国内一套都没有。银监会说希望中国有企业开发出面向全球交易的风险管理系统。

  还有一个问题,我的感觉国内比较习惯通过行政手段而不是技术更新来解决市场风险问题,大家看到现在

证监会和银监会发布很多通知,规定这个又规定那个,这些都是有必要的,但我觉得在一个成熟市场中更多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

  从全国范围讲,由于在衍生品交易造成的失误一再发生,尽管在期货行业本身并不是特别突出,因为这两年抓的比较紧,但中海油事故还是不断发生的。从全国来讲风控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目前,在风控和保证金领域中,中国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尤其是随着期权交易的上马,证交所、大连所、上交所都提出期权,期权要上马、产品要增加、股指期货上马以后可能出别的产品。这就对保证金和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按照国内10%、12%公告发布的集中保证金管理方法肯定落后了,更新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现在还有一条,现在证监会的人也谈了,现在国内已经开放外盘交易,通过香港公司开放外盘交易。这些公司现在面临什么问题呢?就是用国内这套方法计算比较简单,我当时在国外做的时候,当时如果没有期权保证金这块相对简单了,不用这个算也差不多,但一有期权就复杂了,因为期权是非限型的,再加上数字一多,没办法那么简单出来。现在市场相对还是封闭市场运行下,你保证低水平的运行是可以的,但中国市场早晚要跟国际市场接轨,外盘交易也逐步放开,你要做外盘必须按照国外标准进行风险计算,不能拿着国内的标准计算,现在六家通过香港交易国外产品的公司就马上面临这个问题,怎么从动态上掌握风险变化。现在你靠的是什么呢?靠合资方、别的方提供给你的数字,但你自己没有总的控制。更新换代是不可避免的。

  为什么那么多交易所采用SPAN呢?当然有一些道理,先进性是不用质疑的。国内几个交易所都对SPAN做了研究,而且在考虑到底是引进SPAN还是引进TIMS或自己开发,都做了一些工作,有些交易所成立了科研组去研发,甚至上海期货交易所在2004年还跟当时的CME签了试用,至今还没有成立。我感觉里面有成本的关系,也有本土化,现在中国还是双向收取保证金,SPAN是组合投资,有净头寸,另外还有语言的原因。现在中国还没有采用,不管采用什么方式,组合保证金的方向我感觉国内一定要走的,而且早比晚好。

  SPAN到底能不能引到中国来?这个有很多因素决定,有监管部门的工作、有交易所的工作,我感觉交易所和监管部门的工作占比较主要的地位。另外期货公司对这个研究比较次要,如果交易所采用可能逼着你用,如果国内交易所不用你也不需要SPAN方法,除了你做外盘的交易。

  最后把我们公司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是在中关村注册的公司,我本人刚刚从芝加哥回来,现在正在开发自己的产品,基于一套在国外用了很多年的成熟技术,我们想做成本土化。我们公司还做了一个新的网站www.rmmsoft.com.cn,希望中国衍生品市场在风险管理这块不仅做市场还要做教育,因为中国风控是衍生品市场上的薄弱环节,要做的事情很多,只有参与者的意识、风险理念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程度,更好的风险管理才可能在中国得以实现,所以我们公司长期来看,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为提高中国风险管理水平努力!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