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全球化助推中国期货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9日 03:21 第一财经日报

  江南

  美国过去和现在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而英国由于太小则难以支撑太大的国内行业,因此一直在寻求英国以外的世界市场。中国则兼具这两个市场的优点,正好通过衍生产品发展国内资本市场

  “今天,你不需要身处华尔街、伦敦城或者上海来进行交易——在太平洋的小岛上也是可能的。”

  英国期货与期权协会主席Roy Leighton在第四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如此描述他理解的全球化。对于中国这个正在兴起的庞大的期货市场,他更有一种复杂的关注。

  这个以金属、能源、橡胶为讨论对象的会议,牵动他最多的是这些商品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有趣的流动与定价规则,而中国在这些规则演变里扮演的角色让他吃惊。

  作为世界银行商品特遣任务(ITF)前主席,Roy Leighton深谙一国经济总量与其商品定价权的微妙关系,尽管英国仍在金属、能源等商品定价上保持着老牌交易所的优势,但他感到,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已经给了中国期货市场一个绝佳的发展机遇。

  Roy Leighton毫不讳言,美国过去和现在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而英国由于太小则难以支撑太大的国内行业,因此一直在寻求英国以外的世界市场。中国则兼具这两个市场的优点,“你们有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目前和将来你们拥有巨大的人口……你们是制造业经济……你们正在通过衍生产品、

股票、债券和其他产品来发展你们的国内
资本市场
。”

  让Roy Leighton发出这番感慨的,也许来自于十几分钟前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杨迈军列举的一串数字:去年上期所成交合约11621多万手,成交金额12多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72%和93%,今年以来(截至5月25日)已累计成交合约6058万手、成交金额7万余亿元。

  此外,也有来自中国政府官员对期货市场发展蓝图的激情描述:金融期货的即将推出,钢材、石油期货的研究成熟,期货QDII、QFII制度的积极探索,保税交割的继续推进……

  尽管这一切看起来还只是一个开始,离叫板国际话语权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但Roy Leighton仍然联想起美国以及其他20世纪成熟的制造业经济体如德国和法国的兴起。一个被称作“世界工厂”的国家一旦与发达的金融服务业相结合,将发挥出巨大的威力。而经济全球化正在使中国让这一秘诀成为可能。

  现在,留给Roy Leighton们的,除了努力保持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交易者对欧美定价体系的依赖以外,更多思考的是如何与这些国家在保持定价优势的基础之上,促进彼此间资本市场的融合,这也许是他们保全自身的最后一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