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交易所的发展要具有国际化的视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9日 03:50 第一财经日报

  对于一般所说的“商品定价权”,我更倾向于理解为“对商品价格形成的影响力”。而有了好的市场,能充分反映本国和国际上的商品供求关系,那么市场对商品价格形成的影响力自然会增加

  《第一财经日报》:近年来,全球交易所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并购也愈演愈烈,上期所和国外的期货交易所相比,有什么样的竞争优势,我们的劣势又是什么?

  杨迈军:刚才我提到,上期所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国民经济服务,既然如此,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而中国作为生产消费大国,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上有强大的需求和市场。这既对中国加快发展商品期货市场提出了迫切要求,又成为了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的一大优势。其次,我们具有后发优势,通过借鉴国外成熟期货市场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新兴、转轨市场的特点,将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除了外部环境的优势外,我认为上期所最大的竞争优势还在于从基础建设到产品开发,再到市场服务和风险控制等多个方面体现出来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我们的核心

竞争力所在。

  谈到竞争劣势,主要是在市场环境、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如对外开放程度不够高,无法与国际市场有效对接;市场品种少,品种创新的效率还不高等。

  《第一财经日报》:我们注意到,在前不久公布的《国际金融中心十一五规划》中,上海市政府提出要在2010年末,将上期所建设成为世界排名前10位的有重要影响力的交易所,成为重要的国际商品定价中心。这也与你刚才所说的中国需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期货市场是一致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你是如何看待市政府所提出的目标?

  杨迈军:《国际金融中心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是上海市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对我们极大的鼓励和鞭策,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不辜负上海市政府的期望,通过扎扎实实、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市场,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作出应有的贡献。

  期货市场作为广义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为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创新提供风险管理的工具,为金融机构进行产品创新提供可靠及时的定价参数,从而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实力和应变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期货市场是企业、金融机构和各类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市场,期货市场的发展和壮大有利于吸引和培育各类机构投资者和投资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金融服务中介机构进入,从而提高金融中心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只有包括期货市场在内的各类金融市场充分发展了,才能形成一个相互影响、高度完善的金融体系,才能更好地展现上海各类金融要素市场聚集的协同效应。所以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从客观上也需要上海期货市场迅速壮大和发展。这方面,上海既有优势也有条件,特别是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已经提供了这样的条件和可能。

  随着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深入,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期货市场的参与面将更加广泛,而这将更有利于将上海期货市场建设成重要的国际商品定价中心。对于一般所说的“商品定价权”,我更倾向于理解为“对商品价格形成的影响力”。而有了好的市场,能充分反映本国和国际上的商品供求关系,那么市场对商品价格形成的影响力自然会增加。从这个角度来看,国际化将是上期所追求的目标。当然交易所的国际化要在国家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整体战略下统筹考虑。

  《第一财经日报》:上期所将用什么样的形式来探索国际化呢?

  杨迈军:从国际上看,目前有着全球价格风向标地位的期货交易所无一不是面向全球开放的市场。所以说,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经过五年的过渡期,中国的金融市场已经从2006年12月11日开始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但我国期货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期,对于期货市场的开放,我们应该本着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配合国家外汇体制改革的进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措施,积极应对期货市场国际化带来的挑战。

  上期所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这一过程也将是逐步的。比如,可否首先允许国外一些机构成为交易所特别会员,虽然这些机构一开始不能作为像QFII那样参与国内期货交易,但这些特别会员可以将管理经验、市场判断带入国内市场。另外,交易所可能会在某些品种上进行QFII试点,允许国外的一些机构投资者或和某个品种相关的投资者参与到国内市场中。

  在进行这些探索的同时,我们还将尝试其他方式的对外开放。如扩大交易所国际合作,探索国际品牌在上期所注册,研究建立国际化的交易平台,逐步提升上海价格、上海标准和上海规则的国际影响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