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国内糖市目前供求平衡 糖价很难出现大幅单边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 11:25 金鹏期货

  主要观点:

  Ø最新国际糖业组织(ISO)已把05/06制糖年全球食糖市场的生产缺口数字从今年2月份预期的222万吨下调至96万吨的水平,06/07年度更是预计供求缺口消失

  Ø欧盟同意改革食糖配额体制,同意在4年内将补贴削减36%。

  Ø乙醇产业飞速发展,能源属性为糖价上涨打开无限上涨空间

  Ø世界经济发展以及利率政策影响糖价走势

  Ø国储抛糖效能减弱,补库需求支撑糖价

  Ø国内现货价格受成本支撑,期货价贴水严重,下行空间有限

  Ø淀粉糖增长迅猛,替代效应凸现

  一、外盘行情回顾

  2005年中旬以后,一直处于价格弱势的NYBOT11#原糖,开始启动时隔4年半重新回到10美分/磅,之后NYBOT11#原糖价格就在诸多利好因素的支撑下势如破竹,几乎没有调整,在2006年1月NYBOT11号原糖期货价格更是一举突破20多年来15美分/磅的整数关口,2月3日更是创下25年来的历史新高,盘中最高价达到了19.35美分/磅,之后虽然没有突破20美分/磅整数关口,之后却一直处在16-18美分的区间内宽幅震荡,之后,国际糖也组织(ISO)已把05/06制糖年全球食糖市场的生产缺口数字从今年2月份预期的222万吨下调至96万吨的水平,而06/07年度预测更是将达到供求平衡,这使纽约原糖价格一度跌至15美分,近期有利出现一些利多:巴西中南部地区连续10周无降雨,干旱将持续,另一主产国

澳大利亚自从6月10日确认爆发黑穗病以来,其昆士兰州已经有12个农场的蔗区受到了感染。为了防止病害的进一步传播,目前受感染的蔗区已经被隔离。还有俄罗斯将加大食糖进口,另外美国增加食糖进口配额20万吨。这些也使糖价重新回到16美分以上的高位区,而下一步糖价格走势又将如何呢。

   国内糖市目前供求平衡糖价很难出现大幅单边势

白糖价格走势图(来源:金鹏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二、世界白糖供需状况

  (一)供求缺口不断减小,库存压力犹存

  最新国际糖业组织(ISO)已把05-06制糖年全球食糖市场的生产缺口数字从今年2月份预期的222万吨下调至96万吨的水平,06-07年度更是预计供求缺口消失。 05-06制糖年印度食糖生产恢复元气、泰国食糖产量超过先前的预期以及欧盟食糖产量不降反增是迫使ISO下调全球食糖生产缺口数字的主要原因。预计巴西的甘蔗产量可从此前预计的4.15亿吨上升到4.21亿吨的水平。虽然最近期的数据显示,国际供需状况有所好转,但为填补生产缺口和满足全球的食糖消费需求增长,估计05-06制糖年今年9月份结束时全球的食糖库存量将再下降122万吨,降至5,972万吨的水平。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库存短缺很可能将是一个长期的影响,供求缺口减小有可能只是中短期现象。

   国内糖市目前供求平衡糖价很难出现大幅单边势

全球消费与库存状况走势图(来源:金鹏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从上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近几年食糖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消费量的上升明显高于产量的增长速度,使消费总量与产量的缺口不断增加,因此自02/03年度以来,世界食糖库存下降趋势明显,虽然近期报告显示06-07年度库存将达到3092万吨与05-06年度的3097万吨基本持平,一改大幅下跌之势,但消费库存比荏苒处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

  (二)国际食糖市场趋于开放不可避免

  白糖的价格波动巨大并不只是简单的受产量等因素影响。各国的政策影响也很大:在食糖国际贸易中各国普遍采取双边协议的形式来稳定贸易关系,因此形成了食糖商品率高但自由贸易量小的局面。当市场需求量出现增减变化时,食糖价格在短期内会出现暴涨暴跌的格局。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对食糖贸易实行壁垒,一些发达国家对食糖生产实行出口补贴、进口实行配额,自由贸易量只占到总贸易量的20%,价格比较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我国食糖关税非常低,每年均有一定的进口量,国内食糖价格易受到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

  在香港WTO会议上,各国承诺在2013年以前逐步取消农业补贴。这将有利于价格的走高,2005年11月份,欧盟同意改革食糖配额体制,同意在4年内将补贴削减36%。欧盟没有履行之前5月22日减少白糖出口补贴的承诺,同时其05/06榨季出口增至700-800万吨,这虽然对价格有所利空,但在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今天,欧盟消减补贴以致减少产量似乎也不可避免。

  总体来看,上述两个事件对国际食糖市场影响深远,食糖市场价格将重新定位价格区间,以往受到各国“严重保护”的食糖市场将趋于开放,生产国和消费国面临重新定价的局面。

  (三)能源属性为糖价上涨打开无限上涨空间

  作为石油价格飞速上升的今天,每个国家都在寻找一种能够使其摆脱是有依赖性的能源,作为新兴生物能源的无水乙醇逐渐被人没所关注。而目前最好的生物乙醇原料莫过于甘蔗,白糖原料主要是甘蔗,在全球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背景下,生物能源需求的增加,导致甘蔗在榨糖生产和乙醇生产方面出现原料供应冲突,这也使作为传统能源代表的原油与白糖的价格在走势上具有更强的相关性。

  据业内公布数据,生产1吨白糖消耗8至10吨甘蔗,而生产1吨甘蔗酒精消耗13.5-15.0吨甘蔗。按现在的乙醇和白糖价格比,生产白糖平均收益率为25%,而生产甘蔗酒精收益率则为61%。可见,生产白糖的原料即甘蔗,将在生物能源需求大幅增长压力下,向乙醇消费领域倾斜。这将导致生产白糖原料减少,白糖供应也就相应减少。

  巴西是糖的最大生产国和最大出口国,同时巴西仍有一半的甘蔗产量用于生产酒精,因此巴西也是最大的酒精出口国,美国酒精主要来源于玉米,然而玉米的成本要大于用甘蔗制造酒精(甘蔗0.19美元/升 玉米0.33美元/升),几只巨大的需求量,所以美国需要从巴西进口酒精。今年前四个月就达到了3.06亿公升。06-07制糖年新酒精,加之酒精价格的上涨使其销售受到了一些影响,但目前酒精市场上商家真正关注的是美国有可能大幅降低酒精进口关税。

  美国现行立法规定,美国对从巴西进口的酒精征收54美分每加仑的关税,在油价的不断攀升,以及人们丝毫没有减弱的需求来看,美国调低进口酒精的关税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对如果如市场所预期的美国下调关税,则对酒精价格不低于49美分每公升的价格起到支撑的作用,也将进一步推高出口价,有机构预计有可能达到550-600/立方米的水平,酒精的价格上升,无疑会使更多的甘蔗用于生产酒精。这也使糖产量的比例会有所减少,这将有利于白糖价格在高位运行。

  国际上70%的酒精都是以甘蔗为原材料,无疑会增强糖与酒精与其它能源的关联度。加之酒精贸易的增加,必将使价格在全球范围内有所表现。

  (四)国际基金蓄势待发

  我们回顾NYBOT11号糖基金持仓净头寸和食糖价格的走势,就可以清楚看到基金无疑是推动糖价格上涨的主要力量。价格和基金净多更是存在紧密的联系。

   国内糖市目前供求平衡糖价很难出现大幅单边势

11糖的基金净持仓与价格走势图(来源:金鹏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我们可以看到:近一个月时间以来,基金净多单大幅减少2万多张,减少幅度达到了25.5%,同时11号原糖期价从17.5美分/磅下跌至上周二的15.2美分/磅,跌幅达到了13%。目前11号原糖总持仓为44.8万张,创下了3个月以来新低。近期由于基本面有所好转,价格有所反弹,基金净多单也一改前期持续下跌态势,增加了1865手,至58352手。

  近20年来基金净多头寸最大是在2005年的9月,大约是15.8万手,当时市场总持仓为52万手,也就是说基金的净多占到市场总持仓量的近30%, 近三年来基金净多基本保持在5万手以上,因此我们认为向下调整的空间已经不是太大了。

  罗杰斯说过今年白糖价格要上涨300%,有人认为是天方夜谭,但在今天,我们要认识到重势不重价的深刻含义,陶醉在铜的波澜壮阔中,这让我们着实领教到基金的利害,而基金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呢?大宗农业产品可能不大,而作为与能源息息相关的白糖及有可能成为而善于抓基本面题材的基金的下一个目标。

  (五)宏观经济影响糖价

  作为用美元计价的商品,食糖价格的走势无疑还受美元币值的升降和全球经济增长快慢的影响。前期期美元持续走低,大量资金流入商品市场,这使得商品大幅走高,而目前在各国政府紧缩银根的政策下,资金似乎有回流迹象,商品大牛步伐也似乎减弱。

  三、国内目前供求状况

  (一)产量已成定局

  2005/06年制糖期基本结束。截至2006年4月末,本制糖期全国已累计产糖863.9万吨(上制糖期同期产糖914.7万吨),其中,甘蔗糖783.2万吨(上制糖期同期854.4万吨 ),甜菜糖80.7万吨(上制糖期同期60.3万吨)。 截至2006年4月末,本制糖期全国累计销售食糖519.9万吨(上制糖期同期销售食糖591.1万吨),累计销糖率60.2%(上制糖期同期64.6%),其中,销售甘蔗糖451万吨(上制糖期同期539.8万吨),销糖率57.6%(上制糖期同期63.2%),销售甜菜糖68.9万吨(上制糖期同期51.3万吨),销糖率85.4%(上制糖期同期85.1%)国内的产量已成定论, 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现货市场的销售已经有所回稳,价格也有所上升,但整个销售仍属于低迷状态,为3年最低,但相对于往年价格,用糖厂商仍将面临非常大的成本压力。下游产品的价格提高早已体现出来,近期国内糖果企业更是呼吁集体涨价。在产量已定的情况下,我们应更关注国内的需求变化。

  (二)消费需求强劲

  我国是世界第四大食糖消费国,多年来我国年消费食糖约8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食糖消费量的6.2%。2003年和2004年我国食糖消费量有较大的增长,分别达到1030万吨和1140万吨,人均年消费食糖量(包括各种加工食品用糖)约8.4公斤,是世界人均食糖消费最少的国家之一,远远低于全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23.65公斤的水平,为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量的三分之一,虽然这是我国对糖使用习惯与西方的差异决定的,但消费习惯的改变并非是不可能的,而且我国对糖的需求量也是在不断增加的。

  2005年以来工业消费用糖增长势头强劲。根据最新统计,2005年1至1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生产糖果63.6万吨,同比增长25.8%;糕点37.6万吨,同比增长17.4%;饼干119.5万吨,同比增长19%;乳制品1175万吨,同比增长27.1%;罐头315.2万吨,同比增长15.8%。

  今年世界的经济特别是我国,仍然处在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当中,这也将进一步激发消费,这也将会给白糖的价格增长提供一定支撑。

  (三)国储抛糖效能减弱,补库需求支撑糖价

  年初受国际市场糖价大涨和国内市场糖供应出现巨大缺口等因素影响,国内糖价开始不断上涨,为平抑糖价,国储局开始分期逐步公开拍卖100吨储备糖。其实国家每年都会抛糖,由于白糖期货人们更加关注而已。从国储糖调控市场的效果来看,以往年份国储糖调控市场的作用是明显的。但自今年年初以来,其调控作用有所减弱。从今年年内已进行的6次国储糖投放效果来看,糖价存在越抛越高的发展趋势,国储糖投放对市场的作用减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市场各方在供求偏紧的国际环境下,普遍看好未来糖市,而最近一次:6月27日国储抛糖拍卖最高价仅为4690/吨,最低价为4450元/吨,平均价为4567.55元/吨。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糖市已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由前期普遍看好转变为不再乐观,主要原因是明年全球糖产量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100万吨是国储糖最基本的储备量而且预计还要增加,前期国储的多次抛售后,国处必将补库,那么后期国储糖补库的需求将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国际糖价高企以及全球糖市供应量不足,我国必定会在国内糖市直接采购补库或是从国外进口,因此预计后期国内糖市供求关系仍较为紧张。

  (四)能源性质在我国不断深化

  日前中国专家团去巴西实地考察,中国计划在十一五计划推广乙醇的生产,面对石油价格的飞涨,各个国家都希望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在这方面巴西做得非常好,其汽车用燃料三分之一来自乙醇,年需求量1200万吨,蔗产乙醇已经成为巴西能源安全以及国内生产支柱,目前我国乙醇的生产每年100万吨,主要来源于北方的玉米,目前发改委决定在我国的南方推广乙醇生产计划,大约为100万吨,其原料自然是甘蔗。这也就让我们考虑向巴西进口乙醇,而若美国调整关税,则对中国进口构成价格压力,当然中国并不具备巴西得天独厚的甘蔗资源,最终我国如果要大面积生产乙醇,以何种产品为原料还不能确定,据说中国在考虑利用木薯等进行乙醇提取,并且已投入生产。

  我们认为,首先中国生产乙醇不会过分于依赖某种原材料,因为中国是人口大国,并不具备,像巴西的甘蔗和美国的玉米这样的条件,中国的乙醇生产原料应该是综合的。第二,乙醇发展是国际趋势,我国也不可避免,但乙醇的发展所产生的量上的增加,不可能带动某一种商品的价格,国家会通过调整原料比例控制价格。政策的影响局限了,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

  (五)成本为糖价筑底

  期货价格一直对现货价格有这300元左右的贴水,这说明后市对糖价不是很乐观,我们对成本做一个大概的计算:生产1吨成品糖需要消耗8—10吨甘蔗,本榨季国内甘蔗主产区收购价为290—350/吨,根据目前价格我们取290元/吨来计算,生产1吨成品糖原料成本为2560。甘蔗一般占成品糖生产成本的70%左右,也就是说生产1吨成品糖总成本为3657元,大约也就是3600左右,这说明4000以上的报价是合理的,此外,前期的价格上涨使蔗农和产糖企业包括政府都尝到了甜头,相信在国家大力发展“三农”经济的大背景下, 4000元/吨以上应该也是食糖行业所认可的最低价格水平。

  (六)白糖替代品值得关注

  虽然国际糖价飙升刺激了食糖生产,但中国的需求却出现了反常,由于中国国内糖价高企导致糖类替代品和淀粉糖的用量增加,来自中国的食糖进口需求已明显减少。

  中国糖协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企业食糖销量仅是去年同期的36.9%,是前年同期的42.1%。另一方面,几家全国性大型饮料企业和本地食品企业同期的生产规模,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糖果、糕点、饼干等方面呈强劲增长态势。食糖销量明显下降,但糖需求仍然强势增长。使用糖替代品明显已经是大势所趋。

  原本淀粉糖只是白糖的配角,然而近年来,淀粉糖的生产规模较快增长,去年淀粉糖产量仅420万吨,2006年上半年投产的大型项目就有两个。今年的产量预计将增长23.81%至520万吨。 有关方面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淀粉糖产量增幅达22%,增产达94.6万吨,仅这些增产的淀粉糖就约挤占了70万吨的食糖市场份额(不到10%)。目前,国内淀粉糖产业的整体规模在全球排名跃升至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而这只是量上的体现。目前,欧盟和日本的淀粉糖消费量占到总消费量的40%以上。专家指出,从发达国家替代糖占有整体食糖消费30%-40%的比例来看,中国淀粉糖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从用糖成本方面我们来分析:从企业用糖习惯来看,为缓解高糖价带来的成本压力,企业一般会考虑使用价格较低的替代品,而不会选择提高产品市场零售价。糖价低于3000元/吨,用糖企业对替代品不会有太大的兴趣;糖价在3000至3500元,用糖企业将持观望态度;糖价在3500元以上,替代品将大幅挤占糖市场份额。目前国内糖价在每吨4000以上元区域,将会引发涉糖企业大量采购替代品。未来还将对蔗糖市场有更进一步的压力。令制糖企业担忧的是,由于淀粉糖价格低廉,食品企业改用淀粉糖这一市场发展趋势将是不可逆的。同时,由于淀粉糖的甜度较好,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国内淀粉糖生产企业的规模,以及生产技术水平均有了大幅提高,后期其产量和消费量将不断增长。长期来看,如果白糖价格继续维持高位,那么淀粉糖的市场份额必然会大幅提高。这也是国储重视糖价,意在对其调控的重要原因。

  四、当前价格走势及未来趋势分析

  (一)国内价格走势

  2006年1月6日白糖期货在国内上市,在国际国内基本面火爆的大背景下,白糖合约一开始交易就吸引了诸多人的目光,成交、持仓量均逐渐增加。春节前共交易16天,1月6日上市开市价4700元/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曾达到6000以上,累计涨幅超过25%,其中1月23日涨停,1月24日扩板涨停,节后2月6日郑州市场直接以涨停板开盘。之后随着,国际糖价出现回落,在国家传出投放国储糖,以及不断的抛售中,糖价开始在4500到5000之间震荡,而近期在国际市场供求趋于平衡,人们普遍不看好后市的情况下,价格更是一度跌至4000元。相对来讲,食糖价格的波动性大在众多商品中是突出的,国际市场上食糖历史价格的最高和最低点相差约40倍,国内市场食糖价格的最高和最低点相差约三倍。

  自1月6日上市以来,我们看到白糖的持仓已从最初的4514手增加到现在的11.8万手,而交易量则从2.16万手增加到41万余手,白糖已逐渐成为国内市场的明星品种,越来越受投资者青睐,白糖后期的走势也越发值得关注。

  国际白糖供求缺口减小使市场看空气氛甚浓,国内目前的供求平衡使糖价很难出现大幅单边势,国内方面我认为,市场格局的变化将使糖价向利多的方向发展,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政策的扶植与成本的支撑基本上使4000元的底部形成,相信第三季度,随着消费的转旺于国储抛糖后的补库需求会使价格得到提振,加之我国经济稳步增长给价格带来的刚性,我们认为郑州糖价将会在4000-4700的区间内,也就是说还有一定的阶段性上升空间。随着市场的开放,国内外的关联度会更加强,关注外盘走势以及基金动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