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11月16日讯
“黄金十年”,只要是煤炭行业的从业者,都不会忘却那个“最美好的年代”。用他们的话说,赶上“那个年代”的人,一般都会“过上好日子”。
“黄金十年”改变了中国煤炭行业,也改变了煤炭、电力、煤炭设备和电力设备等产业链上的各家公司。”当煤电谈判最焦灼时,一位电力行业体制内人士曾在闲聊中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
跟随家长做过煤炭生意的小李也深刻记得那个“美好的十年”,“很简单,只要盘下一个矿井,购买煤矿设备,接着将煤炭运输链打通,那么等待你的就是一桶又一桶‘黄金’。”小李此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如此描述。
“所以,你就能理解,当初政府部门2008年要求浙江商人退出山西煤炭时,他们的反应是何等激烈。”小李说,但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自2012年6月起,煤炭价格进入下行通道,宣告了煤炭市场“黄金十年”的终结。
“实际上,只要比对煤炭上市公司的业绩,你就可以知道,行业是多么低迷。”一位券商煤炭行业分析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这两年,很多公司都出现全年或部分季度亏损。”
严重的可能还不止是亏损,更出现了以前难以想象的债务违约。11月4日,在中国香港上市且为四川最大煤炭企业的恒鼎实业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发布了名为“近期发展”的公告。
“票据于2015年11月4日(到期日)届满。在到期日前一个营业日上午11时(美国时间),本公司须安排向票据受托人账户支付尚未偿还本金额及由2015年5月4日起根据票据条款按年利率8.625%计算的应计利息。”恒鼎实业公告透露,到期应付总额约为1.906亿美元(尚未偿还金额),包括本金约1.828亿美元及尚未缴付的应计利息790万美元。
“本公司尚未按票据契约规定向票据受托人账户支付或获安排支付尚未偿还金额。”公告坦言。
除了票据不能偿还,恒鼎实业还违反了在岸贷款协议。据稍早前的另一份公告,恒鼎实业坦言,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是与各家不同银行订立贷款协议的协议方,据此,本集团已借入款项作营运资金及其他用途,“截至2015年9月30日,贷款尚未偿还的本金额约为2.896亿元人民币。本公司与放款人就豁免违反及重续或延长贷款进行讨论”。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恒鼎实业可能是中国煤炭工业的一个缩影。因为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下称“中煤协”)稍早前的调研,“目前全国煤炭企业除个别优势企业和部分上市公司外,其他大部分企业都已亏损。而且,由于亏损严重,煤炭企业的资金链紧张问题日益突出,煤矿减发工资、欠发工资的现象越来越多。”“未来,煤炭价格还会继续下跌。这就意味着,可能会出现更多债务违约的案例。甚至,一些企业,包括大型企业都可能倒闭。”对此,多位专家及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站在企业角度看,如果条件允许,此时能做的或许还是转型这条路。”
确曾风光
恒鼎实业,如果不是圈内人士,知道的人可能并不多。但如果说到鲜扬,或许,会有更多人知道。《福布斯》杂志网络版2008年评选出的15位“亚洲最年轻富豪”中,鲜扬与李彦宏、马化腾、黄光裕等并列其中。2012胡润少壮派富豪榜中,鲜扬同样入围。
鲜扬,就是恒鼎实业的董事长。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鲜扬先后收购了位于四川和贵州两省的20个煤矿、两家洗煤厂及1家炼焦厂,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煤焦化民营企业”。同一年,随着中国煤炭价格一路上扬,恒鼎实业启动IPO(首次公开募股)。
据报道,IPO时,鲜扬受到香港四大富豪的追捧——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东亚银行主席李国宝、华人置业主席刘銮雄及嘉里集团主席郭鹤年分别入股2000万美元,约占恒鼎实业预期集资额4亿美元的20%。这让恒鼎实业在当年9月21日开盘时就一路飙升,也让鲜扬的身价超过了百亿元。
在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的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恒鼎实业得到机构热烈追捧。2008年初,瑞银将其列为“买入”评级,并称“2008年焦煤和焦炭价格将比2007年上升70%,这一因素将为该股提供中期支持”。
2009年,大华继显称,“撇除认股权证开支,恒鼎实业的核心盈利仍较预期低一成,但主要是高税率的拖累,其他数字如销量,售价及单位成本等,均合符预期。”随之,大华继显将恒鼎实业维持“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提升到11.4港元(7.7502, -0.0001, -0.00%)/股,远高于目前的“仙股”(低于1港元的股票)价格。
时隔一年,辉立证券分析师欧跞缗发表研报,将该公司12个月目标价定为9.19港元,相对2010年2月的收市价有19.5%的升幅,并建议评级为“买入”。
“研报一般会基于公司本身的业绩、改革和动向作出判断,也会结合行业大背景来分析。”上述券商煤炭行业分析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当时,连续收到追捧并不意外。因为包括煤炭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都节节攀升。”
债务到期
曾经风光无限的恒鼎实业却悄然消失在热点话题之中。直到今年10月30日,业界才赫然发现,有企业出现债务违约,而这家企业就是恒鼎实业。
“整体看,上市公司出现债务违约的比例非常小。所以一旦出现违约,就会被市场关注到,并会猜想未来的进展。”上述分析师对记者坦言。
据10月30日恒鼎实业发布的公告,恒鼎实业或其附属公司是与各家不同银行订立贷款协议的协议方,据此,本集团已借入款项作营运资金及其他用途,“于2015年6月30日,该贷款下,尚未偿还的本金总额约人民币60.08亿元”。
“本公司间接中国附属公司尚未偿付于2015年6月到期的短期无抵押贷款,尚未支付有关应计利息。”公告称,截至2015年9月30日,贷款尚未偿还的本金额约为人民币2.896亿元。
“上文构成贷款协议下的违约事件。”恒鼎实业称,“此外,该等违反构成载有交叉违约条文的本集团若干在岸贷款融资下的违约事件。同时,本集团若干其他贷款协议订明,一旦借款人的集团面临重大财政危机或其他重大不利变动,相关借款人业务恶化,或发生任何事件对放款人利益构成不利影响等,放款人有权要求即时偿还任何尚未偿还金额。”
不止如此。除了银行贷款,公告还坦言,截至今年10月30日,恒鼎实业的票据尚未偿还本金额约为1.828亿美元,“票据将于2015年11月4日届满,本公司于当日将须向持有人支付由2015年5月4日起计的尚未偿还本金额及应计利息,年利率为8.625%,乃按票据条款计算。届满日期到期,应付持有人的总额将约为1.906亿美元。”
在11月4日的公告中,恒鼎实业确认,“本公司尚未按票据契约规定向票据受托人账户支付或获安排支付尚未偿还金额。”也就是说,在票据上,该公司亦出现了违约。
因何违约
“债务违约,银行贷款无法偿还,主要原因就是公司业绩不佳。”一位浙江中小银行贷款部的张经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一些严重的企业,可能会资不抵债。”
恒鼎实业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中报,其净亏损为3.9亿多元,比2014年中报9亿多元的亏损减少了,但高于2013年中报2.6亿元的亏损。但从每股净资产看,2015年中报数据显示,恒鼎实业为2.53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94元和2013年同期的3.43元。同时,2015年中报的总营收,相对于银行须偿还的贷款及偿还的票据,只能算“杯水车薪”。
事实上,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债资信”)在11月10日的研究报告中直言,料恒鼎实业“难偿1.83亿美元债务”,且因违反在岸贷款相关协议“致面临银行贷款加速到期的压力”。
“行业景气下行加之区域性停产政策对公司影响很大,其经营逐步陷入困境。2015年以来,公司生产基本陷入停滞,账面流动性接近枯竭。”中债资信在报告中说。
对于上述说法,多位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恒鼎实业债务违约,归根到底的确是“行业景气的变化”。就拿煤炭价格看,业内提供给《国际金融报》记者的信息显示,最新一期(10月28日至11月3日)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中,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379元/吨,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低价格。动力煤如此,与恒鼎实业相关的焦煤市场也很不景气。据市场机构中宇资讯提供给《国际金融报》的统计信息,仅11月11日看,“国内炼焦煤市场价格尚无明显变化,但多数煤企表示本月形势相比上月有继续走弱迹象,除部分限产比较明显的煤企,多数煤企均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当前国内经济形势仍显严峻,钢材等传统大宗商品价格下行趋势明显,钢厂为了保证利润,只能通过压低原料价格获得空间,所以目前煤焦资源受到的压力非常明显。”中宇资讯分析师关大利说。
在公告中,恒鼎实业也坦言,“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环球煤炭业状况及商品价格在低位徘徊,本集团一直面临严峻的经营状况。公司相信,商品价格低企(尤其是煤炭价格)对业内多家公司构成不利影响及流动性挑战。”
行业缩影
对于市场的种种担忧,恒鼎实业董秘徐辉对外称,公司的实际情况“并非像外界担忧的那样恶劣”。他说,该高息债券发行的年期为5年,本金为4亿美元,恒鼎实业去年已提前赎回了2.17亿美元。
“目前,公司正在积极采取资产处置等措施。就现在的情况看,公司取得了很多投资人的理解,公司在半年内完成债务重组可能性很大。”徐辉对媒体解释。根据恒鼎实业近期发布的多个公告,该公司已寻求通过强化其资本管理、紧缩采矿技术管理、提高其生产和建筑效率及加强管理生产成本及销售开支的力度应对流动性等挑战。
公告称,恒鼎实业一直在寻找各种不同选择以改善本集团的流动状况,“包括通过银行借款或发行权益或债务证券筹集资金。此外,本公司已寻求机会销售额外资产,包括云南集团的其余50%股权及贵州省其他采矿资产”。
对此,瑞银亚洲债务资本市场部联席主管刘北对媒体说,“作为恒鼎实业的财务顾问,瑞银正在与公司商讨债务重组的建议,同时进行债权人的识别工作,之后会在跟投资人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向所有债权人提出重组方案,具体的重组方案和形式还需要和债券投资人协商。”
在业内人士看来,恒鼎实业的违约事件可能并不是个案,可以说是整个行业的缩影。
中债资信称,四川、贵州等地煤炭企业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生产成本整体居行业较高水平,在全国范围内看成本竞争力较差,“2015年上半年,西南地区发债整体均出现亏损。其中,云煤化、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的信用风险尤为突出,投资者需密切关注”。
煤炭行业不景气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此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虽然化石能源依然是国际能源的主体,但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在逐步上升,“目前煤炭供给全面过剩的局面已经形成,煤炭行业的回暖过程要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
那么,债务压顶、行业不景气,此时煤炭企业到底该咋办?
“煤炭企业困难的本质是价格问题。”在公开论坛上,同煤集团董事长张有喜表示,虽然目前已经进入传统用煤旺季,煤炭价格依然继续下跌。这与煤炭企业被迫竞相降价的恶性竞争密不可分,“不过,降价只会使煤炭市场进入恶性循环,使产业形势进一步恶化。因此,有必要建立产业管理部门参与协调、大企业牵头的煤炭产业制衡机制,抵御或缓解煤炭产业面临的困难”。
华电集团副总经理邓建玲对外建议,鉴于煤炭价格的大幅下跌和煤电联动机制的作用,新一轮电价下调或已箭在弦上,“如果成行,毫无疑问会再次波及煤炭产业,导致新一轮的煤价下跌。当务之急,应尽快建立煤电价格平衡机制,形成长期稳定的煤电共赢模式,让煤电双方都能健康稳定运行”。
宋智晨认为,面对如今的境况,煤炭企业应内外兼修以度过行业困境。“一方面,煤炭企业应推进煤炭科技创新发展,向生产和销售商品煤和洁净煤转变,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化发展,成功实现转型;另一方面,煤企应结合自身实际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品结构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能源专家林柏强多次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煤企转型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要有足够的时间,“转型失败的例子有很多,成功的毕竟是少数。因此,煤炭行业,总体还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战场,谁能挺过寒冬,谁就能最终生存”。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