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商品市场一季度仍呈“弱市” 但原油和铜率先止跌反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1日 14:14  金牛财顺

    

    受全球经济衰退程度加深的影响,今年前三个月,国际商品市场依然表现低迷,大宗商品价格连续第三个季度走软,创2003年以来的最长跌势。不过,原油和铜等具有代表性的商品价格,正逐步显露出止跌企稳的迹象,预示本轮“熊市”或许将接近尾声。

    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追踪19种主要商品价格走势的Reuters/Jefferies CRB商品指数今年一季度继续下跌4%,天然气、镍、小麦等商品价格领跌;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下跌以来,该指数迄今累计跌幅达50%。

    因全球对钢铁需求量的下降,主要用于不锈钢生产的镍,其价格一季度重挫了16%;铝的价格也大幅下跌9.6%。主要农产品中,大米的价格在今年前三个月累计下跌了19%,小麦重挫13%。

    商品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尽管商品市场上有大量的投机者,但供求因素依然是影响商品价格走势的最关键因素;在全球经济前景依然不明的背景下,商品市场整体“弱势”的格局尚未发生改变,二季度还有可能继续震荡下跌。

    由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陷入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导致全球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大幅萎缩,促使Reuters/Jefferies CRB指数在去年7月见顶回落;国际商品市场自2001年以来的超级“牛市”也就此宣告结束。

    据国际能源署预估,今年全球原油消费量将出现1980年代以来的首次下降,且年读降幅创1970年代以来的最大。麦格里证券则预估,今年全球对铜的需求量也将下降9.2%。

    不过,在“熊市”氛围中,原油、汽油、铜以及猪肉的价格却率先止跌回稳。例如,纽约原油期货价格自3月以来累计上涨11%,31日收盘报每桶49.66美元,最高曾攀升至52.25美元;今年前三个月的季度涨幅也达到11%,与去年四季度重挫56%形成了鲜明对比。

    纽约期铜价格31日收盘报1.8445美元/盎司,较去年底反弹上涨了31%,同时创下2006年二季度以来的最大季度涨幅;锌和铅的价格在一季度也分别反弹了9.3%和27%。

    在避险买盘的支撑下,贵金属延续了2008年以来的涨势,黄金一季度累计上涨4.6%,白银季度涨幅达15%,铂金价格也累计上涨了20%。

    实际上,在商品价格连续大幅回落至后,部分投资者正重新入场抄底。据巴克莱资本预估,今年一季度,商品指数基金的规模可能达到190亿美元,比2008年年底增加了40亿美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为了应对当前的经济衰退,各国政府都出台的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表示要加大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这意味着商品市场的需求将会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而增长。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