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是谁推高了国际油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0日 10:40 《理财周刊》

  文本刊记者 江南

  2005年3月,高盛预言原油价格将达到每桶105美元,没有人相信这一“豪言壮语”;2008年2月,纽约原油期货收盘价首度突破每桶100美元关口,还有很多机构认为这是原油“见顶回落”的开始;然而,当2008年5月22日,国际原油价格突破每桶135美元,市场居然一面倒地悲叹:“油价上200美元只是时间问题”。

  从2002年至今,国际石油价格已经飙升了近400%的。问题是,究竟是谁导演了这一切?

  美元贬值推动油价

  嫌疑最大的当然是国际原油的最主要供应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然而,OPEC却不愿意“背这个黑锅”。2008年6月1日,OPEC轮值主席、阿尔及利亚能源和矿业部长沙基卜•哈利勒表示,美元贬值、市场投机和次贷危机是导致油价暴涨的主要原因。他再次强调,OPEC不会在9月的部长级会议之前考虑增产,因为,OPEC的产量只占全球总产量的四成,而且目前的油价不是供需基本面决定的,不能将高油价归咎于OPEC。

  OPEC的这一辩解并非没有道理。众所周知,OPEC卖出的原油以美元计价,但从2002年以来,美元对欧元贬值了35%。关键问题在于,假如OPEC成员国把石油换成美元再从美国采购进口货回家,则损失还不算大,偏偏那些海湾富豪从欧洲进口的物资远比美国多。在2006财年,OPEC国家从美国进口400亿美元,同期,从欧盟进口960亿欧元,比照当时汇率,相当于1250亿美元。以购买力计算135美元一桶的石油其实不到2002年的90美元。

  此外,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在次贷危机影响下,美联储不断下调利率,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导致美元进一步走低,OPEC甚至进一步收缩产量以维持高油价,最终大大推升了原油价格。在2007年12月、今年2月和3月的成员国会议上,OPEC各国都拒绝了来自美国的增产请求,决定维持产能不变。其中,阿尔及利亚、伊朗和委内瑞拉等国甚至表示要削减供应。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美国依然采取美元贬值战略,将威胁其“石油美元”地位。事实上,OPEC国家正在考虑使用欧元,而俄罗斯则在考虑使用卢布,作为石油交易的结算货币,以终结“石油美元”的地位。

  需求增长也是推动因素

  除了供应面的吃紧,近几年来的石油需求大增显然也是导致油价飞升的主要动力。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新兴国家2008年的GDP增长率,虽然不会超过2007年的7.9%,但仍然会保持在6.7%以上。尤其是中国,今年和明年的经济增长率,将分别达到9.3%和9.5%。石油需求的增长随之而来。

  国际能源署(IEA)4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是,中国、印度、俄罗斯和中东的石油消费量,已经达到每日2067万桶,超过了美国的2038万桶。美国在全球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从7年前的26%下降到24%。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