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棉花市场供求和价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 00:41 华夏期货

  1、供求。建国以来,我国棉花供求的矛盾一直比较突出,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20世纪80年代之前,国家对棉花实行统购统销,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国家对棉花统一价格,统一调拨。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20年,棉花供求情况变化较大,总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1984年,国内棉花由供不应求转变为相对过剩。由于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全国棉花产量由1980年的270万吨提高到1984年的626万吨,而1984年棉花消费能力只有301万吨。

  第二阶段:1985-1989年,棉纺工业快速发展,棉花由相对过剩转向供不应求,全国棉花消费能力由1984年的301万吨增加到1989年的400万吨,而同期棉花生产出现滑坡,1989年棉花产量只有374万吨。

  第三阶段:1990-1994年,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供求情况不断变化。1990年我国棉花产量达568万吨,供求基本平衡,但在1993年棉花产区出现虫灾,产量下降到373万吨,但此时我国棉纺制品大量出口,在1994年不得不安排进口棉花50多万吨。

  第四阶段:1995-1999年:1995年以后西方一些国家对我国的棉纺制品出口采取限制政策,棉纺企业效益下降,国内棉花再次出现阶段性过剩。随着需求量的减少,种植面积和产量也逐年减少,据统计从1997年开始我国棉花种植面积低于7000万亩,据专家分析,满足国内棉纺企业的需要,正常情况下棉花种植面积不应少于7000万亩。

  2、价格。1999年以前,棉花流通体制及棉花价格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收购环节实行合同定购,由供销社统一收购;在销售环节,由国家计划分配,供销社统一经营,不放开棉花市场。所以,多年来我国棉花价格不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 而是由政府根据国内棉花的供需状况来确定棉价(见图一:历年棉花定购价格图)。这种购销体制及棉花价格的形成,最突出的特点是僵化,不能及时适应变化了的市场情况,少则一年,多则几年价格不动。当棉花供过于求时,价格不能及时下降(如96、97年);当棉花供不应求时,国家又往往不能及时提高价格(如92年、93年),“卖棉难”与“买棉难”交替出现,供不应求时收购环节抬级抬价,供过于求时压级压价,使棉农面临的价格风险非常大。

  1984年棉花产量首次突破500万吨,获得有史以来的大丰收,棉花价格稳中趋势降。

  1985-1986年由于一部分农产品价格放开后其价格上涨过多,使种植棉花的比较效益偏低,导致棉花产量减少,全国棉花供应紧张。为了恢复生产,1987-1990年国家又连续三次调整棉花价格。

  1992-1993年因受病虫害、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棉花两年减产,供求矛盾突出。为迅速改变棉花短缺的局面,1994年国家大幅(高达59%)提高棉花收购价格。为弥补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和市场粮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缓解供求矛盾,提高植棉效益,1995年国家再次大幅度提高棉花收购价格(高达28.7%),使标准级皮辊棉的实际收购价格提高到1400元/吨。

  1995年至1999年,由于棉花连年丰收,严重供过于求,积压日趋严重等原因,棉花价格呈下降趋势,标准等级皮棉从1.3—1.5万元/吨下降到99年底的0.85万元/吨,2000年初有所上升,为0.95—1.0万元/吨左右。但主要是高等级棉花,大众品级的棉花仍在低位徘徊。

  自建国以来,价格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7年,价格稳定期。国民经济实行高度计划管理,全国棉花统购统销,价格相对稳定在1800元/吨上下。

  第二阶段:1978-1988年,调整期。国家先后8次调整棉花收购价格,其中上调5次,下调3次,但调整幅度都不大。这是我国棉花生产发展较快的时期,1986年棉花收购量达379.5万吨。

  第三阶段:1989-1995年度,价格暴涨期。国家先后7次上调棉花收购价格,仅1994年就调整3次,累计调整价格幅度130.3%。尽管如此,棉农的种棉积极性并不高,棉花生产逐年下降,1993年全国收购棉花只有239.3万吨。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比较收益不高造成的。国家制定棉花收购价格主要与粮食价格对比,由于粮食价格长期偏低,导致棉花收购价格也偏低,种棉花投入多,风险大,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不如种植其它经济作物及水果、熟菜。

  第四阶段:1996-1998年度,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棉花政策变化大,供销社棉麻企业经营最困难的时期。由于棉花持续供大于求,销售困难,价格不断下滑,库存积压,供销社棉麻企业亏损严重。椐供销社棉麻系统统计,到1998年末,商品棉帐面库存5900万担,累计亏损366.8亿元,待摊费用、待处理损失等130亿元,形成了沉重的经济包袱。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受棉花价格提高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纺织工业生产出现徘徊和下降。棉花价格提高后,纺织企业为降低成本,大量使用化纤,致使我国纺织业棉花的用量下降。

  第五阶段:1999年度,价格逐步放开,价格波动较大。1999年度的棉花市场总体上看,棉花的面积、产量下降,需求增加,当年平衡出现缺口。但从资源总量上看仍然是供大于求的格局。

  3、2001年度棉花收购价格预测及分析

  根据中国价格信息中心的预测,2001年度国内棉花收购价格将维持在每担450元左右,低于去年的价格水平。  

  今年国内棉花市场价格必将出现下跌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由于国内棉花收购价格曾大幅度上涨,棉花种植面积在去年增长450万亩的基础上,今年还将进一步增加。据有关部门对农民种植意向的调查,2001年棉花种植面积将比去年增长18.9%;另据国家统计局种植意向调查,2001年棉花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14.9%。按此计算,今年棉花种植面积将达到6900万亩以上,产量也将进一步增加,而棉花消费需求却难以同步增长,国内棉花市场将再度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加之国际市场棉花价格下降,今年新棉上市,国内棉花市场价格必将出现下跌。  

  前几年我国棉花产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棉花消费需求却难以较快增长,国内棉花严重供过于求。1999年放开棉价后,促使棉花价格大幅度下降,1999年新棉收购价只有每担380元。国际市场棉价也处于较低水平。去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增长影响,纺织用棉增加,棉花价格也开始持续回升,国内新棉收购价格一度涨至每担520元,国际市场棉花价格也由去年初的每磅47美分上升到年底的66美分。但进入2001年,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国际市场棉

纺织品需求疲软,棉花价格不断下跌。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