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棉花基本知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 00:40 华夏期货

  1、 棉花的生长特性和生长期。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植物纤维,它原产于热带干燥的草原地区,最初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后来逐步引种到亚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地区,发展成今天的一年生作物。目前,由于育种和栽培技术的进步,棉花的种植范围已有较大扩展,在北纬45度到南纬35度的范围内都有种植。棉花生长应具备一定的热量、水分、日照、土壤等条件。如要求全年日照时数不小于1300个小时;需要深厚的活土层;棉田一般以中性及微碱性土壤为好;要求地下水位最好在1.5米以下。棉花的生长分为萌芽出苗、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成熟期5个阶段。棉花生长历经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分到立冬16个节气。相对于其他农产品来讲,棉花生长期较长,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

  中国棉花产区分布图

   棉花基本知识

中国棉花产区分布图(来源:华夏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棉花的分类。

  棉花为锦葵目棉属,棉属有四个栽培棉种组成,即亚洲棉、非洲棉、陆地棉(又叫细绒棉)、海岛棉(有叫长绒棉),我国不是棉花原产地,棉种是由国外引进的。我国植棉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但到20世纪50年代末,陆地棉成为我国的主要品种。其次是长绒棉,长绒棉纤维较长,在我国新疆地区有一定产量。

  3、棉花的加工与检验。

  棉农从棉棵上摘下的棉花叫籽棉,籽棉经过加工后去掉棉籽的棉花叫皮棉,习惯上所说的棉花产量,一般都是指的皮棉产量。锯齿轧花机加工出来的皮棉叫锯齿棉,皮辊轧花机加工出来的皮棉叫皮辊棉,皮辊棉轧工质量不好,生产效率低;齿轧花机加工出来的皮棉轧工质量好,但对棉花纤维有一定的损伤,目前陆地棉的加工基本上都用锯齿轧花机,长绒棉的加工使用皮辊轧花机。

  籽棉加工成皮棉的比例是10:3,即每10吨籽棉可加工成3吨皮棉。轧花机加工成的皮棉经打包机打成符合国家标准的棉包。国家标准皮棉包装有三种包型:85公斤/包(±5公斤);200公斤/包(±10公斤);227公斤/包(±10公斤)。

  棉花检验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1103----1999进行的。根据棉花的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这三个条件把棉花划分为1至7级及等外棉;又根据棉纤维的长度25—31mm划分有长度级,棉花长度级以1mm为级距。国标规定皮棉3级、长度28mm为棉花标准级,书写为328。棉花检验分感官检验和仪器检验。根据国家新标准,现在棉花的定级以感官检验为主、仪器检验为辅,主要是因为目前还没有符合我国国情的棉花定级仪器,目前的棉检仪器主要是测试棉花的一些物理指标,如棉纤维的强度等。棉花的公正检验和仲裁单位是国家各级纤维检验局(所),棉花的进出口检验由各省(市)商品检验局负责。

  4、棉花的主要用途。

  棉花不仅是我国农产品中最大的经济作物,而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棉花是涉及农业和纺织工业两大产业的重要商品,是中国1亿①多棉农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此外,棉花在国防、医药、汽车工业等方面也有重要的用途,可以说,棉花的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都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国家对棉花生产非常重视。

  5、棉花的分级。

  棉花的分级是棉花收购、加工、储存、销售环节中确定棉花质量、衡量棉花使用价值和市场价格必不可少的手段,对充分合理利用资源,满足生产和消费起重要作用。

  棉花等级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棉花品级分级,二是长度分级。

  1)品级分级。一般来说,棉花品级分级是对照实物标准(标样)进行的,这是分级的基础,同时辅助于其它一些措施,如用手扯、手感来体验棉花的成熟度、强度,看色泽特征,看扎工质量,依据上述指标将棉花分为七个品级。

  2)长度分级。长度分级用手址尺量法进行,手址纤维得到棉花的主体长度(一束纤维中含量最多的一组纤维的长度)。依此标准将棉花长度分为25、26、27、28、29、30、31mm共7个长度级别。

  品级分级与长度分级组合,可将棉花分为36个等级,构成棉花的等级序列。如国家制定指导价的标准品级是328,“328”即指长度为28.1-29.0mm的3级棉花。

  棉 花 等 级

   棉花基本知识

棉花等级表(来源:华夏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不同等级棉花之间有一定差价,国家对不同等级之间的差价有一指导性标准,称为差率表。根据市场情况,国家不定期地对差率表进行调整,1999年的差率表如下:

  棉 花 等 级 差 价 率 表

   棉花基本知识

棉花等级差价率表(来源:华夏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尽管棉花有这么多等级,但一般规定5级以下为等外品,市场销路不好。正常年景,我国棉花绝大部分在3级以上。

  我国棉花产销量较大的是细绒棉。新的《棉花 细绒棉》国家强制性标准(GB1103-1999)于1999年7月2日正式发布,替代1972年的棉花国家标准(GB1103-1972),并于1999年9月1日起实施。新国标与老国标的差异主要有:

  1)将棉花标准含水率10%改为公定回潮率8.5%,与国际上棉花、棉纱及纺织品贸易惯例接轨。

  2)将国际上通用的马克隆值作为棉花质量考核指标列入标准,有利于促进优质棉花生产,优化品种结构,提高棉花品质。

  3)将棉花长度以2mm分级改为以1mm分级,范围长度改为保证长度,与国际贸易中以1/32in(0.794mm)接近,有利于棉花资源的充分使用。

  4)将“在同一批棉花中,允许有相邻品级的棉花比例34%,超过此数时,应分别计价”的规定,改为“同一批棉花中,不允许有跨主体品级的棉花;与主体品级相邻品级的棉花比例不得超过20%”,“检验结果按主体品级和各相邻品级所占百分比出证”的规定,有利于提高棉花质量的一致性,并使有意掺混低品级棉花的行为无利可图。

  5)将“棉花中严禁混入危害性杂物”作为棉花的质量条款要求列入标准,并对棉花中混杂“异性纤维”问题做出了严格规定。长期以来困扰棉纺工业的“异性纤维”问题有望出现大的改观。

  6)增加了成包皮棉的抽样数量,有利于提高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上述这些改进,将有效地促进棉花质量的提高,对指导棉花育种和品种结构调整,降低棉纺企业成本,促进生产和提高纺织品质量将发挥积极作用;对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促进棉花及纺织品的对外贸易有着重要意义。

  6、棉花的储存。

  棉花的储存要求交通便利、防火、通风、防潮、防止发生霉变等,特别是防火,棉花储备库都是特级防火单位。棉花在符合储存的条件下,保质期较长,一年之内品质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超过一年,即使品质有一些变化,一般也不会影响使用。储存时间过长的棉花,会影响到色泽和品级。

  7、棉花主要品种。

  50年代岱字棉15号长期左右着我国南北方棉花生产,1958年的推广面积曾高达5177万亩。70年代初我国从美国引入岱字16、岱字45、斯字7A等12个棉花品种,在全国各大棉区布点试验结果表明,我国自育品种在丰产性、适应性及抗病性等方面优于引入品种,但在纤维品质方面仍存在一些差距。80年代以来,国家加强了棉花育种攻关,选育并审定通过了一批丰产、优质、抗病新品种。“八五”棉花育种攻关指标中对纤维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起了育种者的高度重视。从近两年中美棉花品种联合区域试验结果来看,自育品种在产量和细度上均超过了美方品种,在纤维长度方面与国外相差不大,关键的差距是纤维强力偏低。

  下面对我国各主产棉省推广面积50万亩以上的主要品种及新育成的品种(系)作一介绍。

  1)鲁棉品种

  鲁棉11号:山东省棉花研究中心育成,属中熟陆地棉品种。丰产性好,纤维品质符合纺织工业要求,在黄萎病轻的年份或田块种植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

  鲁棉12号:山东省棉花研究中心育成,属中熟偏早低酚棉品种。优质、抗枯萎耐黄萎。适于山东棉区春播或麦棉大垅春套种植。

  鲁棉13号: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牵头育成,属利用雄性不育系育成的中熟陆地棉一代杂交种。该品种综合性状好,纤维品质符合纺织工业的要求,是山东省目前较为理想的推广品种,适于轻(无)病地麦棉春套或直播。

  鲁742系:山东省棉花研究中心育成,属短季棉新品系。丰产、优质,抗枯萎病,对棉铃虫也有一定的抗性。1994年4月山东省审定,并确定在本省适宜地区示范推广。

  2) 豫棉品种

  豫棉4号: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育成,属中熟陆地棉抗枯萎病品种。1989年和1991年分别由河南和全国审定,该品种早熟性与综合性状好,丰产优质,符合纺织工业要求,适于黄河下游棉区种植。1993年河南省种植57万亩。

  豫棉9号: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育成,属早熟陆地棉品种。早熟形状突出,霜前花率高,高产稳产,纤维品质各项指标比较协调,符合纺织工业要求,抗枯萎耐黄萎。适于黄淮海地区麦棉两熟夏套种植。该品种1993年通过国家级审定。

  豫棉10号:郑州市农科所和商丘地区农科所协作育成,属中早熟陆地棉品种。高产、稳产、抗病,纤维品质符合纺织工业要求。霜前花率高,衣分高,适于河南省麦棉套种。

  豫棉11号: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育成,该品种为陆地棉和中棉(亚洲棉)的杂种后代,但其形态特征表现为陆地棉型,属春播品种。它综合了陆地棉和中棉的优良特征,成熟较早,霜前花率高,结铃性强,产量高,兼抗黄萎病,抗干旱,耐贫瘠,适应性广。适于河南省及黄淮流域麦棉春套或春直播。

  3)新疆棉品种

  新陆早1号:新疆石河子试验站育成,属特早熟陆地棉品种,1991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早熟、丰产、品质优,适于西北内陆棉区种植。1993年新疆种植182万亩。

  新陆中4号:新疆农科院经作所育成,属中熟陆地棉品种。1992年通过新疆审定。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纤维品质优异,单纤维强力达4.07克,含糖2.2级,属微含糖量。商品检验出口合格率高,深受生产和外贸单位的欢迎。

  4)“中”字号棉花品种

  “中”字号棉花品种是近几年中国农科院棉花所育成的适合我国不同棉区和不同耕作制度需要的系列棉花品种,种植面积占全国植棉面积的50%左右,10年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达125亿元以上。

  中棉所12:中熟陆地棉品种。为我国第一个产量和品质赶上和超过常规丰产品种的抗病品种。结束了我国棉花育种、区试、繁殖和生产上抗病品质与常规品质脱节、分离的局面,促进了棉花品种向兼抗、丰产、优质的方向发展,其种植面积覆盖了我国黄河、长江和新疆内陆棉区,是我国自育棉花品种中持续时间最长、种植区域和累计面积最大的品种。

  中棉所16:早熟、抗病、优质,适于黄淮海棉区作麦套夏棉种植。该品种纤维洁白,绒长、细,可纺优质纱线和织品,兼抗枯黄萎病,可在带病棉田种植,是国家科委、农业部重大科技推广成果。

  中棉所17: 早熟、丰产、优质、抗病,是适于麦棉间作套种的棉花新品种。1992年种植面积1000余万亩,已成为黄河流域的一个主导品种,现为河南省和国家麦套棉区试对照种。

  中棉所19:中早熟陆地棉品种。早熟、高产、优质,兼抗枯黄萎病,耐棉苗根腐病,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和Ⅱ级抗蚜虫,1992年和1993年分别由陕西、河南和全国审定。适于黄淮棉麦套种、病地和水肥地种植,更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中棉所21:是我国“八五”攻关首批育成的抗虫、抗病、高产棉花新品种,199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适合春白地和麦套春棉种植。

  中棉所25 :属中早熟品种。早熟、高产、优质、抗旱、抗病,衣分较高,1995年通过河南省审定。

  另外,山西省的晋棉11号、辽宁省的辽棉9号,湖南省的湘棉10号于  1993年种植面积均超过50万亩,至今仍深受广大棉农欢迎。

  从近十年来我国各主产棉区棉花品种,可以看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棉花育种将呈现如下特点和趋势:第一,育种速度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周期缩短。第二,品种类型增多。为满足多种种植模式的需要,由中熟发展到早熟、中早熟、特早熟。随着棉花生产的发展,由单一常规棉发展到低酚棉、杂交棉、抗虫棉、抗旱棉等多类型并举。第三,品种的抗病性由单抗向兼抗、多抗发展。目前抗枯萎病的品种较多,抗黄萎病的品种较少且抗性偏低。随着当今黄萎病在我国各棉区的日趋加重和蔓延,抗黄萎育种仍是下一时期的努力方向。第四,育种目标由追求产量与品质的同步提高转向高产、优质、抗病、抗虫、抗逆等综合性状的普遍提高和改良。第五,基因抗虫棉育种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主攻方向。第六,有色棉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将成为一门新的课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