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收购量大跌背后:政策性收储全面转型

小麦收购量大跌背后:政策性收储全面转型
2018年08月14日 02:05 证券时报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暨第六届银行综合评选颁奖典礼”,定于8月23日(周四)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举办。论坛将邀请监管层领导、银行业高管等重量级嘉宾做主旨演讲,并就金融业相关热点话题展开多场次的议题讨论。敬请期待!【参会报名

  证券时报记者 许孝如 魏书光

  “往年这个时候卖粮的车排长队,但是今年很少见到了。”安徽省阜阳市一家粮库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不仅在安徽,在全国六大小麦主产区的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国储仓库门前,都已不再有往年那样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

  今年全国夏粮减产,而到7月底全国小麦收购量竟然大幅减少33%,市场一片哗然。为什么今年收购量下滑如此之大?从证券时报记者多方调研情况来看,主要原因是国储粮食收购政策的大转向,加上今年市场收购价格明显高于托市收购价格,导致河南、河北、山东等主产区托市收购工作推迟启动。

  小麦有价无市

  在今年小麦主产区的河南、河北、安徽、山东等地,小麦收购量大幅减少。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统计数据,截至7月31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3696.7万吨,同比减少1836万吨,降幅达33%。

  显然,今年的收购形势是近十年来最差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主产区小麦收购量为7206万吨;2016年,主产区小麦收购量为7582万吨,创下历年小麦收购量的最高纪录;2014年和2015年主产区小麦收购量均超过6000万吨。

  为什么今年的收购形势如此严峻?“今年托市收购总量预计将减少500万~600万吨。”卓创资讯粮食分析师张婷婷说。一方面,国家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下调小麦最低收购价;另一方面,今年新小麦产量质量双降,供给不如往年,再加上农户惜售,小麦上市以来价格小步走高,不仅使托市收购量减少,其他各类企业收购量和收购意愿也不积极。

  “今年4月份,主产区出现大面积倒春寒。6月份,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小麦在收获期遭遇连续降雨,芽麦和毒素超标小麦比例较高,导致市场优质小麦紧缺。”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说,“但由于国家历年储备库存充足,整体影响不大。”

  向市场化收购转型

  小麦减产的同时,国内收储政策也全面向市场化转型。5月19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发布《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这是我国13年来首次下调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1.15元/斤,比2017年下调0.03元/斤。

  同时,与往年相比,今年完善了预案的启动条件和程序,其中的变化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将政策执行起始时间适当延后,小麦从5月21日推迟到6月1日。

  二是将预案启动条件调整为“当粮食市场收购价格持续3天低于最低收购价水平时”。

  三是增强预案执行时间弹性,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四是将最低收购价粮食的质量标准从国标五等及以上提高到国标三等及以上。

  五是鼓励粮食企业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收购、预约收购等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市场化购销合作关系。

  托市收购价格没优势

  目前,政府在安徽、山东、河南等地都已启动小麦托市收购,但实际的入库量并未好转。由于执行了严格的小麦入库标准,以保证粮食安全,各地粮库拒收低于标准的小麦;而达到入库标准的优质小麦,市场价格又高于收购价,农民惜售情绪普遍。

  按照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1.15元/斤。但是,主产区的收购价格为1.24元/斤~1.26元/斤,折合2500元/吨左右,价格远高于最低收购价。这也导致河南、河北、山东等主产区托市收购工作难以启动。

  数据显示,截至8月5日,河南省累计收购小麦65.71亿公斤,同比减少99.37亿公斤。其中,最低收购价尚未启动,没有收购量;按市场价收购65.71亿公斤,比上年同期减少6.57亿公斤。市场价收购优质小麦7.36亿公斤。

  多年来,国储托市收购一直是小麦主产区收购的绝对主力军。但是,随着今年调低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缺乏价格优势,收购量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责任编辑:吴化章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