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的成交最终以资金为载体,货币流动性对市场的影响是最终端的。在宏观经济的波动率极大降低之后,市场对于基本面的分析重点转向流动性,经济基本面难以超预期波动导致其对资产价格影响减弱。央行推动流动性回笼,倒逼市场去杠杆的成效较为明显,但是货币放松仍时机未到,过度的流动性宽松预期会被证伪。流动性中性偏紧仍是常态,中期资金的波动率和利率水平很难有实质性回落。

  国庆节前央行对涉及小微、三农等贷款占比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实施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估算释放资金约6000亿元,但是节后的资金面并不宽松,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也是净回笼状态,流动性并没有如期宽松,因此债券市场下跌,预期落空的机构开始抛售长期债券。

  实际上观察广谱利率体系,很难看到流动性真正宽松了,而是一直维持中性偏紧。货币市场,隔夜回购利率和7天回购利率自年初以来均缓慢振荡上行,累计上行幅度都接近50bp,而且波动率也维持在高位。实体经济信贷基准利率没有变化,但是执行基准利率上浮的贷款比例从去年末的52.73%上升至目前65%附近,执行房贷利率基准上浮10%的银行越来越多,实际贷款利率是上行的,民间借贷利率同样波动上行,长三角6月期票据直贴利率从年初累计上行了约70bp。

  商业银行超储率今年以来一直处在1.5%附近的历史较低点,这极大阻碍了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创造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为商业银行头寸的不稳定,直接结果就是货币市场资金处于紧平衡状态,资金波动率提高,于是时点性的资金紧张愈发明显。流动性创造能力受限,而央行仅通过中短期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投放流动性,其实削弱了流动性创造能力。

  央行为什么如此严格地控制流动性水龙头,根源在于去杠杆。从债务周期的角度看经济金融市场可知,宏观的债务杠杆率节节攀升之后已经处于风险较高状态,而微观层面的金融杠杆也逐步攀升,因此,需要从流动性层面驱动投融资主体趋于理性,果断收缩资产负债表、改善利润,修复破坏掉的盈利能力。在任务完成之前,货币政策需要处于中性偏紧状态。过度宽松的预期面临极大的利率风险,但是这不妨碍在融资能力可控范围内适度加杠杆,毕竟流动性只是中性偏紧,而不是完全紧缩,那么利率处于高位的债券资产仍能提供较为丰厚的杠杆利差。

                                                    (作者单位:恒泰证券)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