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20日10:10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大商所主办的第十届中国玉米产业大会在大连召开。本届大会紧紧围绕玉米、饲料养殖和相关企业的现实需求,大力体现交易所办会特性,详细解读风险管理实务操作,积极推广“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和场外期权服务产业链试点,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风险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全国畜牧总站站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秘书长杨振海全国畜牧总站站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秘书长杨振海

  全国畜牧总站站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秘书长杨振海出席会议并发表致辞。杨振海表示,十年来,国内外玉米市场波动,产业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方面,玉米市场供需形势受能源、气侯等因素影响越来越深。此外,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效应非常明显,库存过高,一旦市场预期发生变化,当前玉米库存速度大大超过预期,因此,还要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改革的前期,避免粮食出现大的波动,守住粮食安全。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仅代表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长期以来关注支持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十年来,国内外玉米市场波动,产业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方面,玉米市场供需形势受能源、气侯等因素影响越来越深。

  2008年美国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催生国际行价,随后经济复苏缓慢,导致粮食价格降低,对粮食生产的价格和成本产生较大的影响。国内方面,玉米产量从2007年的1.52亿,增加2016年的从4.42亿,增加到5.5亿,增加了25%,玉米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从实施到取消再到执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政策,玉米价格从进口到国内外市场价格,具备了一定的国际金融能力。国内粮食供求关系从长期的供应不足,到现在的供应平衡,乃至阶段性、阶段性的供求过剩。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由大商所积极风险管理理念,为帮助国内企业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了解产业政策,研判市场价格提供的支持,受到行业的一致好评。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主题是深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源,提高农业的效力和竞争力,是当前农业工作的努力方向,玉米是重点也是难点,玉米产业链条覆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具备率先实现123产业融合的先天优势,是培育农业,农村新动能的重要出发点。关系农民和居民的米袋和钱袋,围绕玉米产业优化,农业部门和相关部门从生产到销售两个方向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

  主要是一减三创,2016年底印发关于玉米结构调整的重要意见,提出到2020年调减玉米面积5000万以上,2016年调减玉米种植3000万,今年再调减1000万,中央财政收入3亿元。今年中国财政补贴力度加大,规模20亿,从效果看,实施两年多来,有利拉动种植业有利调整,实现了种植增收、养殖增效的重要双赢,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农民来说,2016年世界粮食面积接近700万,减少玉米差不多接近350万吨,调减产量7.3%,我们测算生产玉米亩均增收3.5亿,对养殖业来说,黑龙江、宁夏等地,参与试点改革,平均单点水平提高8%,生产一吨牛奶节省成本3万吨。以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标准举措,是促成农牧结合,种粮加一体的重要途径。

  饲料行业是玉米消费大国,2016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是2.1亿吨,我们把浓缩饲料添加剂饲料和其他饲料折算起来,配合饲料总消费量是3.2亿,玉米是2亿吨,除了迭代产品,占去年总产量的七成以上。今年初东北三省出台饲料加工政策,促进运营消费,缓解农民卖粮的压力,降低了养殖成本。中央1号文件提出稳定生产,优化南方地区升值养殖区,引导产业向能量大的地区,有利于东北地区过幅产化,粮库变肉库。

  可生产二百、三百亩的产品,也是氨基酸、维生素多种添加剂的重要来源,维护玉米市场定价,成为玉米去库存的又一个重要力量,提高玉米产业力量。

  随着政府对于环保重视程度的加大,改善生态环境,调整能源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近期发改委等15个部门联合下发文件,扩大生物原料的生产,总之,随着玉米价格的回归,下游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玉米深加工产业等成本将降低,进一步激发行业的活力,多因素、多行业汇聚的产生的叠加效应加快推进玉米缺口。但同时要看到,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效应非常明显,库存过高,一旦市场预期发生变化,当前玉米库存速度大大超过预期,因此,还要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改革的前期,避免粮食出现大的波动,守住粮食安全。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作为大会特别合作单位,多年来一直把玉米产业大会作为提升协会服务质量,促进玉米产业和饲料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现代畜牧业建设的重要平台,感谢大连商品交易所和在座各位对协会工作的支持,祝愿玉米产业大会越办越好,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张瑶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