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由大连商品交易所[微博]与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举办的第十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于11月12日在广州举行。论坛由路易达孚(中国)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涛主持,主要围绕油脂油料市场发展展望进行探讨。
以下为油脂油料市场发展展望的实录:
主持人:大家好,这个环节很多人可能都参加过,是一个互动的环节,我们希望在座的有问题及时的把纸条写上来,我们尽量安排的更紧凑一些、回答的问题多一些,我们交易所为我们最后一个环节安排六位非常重要的嘉宾,第一位是曹智、第二位是昌木平、第三位周密、第四位李小悦、第五位郭范妮莎、第六位吴星,有请大家上台,接下来我们直接进入论坛环节。
我先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有一个非主流的话题,但是对农业市场影响很大,就是玉米政策由原来的国家临储改成现在有限量的储备,这个对我们油脂影响不大,但是跟我们很多家庭有很大的关系,这个话题大家很费解,有人很敏感,我们首先请曹智从国家研发的角度和个人的理解给我们做解答。
曹智:谢谢陈总,非常感谢接受大商所的邀请再次来到美丽的广州参加会议,刚才陈总提到跟油脂油料相关的问题就是玉米,玉米是我们比较重要的品种,在今年来说,包括在以后的时间里面,玉米的价格变化或者产业政策的变化也跟我们油脂油料有一些互动的影响。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对于玉米价格的判断就不详细说了,主要是谈一下玉米和油脂油料,特别是蛋白粕之间的关系。
玉米有一个上游产品跟我们蛋白粕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刚才说玉米的价格变化跟蛋白粕相关度是很高的,未来我们自己判断是在我们觉得国产的DDGS可能对蛋白粕或者豆粕等其他的粕类有相关的替换关系,因为我们知道国家有一些政策上的变动,对东北一些地区的玉米深加工企业采取扶持的政策,这样的话,导致玉米在东北地区深加工的开工率获得大幅度的提高,这样产量就增加。就我们了解的一些情况,国内DDGS是1200-1300左右,如果按照每一个蛋白的比值算,国产DDGS的价格在40-50,豆粕的价值是接近60,所以从饲料厂控制成本角度来说,他更愿意用低价的DDGS替换其他的蛋白,所以我们跟很多朋友在说,评估表上一定要把未来国产DDGS替换豆粕的数量有大幅度的提升,所以明年的蛋白粕的需求量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主持人:在座的听了很清楚,玉米有关我们的储备达到了1亿5千万吨,而且面临巨大的影响,这么多的玉米何去何从,政府要出怎样的激励政策或者补贴才能把玉米消费掉,刚才曹处长非常清楚的说了,DDGS跟豆粕有直接的代替关系,玉米在一定程度上价差足够大的话,我们过去也看到,他们尽管不是属于同类的蛋白,但是也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代替性,对我们研究油脂油料来说关系很密切。
接下来的话题就是油脂油料方面的问题,我们前天刚刚有农业部的报告出台,这个报告使在座的包括本人有很多数据方面是大吃一惊,其中有一个数据我们已经看到了,就是2014年我们中国进口的大豆数量超过去年的进口量,2013、2014年美国农业部给的是6900万吨,大家去年来参加会议的时候,我们台上的嘉宾对一年的大豆进口数量进行猜测,但是我们的范围是7200到7400万吨,但是到十月份我们清楚的看到中国在去年12个月里面,进口了7830万吨大豆。如果你们记得上次的会议中,只有一个人给出了7800万吨,跟我们大家相差很多的数据,我不知道他是蒙对了,还是真正有本事研究出这个数量,7800万吨跟13、14年度形成一个非常大的增长。那么接下来我们会怎样呢?最近还看见一个现象,就是7、8、9月份大豆的进口量巨大,11、12看到也是非常大的增幅,现在周总谈一下,为什么近期豆粕相对弱势的时期,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进口量,到底发生了什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周密:这个是代表我个人的观点,我觉得这么大的进口量,实际上有几个原因,而且按照一定的时间排序导致的结果。首先7、8月的进口量是比较高的,但是9月份的装船数量下行了,特别是9月份我们看到巴西的问题,豆粕的供应会产生紧张,所以利润回到一个不错的水平。我们看到压榨利润的毛利差不多有35到40美金左右,持续了大概20天左右的时间,这个利润在过往的历史上不是最高的,但也是相对高的利润,这个利润让很多企业有足够的动力去加工,所以看到有很多大豆的成交。到10月份之后,今年因为有南美,特别是巴西大豆出口的竞争,所以美国的大豆出口需求受到很大的抑制,美国FOB贴水到10月很大下行,包括运费也有很多下跌,所以我们看到大豆贴水从190跌到170甚至160多,大豆的贴水拉低了采购成本。所以看到先是利润好,然后是绝对价格低,两种因素加在一起导致10月、11月的装船量比较大,而且今年有一个现象,就是运费市场上,以前我们美湾的船是走巴拿马运河,装的船是要通过巴拿马运河,今天的是装了之后绕到好望角。所以原来38、40天的航程现在要走60多天,这也是很多人把11月份的需求买了10月份装船走好望角的行程,我们看到11月份的装船是预支了10月份的需求。那么有一些人说为什么11月份的需求那么高,是因为12月份有一些需求,这种情况到什么时候有改变?我个人觉得进入12月份之后这个情况会改变,这是因为如果好望角的话,12月份到中国是春节前,春节前卸船压榨有很大的问题,所以12月份会有下跌。
主持人:谢谢周总,因为这个利润够大,大家采购的积极性很高,但是不担心销售不了,因为大家懂得如果套保,但是我们现在看到豆粕有一定的压力,我们这么多豆运过来,从利润角度来说,油厂这样算,但是消费关来说是否可以销售这么多产品,中粮是我们行业的大户,我们请您给我们介绍粕和油会影响或者出现胀库的说法吗?
昌木平:研究表明不会出来胀库,一个是到货会分开,像10月份的船期不是11月都到,第二从季节看,现在是第四季度到明年的一月份,这段时间是养殖的高峰,我们测算了一下这几个月平均每个月要压榨6800到700万吨大豆,基本上处在这一年中的最高时期。至于春节以后是淡季,我们可能12月以后整个行业的采购往下降了,这样春节前后到货量开始下降。最近美国出口的升贴水价格一直降低,反映了同行采购美国大豆的步伐明显的减缓,为以后减库存打下了伏笔。
主持人:那么到货量很大,洗船这个事情会发生吗?
昌木平:不太可能马上发生。
主持人:如果货量好的话,我们有原因、有力量拉回来,如果开始亏损或者倒挂的时候,是把大豆的原料卖出去,这样我们原来盘的利润可以得到,还不用进行加工。还有一个现象,我们今年如果关注美豆的市场,每星期一有一个情况的报道,我们看到今年整体大豆的涨势,今年单产是7.8调到7.5,就是去年的涨势比今年好,但是今年农业部下调了0.2,我们在10号晚上很多人都不能接受,或者突然看见美国的单产达到48.3,远远高于10月份报告里面的47.2,一个月调整了单产,这个是很少见,您长期住在美国,对这个很有研究,这是什么原因?是错误的还是有道理?
李小悦:这个有两方面的原因,我们今年公布的是56,平均每一年有半个左右,所以种子技术的提高每年有0.3到0.5,再加上天气更好的话,可能会达到高产,所以出现平均是50、60的水平,加上后期的长势,对温度、湿度都很好。我们看农业部的报告,主要是三个州都调到56,这些是非常高的。所以明年这个也可能是49。
主持人:这个产量没有变化,但是很多农产品的单产都在大幅度的提高,包括中国也一样。李博士的结论大家已经听清楚了,不一定是什么错的,这就是我们必须要接受的事实,由于种子的改良,还有当初雨水比较充足,导致部分大豆都播种下去了,后期的雨水比较足,使后期的产量非常高,这是原因之一。
今天一天的报告里面,尤其是巴西提到种植成本,我们知道大豆跌的很低,在这个价位我们怎么看明年甚至今年即将要来临的巴西南美种植,还有明年美国的种植,因为是不是成本使农民减少了对大豆的积极性,种植面积会大幅的缩减了,如果这个事情发生对我们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这次请到美国前大豆基金会的主席,更有趣的是他本人就是一个种植主或者说是农民,而且有四千亩地,自己开拖拉机、播种,他自己的感受比我们更深刻,我们下面有请他给我们解释一下,美国的成本是什么样的,如果现在现货、期货价格低于我们的成本,那我们的农民是什么样的态度来进行我们农业方面的考虑?
郭范妮莎:明年我们从现在开始和下一个种植季度,应该有很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考虑是增加大豆的种植面,或者是转化成玉米的种植面,比如最后一个月他可能会改变两次这样的决定。我们可以看到在明年整个种植面积会发生一些变化,这个市场如果发生变化,就会反映到耕种面积上来,我们生产的成本现在要和过去高1.5美金,现在这个市场是8.6,所以我看当地的市场可能是7.8左右,从成本来说已经是10美金了,今年我们的整个单产非常好,要比去年的高很多,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更好的种子带来的结果,或者是我们的天气特别好。
农民在种植季节到来之前会做出很多决定,我们也听到了很多演讲者说到作物的保险也非常重要,保证他们的收入。如果现在的市场仍然保持这样的倒挂的话,他们无法维生。
主持人:我们看到汇率的问题,巴西达到历史最高的大豆种植利润,可以达到40%,美国的成本是10块钱,尽管今年肯定单产非常高,天气也非常配合,可能有种子的原因或者是其他的原因,但是他们这样下去是亏本的。可以看到生产上面有一个大的生产成本,你谈到10美元,可能会增加土地的租用,如果自己用土地的话可能会便宜。
郭范妮莎:这是土地的租金成本要考虑进去,如果你不愿意租土地的话,可以把这些土地租出去,或者是种其他的作物。我们一个英亩是150美元,这是土地的使用率。在十年前,大豆是五美元一蒲,你怎么做呢?有时候是非常艰难的,十年之前有这样的情况,但是这个成本更低,投入更低,种子特别是专利的费用,就是种子的成本跟现在比有很大的变化。我们看到所有的投入成本大大的增加了,特别是过去几年投入成本增加了很多,没有像价格那样有很大的下降。十年之前大都是5,现在是8.9,玉米十年之前是2美元,今天是4美元,可以看到基本是翻了一辈。所以农民必须要选择,可以选择其他更盈利的作物。我们可以看到根据现在的价格,无法进行这样的耕种,因为这个成本比较高,有一些农民增加了1/3的玉米的耕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大豆却没有跟随玉米的趋势。有了这样的技术玉米的单产会增加更多,所以农民愿意种这样的玉米。可以看到现在整个玉米的价格,和大豆相比更有竞争力,整个种子的价格会发生新的变化,我们会看到整个生产的成本,因为整个种子的成本降低,也会有改善,希望明年有更好的盈利。
主持人:今天主打的问题是过去十年土地的成本上升的很高,比如说250或者300,那么他的上升为什么不会下降呢?
郭范妮莎:对土地的价格很难下降,是当然农民希望土地价格下降,哪怕我不购买很多的话,如果他要购买的话,应该去购买一些土地,这样能够留给下一代的人,他们也进行了这样的思索,比如说有一些外界的影响因素也要考虑进去,在一些资金中,他们有保险资金,一些大的集团也开始购买土地,所以不仅仅是农民要购买土地,还有其他一些也在考虑土地的购买。因此,土地的价格也在上升,有一些地方甚至翻一番,我们那些地方比过去增长了三倍,我们看到土地的价格有非常大的上升。那么现在根据我们这个价格,我们在这个上面是无法算好这笔帐的。因为这个情况,我觉得我们不会同意你的看法,土地是应该传给下一代的。
主持人:吴总对很多都有兴趣,其中一个是棕榈油,到现在为止,我们看近期的波动是非常大的,一会炒汇率、一会炒中国的进口量,还有这些地区的出口、库存等等,那么厄尔尼诺现在没有结束,我们看看吴总跟棕榈油甚至能源相关的分析,怎么看它的市场走势?
吴星:我从其他方面来谈,比如原油市场从100跌到40多美金,为什么原油跌呢?因为美国的天然气跟页岩气的出来,我们看另外一个数据,这个数据是煤的价格,大家知道黑色的价格在中国破到最低,整个能源系统的崩塌来自后期消费的下降,包括今年中国十月份的消费下降改善,整个金融的持续萎靡到现在出现需求下降的可能行。另外第二产业的破产包括产能过剩,像刚才说的大豆、棕榈油的产量在继续增加。我们再看看棕榈油的生产问题,在去年7月份,新加坡的才有价格比棕榈油的FOB价格低,棕榈油比柴油价格低100美金,目前是新加坡的棕榈油比柴油低100多美金,但是因为是性价比的问题,很多国家从5到7到10,但是性价比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今年7月份、8月份、9月份柴油的出口都是持续增加的,以前是60万吨,现在100万吨上下,为什么这样?因为中国的产业需求在下降。所以整个行业,农产品是受第二产业之后的影响,这个行业目前为止更多的是要靠国家的补贴跟支持,是一个落后的产能。而在整个落实产能过程中,巴西、阿根廷代表先进产能,才可能利润那么好。马来西亚可能利润也不错,最后可能是在中国,中国最后又靠这个,就变成恶性循环。但是隐含的条件是全球的科技力量导致养殖技术提高,还有全球老年化影响市场的供给,这个市场需要漫长的消耗,所以我自己觉得整个市场相对偏悲观的看法。
另外厄尔尼诺的影响,根据我们自己做的模型,我们更多的判断在明年三月份以后,单产会持续到全年,但是三月份之前影响相对比较小,可能还是正面的影响,因为整个厄尔尼诺导致那部分的地区降雨偏少,对当地的单产有利。
主持人:谢谢!我们原来对厄尔尼诺都怀着一种非常恐惧的心里,目前看,全球范围来讲,也是有利有弊,影响不像大家初期想的那么恐怖,这是我们已经看到的。对棕榈油大家说了,后期可能还有一些气侯上的尤其是降雨方面的影响,可能对棕榈油后期有影响,我们也要拭目以待。棕榈油现在看起来,就像我们看到今天上午他们说的,棕榈油已经占到油脂的55%,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接下来每年有400万吨的增量,这样对我们后期中国还有大豆进口、生产豆油为主,后面会导致大豆的需求下降呢,我们看看周总或者昌总说一下。
周密:这个问题400万吨的增量是一种趋势性的判断,但是从实际的角度来说是不是被确认的这里面一个是环境的压力问题,因为最近在印尼问题导致新加坡的污染,我觉得这么大的产量增长,是不是可以持续,有一定的问题。第二我们不能忘记的是跟中国一样大的人口大国,印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饮食结构偏向素食主义,所以他们更多是油脂,今年我们可以看到是非常大的植物油的进口国,在食物需求上会继续的增加。说回生物能源的话,短期内生物能源没有太大的影响,另外一点我们也不能保证原油的价格,因为地缘政策的关系,在未来油价不会上涨,这个我个人也是心存疑虑的,如果要我做判断的话,可能有两年左右的时间,我们看到原油价格一直盘旋。但是如果我们看到产油国对低油价的态度,他让油价变低或者不减产,就是将来可以替代能源的生产,所以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油价上升的,这一点来说,从植物油长远需求来看没有什么问题,短期内中国可能有一些产地的压力。但是我不认为产量的增加会那么持续,因为我们注意到在印尼的一些区域,他的物流成本其实是很高的,特别是在交通不便的地方,他要把这个油运出来欧洲或者中国,这个成本是很高,所以在现在这个价格,如果再下去10%-15%,可能就无利可图,所以从长远来看植物油的增加不认为是压力,但是会抑制一些价格上涨的空间。
另外一方面,我们说农产品最大的不确定行来自天气,市场的波动也是供应改变造成的,所以为什么我们今天都还有工作,却还坐在这里,因为市场的变化是无法预测的。今天看到压力很大,但是要判断油脂的话,我觉得上行的概率会超过下跌的概率。
主持人:我们多少年都认为人民币的汇率是稳定的,今年年中突然看到人民币贬值,对很多压榨的大公司,尤其是涉及到进口的,很多人有措手不及的感觉,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我不知道在座的嘉宾对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感触,或者对未来汇率对行业的影响有没有什么评论或者说法?
昌木平:今年人民币的突然贬值,对我们进口造成很大的影响,我说的不仅仅是压榨行业,包括中石化[微博]、中石油的做石油进口的交流也是一样的,主要的原因是我们过去很多年,一直习惯在融资的时候用美元的方式,因为美元的成本比较低。另外在过去很多年美元兑人民币是贬值,人民币是升值,后来美元兑人民币贬值以后,成本增加了很多,造成一定的损失。对未来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多是对大家进行了一个教育,大家最近几个月的交流比较多,一直认为在汇率上面加强管控,降低这种风险,现在明显的两件事,一个是降低美元的比例,第二是远期的套保行动,要考虑汇率。
主持人:我们不能肯定人民币会像周边的国家跌幅那么大,但是不是会再发生,我想不会有人提前跟我们说,就像最近发生的那样。但是不说不一定不来,所以我们心里上和我们风控的角度来说,我觉得真的要有一个安排。接下来我们问问在座的六位嘉宾,11月份刚刚公布的报告,农业部说美国的单产超越了48.3%,我们知道12月还会有这样的报告,原来从46.8一直调高到48.3那么下个月报告的单产根据现在有很多收获的比例,我们这个单产还会继续调高吗?
吴星:48.3。
郭范妮莎:48.2。
李小悦:不变。
周密:48.3。
曹智:48-48.5。
主持人:我是48.5,就是一个大的产能,往往的趋势会更大,我们在座的都知道我们非常在意和注意单产的报告,因为面积一旦决定以后,他的出口、库存都是由单产决定的,这个单产数据变化虽然很小,但是这种库存的增长或者下调对于我们盘面的价格影响是非常大的。
我们中国的数字,去年最后结论是7830万吨,前天晚上农业部上调了15、16年的进口数字,这个数字有一点敏感,因为分歧比较大,有的过渡进口了,像养殖业没有那么好,还有玉米其他的等等,有人说低,有人说平稳,有人说持续增长,我们现在在座的各位,把我们自己认为的,中国在15、16年大豆进口数字是什么,麻烦写一下。7800,对200万吨对市场的影响不是小市场。
郭范妮莎:7900。
李小悦:7900。
主持人:我也是7800,我们当初的预测,农业部的预测都是偏低的,最后的进口数字都是远远或者小幅高于对中国初期的预测,当时预测6999,最后进口7800,差900万吨。但是我们今年没有人知道怎样,现在问问曹博士,我们为什么有理由相信明年的进口数据会低于前期的数据?
曹智:数字比较难预计,我记得去年在这里是预计7300到7400,但是现在出来的数字比我预测的高。我说一下为什么有7800万吨,比去年增长11%?我觉得有三个因素,第一个是刚性需求的增加,去年我们在预计7300、7400的时候是肉蛋白的增加,第二个在14、15年度市场判断比较复杂的原因,是蛋白粕之间的替换。我们知道今年的豆粕价格是2500、2600左右,上一个年度大概是3000以上,由于豆粕的价格下降,使得豆菜粕之间的价差缩小,豆粕在所有的粕中是一个非常好的蛋白粕的来源,所以在今年的6、7月份之后,可以看到很多豆粕替换菜粕了,这就导致我们现在大豆进口量的非常重要的原因。最近我们看到6、7月份之后,我们出现豆粕型的水产料,我们按照往常的配方中,水产料里面有30%左右的菜粕,现在广东是10%-15%。第三我们在蛋白和能量之间,虽然说不可能大规模的替换,但是如果按照去年的价格,2400、2500左右的玉米和2500、2600的蛋白来看的话,两者的价差非常小,那么在这之间是不是有1%或者1.5%的转换呢?如果是1%之间的转换,这个量对于豆粕和玉米之间的转换量大概是300万,这个导致2015年度大豆大幅度增长的原因。
那么我们为什么预期7800?在2015年度被推动增长的三个原因都会出现变化,第一个我们整个刚性的需求增幅不如2014、2015年,我们判断明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左右饲料会恢复、养殖会恢复,现在看来这个时间会退后到第三季度才有恢复性的增长。第二我们现在看到豆粕对菜粕的替换已经到极限了,我们知道现在玉米价格出现暴跌,现在的价格与去年的价格大概差400到600块,是不是2014、15年度跟16年度有一个反替换,这个值得考虑。下一个年度豆粕的需求或者大豆进口量的需求,不如2014、15年度。
我们一定要注意,玉米的下游产品,在下个年度中因为玉米产量、库存的增加,可能在下个年度中有一个消费的突然行增长,他的下游产品跟其他的蛋白粕类对豆粕是不是有替换,这也是导致我们现在把大豆的进口放在7800左右的原因。这是我们对于进口量的判断,这个进口量是我们基于现在的市场供求的情况判断,有可能有偏差,比如像去年一样有新的情况出现。
比如后期的芝加哥的价格包括明年二三四五月份的价格继续下跌,比如跌破800美分,中国的厂商采购习惯的问题,可能跌的越多,我豆子买的越多,也可能导致我们判断的大豆超过7800,但是我觉得这是未来的一些理想的因素,基于现在7800这个还是比较合理的。
主持人:谢谢!昌总、周总、李博士还有没有补充?那我们再来一个数据,我们看到芝加哥的豆一直在下跌,专家说8.5是很大的支撑,但是我们往下走,也看到那边的天气比较配合,东西还是要卖,美国的销售进度很差,但是装船很快,因为中国采购习惯的改变,从远期的采购集中到中短期,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是很多因素存在,我问一下在座的六位,我们看美国一月份芝加哥大豆的价格,在一月份结束的时候,在未来两个月里面的走势是朝哪个方向?首先确定方向,范围太大没有意义。方向是看跌看涨,然后心中的价位在和约接近结束的时候,因为我们知道国外的期货跟现在的行情有很大的关系,你们怎么看美国在一月份即将结束的时候应该是什么价位?昌总9块钱上下,那么是多少呢?
昌木平:8.8。
曹智:8.5-9.2。
周密:8.4-8.6
李小悦:8.2到9.3,因为我们9月份开始连续五周都是150万吨到230万吨之间,所以市场对中国希望是很大的,上周大家预测是140到180,最后实际出来是60万吨,所以说中国的需求不行,所以我想今天晚上出来的报告还是100万吨以下,可能会打穿8.5,所以这个盘子要到9块钱以上,美国农民才比较有意愿的销售。我们现在卖8.8左右的现货,9块钱的话农民还是比较愿意卖的。通常应该说850是非常强的支撑,所以我认为暂时要看中国的需求,现在市场观望是中国的需求,不管是48.3还是48.5,农业是调了,你增加250万吨上去,跟这个面积是一样的产量,这个市场已经消化了,所以现在主要是市场关心中国的买卖。
郭范妮莎:8.5-10.5
主持人:完全代表她自己的利益。
李小悦:她的观点跟多数美国人的观点是一样的,就是要促动到9块以上,提升农民的积极性。你看前天报告出来,
我们带他们去收购站看,我们收盘价是861,那么我们当地的收购价格是808,现在七月份卖了十块,现在八块为什么要卖,所以一定要等到季节性的反弹,促进到九块以上,甚至9.2块、9.3块才可以。
主持人:愿望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我们知道巴西在十月份历史上是美国大豆销售高峰的时候,大豆出口了巴西三百多万吨,因为他们的利润太好,所以库存可以减少,尤其是阿根廷,还没有采取行动。所以我们很多不确定因素等待不断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吴星:8-9。
主持人:你有什么解释这个价格区间?
吴星:官方一点的,就是美元指数可能继续往上走,现实一点的是这么多行业都演绎了这么多东西,我觉得只是某些团队的意愿而已。
主持人:大家记得我们每个人给的价位,是明年一月份期货。我给的价格比较低:8.1,下次开会的时候我建议主办方对我们台上最靠近价格的颁奖,而且我想不仅仅是像今年一样给牌子,最好有奖金之类的。但是给范围内的肯定不算数。最后根据我们互动的原则提两个问题,
提问:现在美国能源部公布报告的时间,是北京时间的凌晨一点,美国农业部以前的时间是八点半,现在为什么不能尊重一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交易市场,为什么不能改到北京时间十点半?
主持人:他们做这个报告是很传统的时间,我也很同意,尤其中国人就不用熬夜了,特别是一点你再分析、再思考、做后悔,然后半夜睡觉也不安稳。但是农业部的专家都不在这边,李博士可以代表这位先生去反馈一下吗,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就是睡觉之前把报告告诉我们,我们就不用那么辛苦。
李小悦:可以反映,但是这个我们也做不了主。
主持人:一个是做不了主,一个是美国农业部心里装的是美国的参与者,当然对我们高度关注的品种,大家身体状况也要考虑,不然熬夜太久也是问题。我们在座的估计有一半在美国农业报告出来的时候,半夜都守着。
李小悦:尤其是现在冬天时间,跟芝加哥差13个小时。
主持人:我们的一点是他们的中午十一点。
李小悦:是的,原来农业报告是七点半出来,后来改到十一点,这个还是有各方面的考量。
主持人:第二个问题。
提问:我想请教一下李博士,国内对美国那边现货了解不是很深,我们是否可以从基差或者基差观察到美国的农户或者贸易商卖货的压力或者卖货的积极性,可以从这些价差或者基差观察吗?
李小悦:我们美国都有这样的基差报价。
提问:哪里的基差或者价差可以代表性的表现出来,就是哪些地点的基差或者价差可以很好的反映贸易商或者农户销售的压力呢?
李小悦:每个基差反映的都不一样,内陆的基差是倒推FOB的价差,所以美国的设计跟我们的不一样,我们交易所是用交割,我们是看交割了多少,每个完全市场化以后,他当天买的就是现货价,所以这个级差是这样算的,他的收购站是不一样的基差,基差有三大要素。
主持人:我觉得不管什么基差,最主要的是关注一个固定的基差,这个基差只要涨了,就是农民卖的意愿差,跌了就是卖不出去,涨跌就是代表他的意愿。
提问:我想问一下来自美国的农场主,您家的豆子卖了多少,成本是多少,是自己卖还是卖给ABCD这样的公司呢?
郭范妮莎:我们销售商品主要是当地的机构或者是当地的交易场所,有很多这样的交易场所,我们可以把我们产品交付到那里去,然后交付到东北,大部分的大豆是卖到东南亚的,所以在南科达州这些。
主持人:我有一个问题,包括本人都在讲,美国农业的产品在收获之前,应该说有一半或者更多的
已经销售了,还有农民直接进行套保或者销售减少在收获时候的卖货风险。你怎么做?真的是像我说的那样,很多农民在收获季节到来之前,大部分还是多少比例的都已经卖掉了,或者是套保?
郭范妮莎:每年有一些差异,30%-50%在收获以前已经销售了,不能超过这个比例,因为我们有一个保险的范围,保险最多保65%。我们不希望销售到最后,我们的价格跌了没有得到保险。
主持人:30%-50%的比例是之前已经卖掉了,我们中国政府如果把这件事放弃了,完全由市场价格,那么中国的产品收购的时候一粒没有卖掉,那么收割好之后,买家在哪里,谁有这么大的资金、谁有这么大的需求,农民的货卖不掉会怎样,这是一个思考题,因为每个国家有不同的扶持政策和方面,我们过去靠收储,如果是自由的市场化交易的话,这也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大家非常辛苦,嘉宾也很辛苦,我们最后一节就结束了,大会让我代为宣布,我们第十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圆满胜利结束,祝大家回家一路顺利、健康、快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