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大商所黑龙江秋季产区考察西线报告之四
沈一杰、吴光静、郑丹枫、谭亚敏、钱德明
2015年9月24日,由大连商品交易所[微博]商所举办的2015年黑龙江秋季大豆玉米考察活动进入了第四天的行程,我们西线考察队伍从黑河出发,途径黑河、嫩江、讷河,对沿途大豆玉米的生长情况做抽样调查,并向收粮点、储备库了解今年该地区的种植情况、销售计划、储备计划以及产业链各环节人士对今年价格的预期等情况。
实地抽样,积温不足大豆减产
本次实地抽样地点为嫩江县科洛镇。嫩江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边陲,地跨东经124°44′30″~126°49′30″,北纬48°42′35″~51°00′05″,属于第五积温带,有中国大豆之乡美誉。以下是我们大豆调查取样的数据:
时间 | 垄距(cm) | 株数(每垄3M) | 株高(cm) | 每株结荚数 | 积温带 | 节数 | 每株豆粒数 |
2015.9.24 | 66 | 54 | 61 | 23 | 5 | 11 | 69 |
2014年同期同一地点我们调研的数据为:
时间 | 垄距(cm) | 株数(每垄3M) | 株高(cm) | 每株结荚数 | 积温带 | 节数 | 每株豆粒数 |
2014.9.27 | 65 | 56 | 85 | 27 | 5 | 9 | 71 |
65 | 53 | 105 | 34 | 5 | 10 | 80 |
尽管该地积温不适合种植玉米,但在近几年政府临储政策的扶持下,我们仍见到了一些玉米田,品种以德美亚系为主。但该地区玉米种植占比并不大,因此数据对全省玉米产量代表性并不强。以下是我们玉米调查取样的数据:
品种 | 垄距cm | 株数(每垄5M) | 穗数(每垄5M) | 株高cm | 穗棒长度cm | 穗棒直径cm | 每列粒数 | 穗棒列数 | 总粒数 | 土壤及其他 |
115 | 49 | 48 | 280 | 20 | 4.6 | 33 | 16 | 528 | 3-4 |
2014年同期同一地点我们调查取样的数据为:
品种 | 垄距cm | 株数(每垄5M) | 穗数(每垄5M) | 株高cm | 穗棒长度cm | 穗棒直径cm | 每列粒数 | 穗棒列数 | 总粒数 | 土壤及其他 |
120 | 21 | 18 | 280 | 17 | 4.4 | 31 | 14 | 434 | 3-4 | |
120 | 24 | 23 | 290 | 20 | 4.5 | 38 | 14 | 532 | 3-4 | |
120 | 21 | 19 | 290 | 17 | 5 | 36 | 14 | 504 | 3-4 |
走访中间商,谨慎收粮不敢囤货
我们走访了爱辉区西岗子村的一家主营玉米的收粮点,去年加工玉米2700余吨。该地区去年一共五家收粮点,因玉米大丰收,又有政策支持,收粮点利润丰厚,今年扩张至11家。该地区地处第五积温带,并不适合种植玉米,因此种植的玉米主要是早熟品种德美亚。
据介绍,该地区玉米较去年预计减产约四分之一,产量回归正常水平(因去年大丰产),但目前该商户并不看好玉米价格,主要原因是对临储政策表示担忧。去年收储霉变率放宽至5个点,且敞开收购农民余量,全国临储收购量8000多万吨,而今年收储的质量要求提高,霉变率会控制在2%之内,因此今年临储量将会明显下降。
目前收粮价格是30个水的潮粮0.65元/斤左右,去年为0.75元/斤,烘干成本为0.03元/斤。按商户的说法,当地地租5500-6000元/公顷,农民潮粮需要卖到0.7元/斤,同时每公顷达到2万斤的产量才能保本。实际上今年2万斤的产量已经很难达到,现阶段价格又低,农民出售的意愿不强,但屯粮的能力比较有限,春节过后,为回笼资金以及避免霉变,农户也只能出售。
走访储备库,大豆收储价格料下跌
某中储粮直属库,储备大豆、小麦,目前储备大豆10万余吨,储备时间不能超过两年,实行两年轮储的制度。收购的质量标准为中等品,三等以上,收购的主要途径来自中间商,轮出的大豆主要卖给贸易商,加工后流向南方。轮储卖出的大豆4个月内必须补回。
该直属库某负责人认为今年新豆开称价2元/斤左右,今年最低价可能到1.85元/斤。农民和圈内人士认为涨的可能性不大,农民种得积极性小,大豆产量一年比一年少,去年嫩江地区产量70-80万吨,今年面积略增,但单产下降更多,产量估计50-60万吨,减产主要受积温不足和干旱影响。国产豆价格易跌难涨的原因是进口豆冲击大,国家对进口豆的管控力度不大。在玉米方面,嫩江当地,齐齐哈尔以北都种德美亚玉米。德美亚品种做饲料不好消化,主要用途为交国储。玉米拍卖成交量非常低,但临储是敞开收的。嫩江地区玉米2%的霉变率不到30%,剩下的都是2-5%的霉变,因此如果中央不放宽标准,玉米就收不起来。历史上嫩江地区主要种植品种为大豆和小麦,12年国家推出临储政策保护玉米种植业后,嫩江地区开始大量种植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