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17日 10:14 新浪财经 微博
新浪财经讯 2015国际玉米产业大会于9月16日-17日在武汉举行。上图为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希荣。   新浪财经讯 2015国际玉米产业大会于9月16日-17日在武汉举行。上图为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希荣。

  新浪财经讯 由大连商品交易所[微博]主办、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特别合作的2015国际玉米产业大会于9月16日-17日在武汉举行。新浪财经作为独家门户战略合作伙伴全程图文直播本次大会。

  以下为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希荣讲演实录。

  李希荣: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作为合作单位,我代表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对此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据有关资料记载,7000多年前印第安人已经开始种植玉米,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后,航海家们把玉米果穗带到西班牙,并沿地中海传播到意大利、希腊、土耳其和北非等地,逐渐扩展到全球。现在全球玉米种植非常广泛,有70多个国家种植玉米,目前全球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30%。从十六世纪开始,玉米传入我国,发展速度非常快,我国五十年代玉米面积和产量都占粮食作物的10%,到70年代占到15%,90年代占20%以上,到2014年玉米的种植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的33%,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35%。进入新世纪以后,玉米的发展速度加快,主要取决于种植技术提高,气侯变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政策因素——对玉米实行种粮直补和临储,玉米的种植面积不断攀升。现在,我国的玉米总产量已超过4千多亿斤,成为第一大粮食作物。近年来我国玉米的供需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这个现象大家已经普遍认识到,这个问题如何破解,需要大家共同来探讨,这其中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粮食体制改革如何进一步深入。应该讲我国几次大的粮食流通改革,大都源于玉米多的情况下才进行的。

  1984年东北玉米出现了严重过剩,90年代末也出现了玉米过剩的情况。那么现在又出现了这一情况,主要是粮食体制改革没有真正改革到位。所以有必要回顾一下我国粮食体制改革的历史。

  建国初期到1953年,我国的粮食体制基本实行的是经营和价格双轨制。1953年以后,实行了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实行了30多年。80年代实行了合同并购。90年代实行“四分开、一完善”和“三项政策、一改革”。但是不管怎么说,困扰我们的粮食体制改革,一直未得到真正解决。

  到了2003年我国粮食供求形势又发生了重大变化。2003年的10月28日和2004年的3月23日,国务院召开了两次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当时的文件和领导讲话,对这一政策的定义是:当粮食供求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国务院决定,对重点短缺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入市收购。当时主要针对的是早稻、晚稻和小麦。后来玉米实行了临储政策。现在看来,近年来的玉米临储价格是偏高的,目前已经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

  上述情况虽然对农民的收益是有好处的,但是对整个粮食体制改革又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现在玉米储不下,卖不出,又受到国外的冲击。特别是近些年来,粮食价格,尤其是玉米价格出现了严重倒挂情况,对国内的玉米产生了严重的冲击。玉米的最大用户是饲料企业,由于价格倒挂,他们就开始大量进口DDGS、高粱、小麦、大麦这些替代产品。在玉米供大与求的情况下,又进口了大量替代产品,进一步加剧了玉米的供求矛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今年或者今后我国玉米购销政策如何调整,是我们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那到底怎么改?目前大家的一个共同看法是适当调低临储价格。但是这个尺度怎么把握?调五分、调一毛,甚至更多?我个人觉得,调多了,不行,调多了对农民收益的冲击影响非常大,另外对国家储备顺价销售也有问题。调少了能不能起作用?我觉得适当的调是有必要的。甚至可分两步走,今年调7-8分,观察一下,明年再调一点。我认为这样做,既积极又稳妥。

  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和看法,现在我国的玉米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所以本次大会组织了各界的人士和专家在一起,共同研究探讨,希望大家积极献言献策,为宏观部门提供参考。

  总之,本次大会请到的专家学者在行业内都是非常有影响的,他们讲演会使大家深受启发,不虚此行。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