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国强:允许国际机构投资者进入国内市场

2014年11月06日 11:30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新形势、新策略、新发展” 2014第九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于11月6日在广州举行。上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吴腾飞 摄)  “新形势、新策略、新发展” 2014第九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于11月6日在广州举行。上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吴腾飞 摄)

  新浪财经讯 由大连商品交易所[微博]和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联合举办的“第九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于2014年11月6日在广州举行。大会以“新形势、新策略、新发展”为主题。新浪财经作为独家门户网络合作伙伴全程图文直播本次大会。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微博]表示我们有两个建议:第一,率先推进豆粕棉花、食糖等与国际市场联动密切品种的国际化,允许国际机构投资者进入国内市场,增加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市场影响力。例如豆粕,从投资者结构看,其产业客户高度国际化,ABCD等国际大型谷物商均深度参与其交易。我们完全可以一种试验来体现,希望证监部门大胆闯一闯,为以后积累经验;第二,创新监管方式,激活黄大豆2号和约。

  以下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讲演实录

  程国强: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强民主任对我隆重的介绍,我们在今年年初有一些沟通,当时我们在两年之前有一个想法,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特别是粮食食品供需结构的变化,我们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国际贸易战略作出重大的调整。在这样一个调整的过程中,怎么样来管理住这样一个风险?特别是在全球结构的变化当中,中国的地位在亚洲越来越重的话,我们怎么样抓住一种机会来参与全球结构的调整,包括我们这样一种交易机制,以及市场结构的变化,我们当时在研究大宗商品的课题,后来说能不能跟大家交流一下。我本人并不是研究期货交易问题的,我们对这个问题高度地关注,我本人从来没有做过期货交易,我是从政策需求角度跟大家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主要跟大家汇报四个情况:一是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我刚才提了一个背景,是我们研究的背景,从中国粮食供需的形势,从中国经济战略角度我们有一些基本的考虑,以及我们研究问题的思考路线;二是全球粮食定价机制的简单回顾,为什么北美能够成为全球的农产品定价中心,我们有个简单地文献梳理;三是中国如果要形成贸易中心我们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四是展望,我们对未来的构想。

  问题的提出。建立全球交易中心或者全球的定价中心国内有很多讨论,尤其是从新世纪初开始,我记得2000年大豆进口突破1000万吨,国内对这个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2004年、2008年大豆价格的波动导致国内压榨行业有了两轮洗牌,很多人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基本上有一个论调持续了十几年,说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为什么还是以人家的价格为基准?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来掌握大豆的定价权?或者中国为什么始终没有定价的话语权?因此,我们在交易中损失惨重,2004年、2008年以及到最近几年的产业重组都归结到这个问题,而产业发展关系到定价问题、交易中心的问题。

  但是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另外一个基点,从2013年开始国家对粮食安全战略进行了升级,去年年底中央提出了新的粮食安全战略提出立足国内、适度进口。本身粮食安全我个人对它的解读有几个方面,对国家粮食是保障机制的方面。还明确了我们保障的路径,特别是粮食按照战略中第一次把适度进口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内涵之一,这是对以往政策的理念方针重大的突破,强调了要积极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资源,有效调剂和补充国内粮食供给。我个人理解,如果要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也就是说如果要把握好立足国内、适度进口要使用包容性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怎么立足国内呢?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这给我们的市场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特别是目标价格补贴的改革。市场一旦自由化以后,风险怎么管控呢?这对我们期货在内的各种管理工具提供了新的挑战。

  我们重点关注的是适度进口,怎么确保新的粮食安全框架下“适度进口”,适度就是要规避一些风险。另外一方面也不应该对全球产生影响,我们在前两轮研究提出实施“五位一体”的全球农业战略,实现持续、稳定、安全的农产品供应网络。这“五位一体”是我们保障新兴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在这个“五位一体”战略中,除了我们说的走出去,以及帮助其他国家提高生产能力,确保他们的供给,解决了他们的粮食安全相当于解决了中国的粮食安全。我们提出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形成全球商品交易中心,这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出发点,之所以要形成全球的交易中心,那就是为了我们在新的国家粮食安全背景下,确保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考量。

  我们觉得现在研究和谋划,或者形成全球大宗商品农产品交易中心,因为我们中国是最大的进口国,根据世贸组织[微博]的统计,2001年开始中国现在是他们统计表上世界农产品进口的第一名,我们是最大的进口国。我们作为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需要有效应对国际市场波动、管理国际风险,是我们战略里面的有机组成部分。还有建立农产品基础网络。

  国际经验的考虑,我们知道的全球定价中心,他们基本上是建立全球的商品平台,包括各种现货、期货中心,资本市场的运作来提升竞争力,特别是证券交易所等在中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世界著名的交易所一直是中国学习的模板,在全球形成了定价机制,通过交易平台的虚拟工具发挥了市场的竞争性作用,他们既掌握了本国已经掌握了资源优势,最终能够提升他们的商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保证了他们的安全。对国家实施粮食安全战略是有新的启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研究这个课题的目的所在。

  现在全球粮食定价机制是怎样的格局呢?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粮食价格的形成大概是两种方式,一种是市场形成机制,经济学的原理一般是供需决定价格,也是市场形成的,但是在很多国家除了市场无形的手之外有很多政府的干预,在定价的时候形成政府的干预机制。比如我们从2005年实施的对水稻、小麦的定价机制,这么多年水稻、小麦的定价不是供需决定的,包括前几年泰国的保护价等,它对整个价格的形成机制做了政策性的安排。我们现在讨论的不是政策干预机制,这需要回归给市场。

  从市场形成机制角度来看,大家所期待的,或者说我们要形成全球定价中心,基本上是通过期货市场,也就是从政策干预,或者从垄断的对立面出发,这是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称最好的工具,既是定价形成的中心,也是避险的中心。

  我们所期待的全球定价中心也就是价格形成中心,是全球交易者共同参与形成的一种市场价格。这对我们中国构建或者形成交易中心提出了一个挑战,现在期货交易所国际化程度是非常低的,它不是全球交易者共同参与的,我们基本上是国内的参与者,这里面有一个悖论,那就是定价中心在哪呢?是不是说定价中心所在的国家或者交易所的决定,它的话语权是不是由所在地的国家说了算?这是我们在研究中一直比较困惑,一直讨论的机制性问题。从100多年接近200多年的农产品交易的机制来看,现在全球已经形成了若干个农产品交易中心,包括我们所说的油脂油料、小麦等。但是我们梳理一下,现在能称得上全球的定价中心,比如我们讨论的油脂油料、大豆,现在我们要看的,或者大家能够借鉴参考的模板CBOT,另外昨天跟大马所张总进行了一些交流,棕榈油已经形成了定价格局,其他的不太成熟,比如菜籽还看不到定价中心,全球有好几个地方在做,但是我们没有公认过这个中心,小麦比较分化,包括稻米等,稻米现在基本上是现货所决定的。

  中国如果要建立全球交易中心,究竟需要怎样的基础性的条件?特别是在我们结构调整或者制度创新的转轨时期,可能借鉴国际的经验看看人家是怎么形成的,这也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因素。现在行业有一些经验,如果要打造新的格局,有人讲农产品是供给来决定的,金属等产品是看需求,现在很多的定价中心在美国,金属在伦敦,伦敦那边是需求所决定的。也给我们也带来了一些启发,如果农产品是供给所决定,它就存在一个悖论,南美是大豆、玉米,尤其是大豆最大的产地之一,为什么影响力比不上美国?这就是中国在今后的10年、20年形成的定价中心、交易中心带来的启示,这样一个格局可能会带来调整,如果南美没有成为决定性因素那是为什么,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

  我们要建立全球影响力的交易中心,我问了一些业内的,我不做这个行业,经常跟业内人员沟通,交易中心建立需要给他一个信心,他有信心来参与,需要透明等,包括相关的金融服务配套的机制性安排,特别是对这种卓越的金融服务体系要求,包括制度性、外汇、货币的国际化程度等,可能都决定着我们能不能够使交易中心成为全球定价中心的基础性条件。

  我们这几天一直在收集,就我们掌握的交易规模的话,假定用数量来决定,你要是全球最大的交易量规模中心,你是不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包括豆粕、白糖、香蕉、玉米,我们好多都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但是实际上这些品种的交易量规模并没有决定我们所在的交易所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定价中心或者交易中心的形成与量有关,但是他又不是唯一的。我们看看为什么100多年来全世界的模范怎么成为我们的模板?怎么觉得他是定价中心的楷模,现在有人讲他是贸易的产地。如果成为全球的交易中心,这些产品必须是贸易的,如果贸易度不高也是不行的,比如大米可贸易性或者政策性干预比较多,可能难以形成定价中心或者避险中心。还有国际化程度高、市场运营规范、信誉良好、交易活跃、市场流动性大,参与度高、金融服务完备等,如果一条一条来对,我们就知道有很多的差距。

  从现在开始到今后的10到20年,可能世界市场都面临新的趋势,随着亚洲市场的崛起,我们估计今后全球市场一体化的特征会越来越明显,全球农产品的定价中心可能会出现分化,我们认为它可能会呈多样化的趋势,待会儿有几个案例能够说明这一点。因此,在今后的10到20年或者是更长的时间,全球农产品的定价中心可能会出现北美亚洲的二元结构,由现在的一元结构改为今后的二元结构,我们现在已经有几个品种显示出这样的特征。

  最近在跟同行业的人研究,我们的商品跟国外商品的市场关联度、价格的相关性,这个结果还没有时间来进行认证,我们发现了一些规律,中国有一些品种跟国外主要商品交易所价格是高度的一致,特别像豆粕、白糖,包括棉花等品种,相关性已经达到80%,有的达到90%以上。根据大商所提供的2003年到2013年10年数据的分析,应该说豆粕走势相关程度已经达到0.9以上。我们中间也做了一个研究,如果说美国的豆粕或者大豆标的物主要是美豆,我们把相关系数不同季度1、4月份做一次、2、3月份做一次,现在结果不是太理想,我们用的样本太小,如果把最近10年的样本拿来做,很可能1、4月份和2、3月份判断是高度一致的,我们的产品可能更能够代表全球市场的特征。

  我们有一个结论,根据全球的经验,加上我们现在所面临新的结构调整形势,如果说国内主要的农产品完全把它交给市场,取消政策对它的干预,实现市场化。在加上国际化的程度,也就是可贸易的程度越来越高的话,完全可能跟国际市场接轨,对国际市场形成重要的影响,这也意味着我们有形成全球交易的基础和前提,在前后的10年、20年,我们可能会改变一个格局,过去20-3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农产品可以供给,今后10到2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可能会出现投资导向的影子性的影响因素,结构从一元化向二元化转向。再加上市场体系,如果我们走向市场成熟,我们完全可以形成全球的交易中心。

  我刚才提的豆粕,现在大商所的豆粕,或者今后白糖、棉花等,豆粕可能会反映美国和南美大豆的形势,可能会比CBOT的大豆更能够反映全球的价格形式机制,这种定价二元化格局就形成了,现在豆粕对CBOT的价格也有引导作用,在不久将来随着交易机制、规范完成二元结构是可以形成的。

  我刚才非常高兴地听到了大商所正强老总提到的他们对黄豆2号的期待,我们觉得它如果被激活起动,它跟豆粕一样,豆粕是个替代品,如果它能够激活大豆的话,更能体现南美市场,我们有期待,也有信心成为全球化市场定价中心多元化的重点试点。

  如果要形成全球交易中心我们目前有哪些挑战?在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的背景下,形成和建立基于风险管理和商业影响力和全球交易中心,中国虽然具有基础和潜力,但目前仍然许多问题。

  市场规模和结构性的问题刚才大商所做了一些介绍,我也做了一些研究,我不展开,因为这个问题大家很清楚,包括我们规模比较小、结构不合理。我们全球的价格形成是全球交易者共同参与形成价格的地方,我们现在没有全球的参与者,都是国内参与者,应该说规模比较小,结构也不太合理。加上发展的初期有一些结构分化的现象,比如自然人比较多,法人比例还比较低,现在据说几个交易所都在改革,都在推动机构交易者,在政策上都需要进行一些改革。

  现在期货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对它的需求,有一个指标,现在业内讨论比较多,期现的配比程度我们比美国差了10倍,假定10倍赶上来,我们期货空间有多大?这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我们对中国形成全球交易中心的信心所在。刚才我听到正强老总的介绍,服务实体经济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这么提的原因何在?我们的空间还非常大。还有避险的工具太少,大家可用的策略不多,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发展的空间。

  还有一个重要的缺陷是现在我们国际化水平低,美国期货市场的会员来自世界各地,期货交易所注册会员中,外国会员占25%以上。香港的期货交易所、海外投资占到25%左右。新加坡国际交易所的会员绝大多数都来自国外,然后再看看我们,你就知道空间有多大。还有市场规则、监管手段方法还需要完善,这个完善就是国际化的过程。包括我们现在存在的投机现象等,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是可以改进的,基本性是政策环境和制度安排。我们通过立足国内怎么保护农民的积极性有个策略问题,今后政策改革的方向既要保证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同时还不扭曲市场,我们相信通过对大豆、棉花的试点可以让我们看到刚才所说的政策趋向,既能够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农民的利益,同时还不扭曲市场,在这样一个政策框架下,对我们国内的市场战略市场带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现在的期货工具应该是重要的选择,这几年大商所做了很多试验,怎么鼓励种植大户来参与套保等。

  还有制度安排,限制境外投资者,人民币国际化,如果都参与钱怎么算,外汇管制问题,还有技术性的措施,比如对某个问题不同的看法,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影响市场发展的制度性的因素。

  这些问题和挑战正好是我们形成全球交易中心巨大的潜力,这些如果能够调整的话,假定我们想象现在跟北美建立市场所有的规则都一样,中国的潜力有多大?我觉得这是可以期待的。今后如果让我展望,我认为全球市场会出现一体化的趋势。对于中国来讲,我们如果要形成全球交易中心,就需要从市场结构、监管和政策制度上加强改革创新,我们能够做到从政策需求角度来看,要发挥优势、突出重点、风险可控、分步推进。可能的前景,全球市场一体化、定价中心多元化,今后亚洲,有可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商业影响力的全球交易中心。

  展望,近期趋势,粮食市场化、国际化,对风险管控、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易中心提出更加紧迫的需求。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将促进全球粮食市场和中国粮食市场将逐渐互联互通、融为一体。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将逐步减少对市场的扭曲,促进粮食市场化。必须抓紧推进重点品种期货交易的国际化,实现“全球市场一体化、定价中心多元化”,为今后形成全球交易中心积累经验。

  我们有两个建议:第一,率先推进豆粕、棉花、食糖等与国际市场联动密切品种的国际化,允许国际机构投资者进入国内市场,增加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市场影响力。例如豆粕,从投资者结构看,其产业客户高度国际化,ABCD等国际大型谷物商均深度参与其交易。我们完全可以一种试验来体现,希望证监部门大胆闯一闯,为以后积累经验;第二,创新监管方式,激活黄大豆2号和约。我们所看到的如果激活起来了,它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前面我们所分析的,它是把美国的大豆、南美的大豆集中起来反映它的商业价值和市场潜力,如果它能够被激活,可能会成为全球定价中心的标杆性产品,相对来讲如果黄大豆2号活跃起来,对国内的加工企业、对国内的企业意义非常深远,因为它回避了运输、汇率等各种风险,国内的相关部门要研究这个问题。我觉得它的意义可能比豆粕更为广泛,可能会突破我们在制度安排、在技术问题上形成新的创新格局,这是我们近期要探讨的。目的很简单,要促进市场的一体化,形成定价中心的多元化。

  长期趋势,从目前增长的态势来看,现在中国正在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预期会有几个比较大的结构性和制度性的变化,在不远的将来国际机构投资者全面参与、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取消外汇管制、金融服务便捷安全,市场规则、监管方式国际化,我们觉得长期来看目前以及今后10年在实现“全球市场一体化、定价中心多元化”的基础上,亚洲、特别是中国有可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商业影响力的交易中心。

  以上是我的观点,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文章关键词: 油脂油脂大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江西高官女婿造假8年跨省任8职 对抗调查
  • 体育欧冠-梅西平纪录巴萨2-0 9人曼城1-2
  • 娱乐赵本山娇妻携龙凤胎4年前移居新加坡
  • 财经江苏首富自称在看守所连方便面都吃不上
  • 科技电商网售玩具鞋类等产品不合格率超30%
  • 博客杨澜声明:加入美国国籍等消息不实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生穿黑丝配高跟上课 学生称不瞌睡(图)
  • 李迅雷:如何让你的研究入木三分
  • 吴国平:中国版马歇尔激发中期行情
  • 齐俊杰:坑死大妈不偿命的黄金
  • 水皮:李克强总理想听什么声音?
  • 张明:QE退出对中国经济直接冲击有限
  • 易宪容:俄罗斯或成全球危机黑天鹅
  • 徐斌:全面降准降息可能性急剧增大
  • 叶檀: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成功之路
  • 朱大鸣:楼市最大风险不是美国收水
  • 冉学东:中国马歇尔计划与四万亿外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