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市政策稳粮价 稻花香里说丰年

2014年10月24日 03:0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微博 收藏本文     

  □本报实习记者 叶斯琦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又到了新季稻谷上市的季节,作为全国60%人口的主食,稻米的种植情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人民生活和国家粮食安全。分析人士指出,今年多数地区稻谷丰产,托市政策可能稳中推涨粮价。值得注意的是,业内人士认为,稻谷类期货品种可以进一步提升稻谷市场的稳定性,不过其活跃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托市政策可能稳中推涨

  稻米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品种之一,截至2013年底,我国稻谷年产量约为2亿吨,折合大米产量为1.4亿吨左右,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和世界稻谷总产量的30%。

  “近期我国大部分地区新季稻谷已经上市,多数地区稻谷丰产。以黑龙江圆粒稻谷为例,亩产约为1200-1400斤。不过,受局部地区种植面积减少的影响,预计今年稻谷总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卓创资讯稻米分析师黄晓甜指出,价格方面,今年我国稻谷价格较去年普遍上涨,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格上涨,粳稻谷收购价格由1.50元/斤上涨到1.55元/斤,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格由1.35元/斤上涨到1.38元/斤;另一方面,米厂、粮商、代储企业收购积极性较高。

  资料显示,自9月26日起,安徽、四川两省率先启动2014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湖北省在28日启动预案,河南信阳、南阳、驻马店等3个地市29日启动预案。10月10日,江苏省也启动托市收购预案。据统计,截至10月15日,湖北、安徽等12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484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70万吨。今年稻谷托市政策规定,每百斤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为132元、135元和155元,较去年分别提高2元、3元和5元。

  分析人士指出,托市收购是当稻米市场价格低于国家规定最低收购价时,由国家指定的企业按最低收购价挂牌收购,非国家指定企业可随行就市收购,目的是稳定市场粮价、保护农民利益。由于今年中晚稻收获期有所推迟,托市收购启动日期也相应延后,加上农户惜售心理等因素影响,当前收购进度略慢于去年同期。今年各地粮库收购较为积极,因此托市政策必将对稻谷价格起到托底作用,甚至稳中推涨。

  期货工具尚需普及

  当前,早稻、晚稻和粳稻等稻谷类期货品种已经上市,不过市场表现并不活跃。以昨日行情为例,晚稻主力合约1501成交134手,早稻主力合约1501成交120手,而粳稻主力合约1501甚至没有成交量。

  “目前稻谷期货交易不活跃,晚籼稻期货市场也在收缩,主要原因是市场对期货知识了解不足,对如何使用期货进行稻谷交易还不熟悉。目前市场上稻谷买卖大多习惯就近进行现货交易,有些米厂甚至采取给附近农户打白条的办法买粮。如果要推行期货交易,显然需要改变这一习惯。”黄晓甜认为,提高期货市场活跃度,主要还要各地进行期货知识宣传,同时使期货交割更为便捷,使买卖双方感受到期货工具的好处。

  展望后市,生意社认为,后市稻谷市场的利多因素主要有三点。首先,托市政策直接支撑,下跌动力不大。其次,农户惜售心理有所抬头。2013年稻谷三大品种启动托市收购,农户售粮踊跃,致使后期中晚稻市场流通粮源偏紧,今年二季度以来陈稻市场稳步走高,价格刷新历史纪录。受此示范效应影响,今年农户惜售心理将会有所增强,盲目出售稻谷现象下降。第三,国有企业收购能力提升。由于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空前增强,近两三年国有粮食企业将新增5000万吨收购能力。

  分析人士普遍表示,在政策面和供需面多重利多因素支撑下,春节前全国稻谷价格或延续稳上涨态势。(本系列完)

文章关键词: 收购期货粮食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国内政法委工作升格为由总书记直接分管
  • 体育舜天鲁能会师足协杯决赛 国足返亚洲前10
  • 娱乐成龙谈子吸毒:我不称职 求别伤害林凤娇
  • 财经上燃陷资金链危局 油贸商或步钢贸商后尘
  • 科技苹果公司CEO库克的“中国梦”
  • 博客日本就慰安妇问题自打耳光为了啥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生体检被要求脱光上半身 国考热职
  • 许一力:沪港通问题关键在资本利得税
  • 洪榕:四中全会公报解读
  • 叶檀:退市制度的敌人
  • 傅蔚冈:阿狗阿猫正在离开房地产
  • 钮文新:互联网金融不要冲动
  • 肖磊: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最关键阶段
  • 马跃成:短期内房价下行趋势难逆转
  • 徐斌:稳住局面再“削藩”
  • 牛刀:美元再掀一轮巨浪
  • 叶檀:沪港通未必能带来A股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