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试点即将满一周年,期货风险管理业务已取得较大进展。截至目前,完成备案的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增至20家,其中有13家公司已开展相关业务,开始推出定制产品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在12月3日至4日举行的第9届中国国际期货大会上,由金瑞期货等三家期货公司承办的“风险管理服务”分论坛受到业界关注,该分论坛对期货子公司风险管理业务进行深入探讨。
风险管理定制产品迈步
在“风险管理服务”分论坛上,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侯苏庆中透露,截至目前,已经有20家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完成了备案,13家公司完成了相关业务的开展。
根据中期协一年前颁布的期货公司设立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试点意见,风险管理子公司可提供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定价服务、基差交易四项试点业务。侯苏庆表示,经过一年努力,风险管理子公司在基差交易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了良好开端。在定价服务方面,金瑞期货在有色金属领域做出了探索,为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出了定制的解决方案。
侯苏庆还透露,目前期权的研究工作正在抓紧进行,有可能在明年推出。与此同时,场外衍生品也在积极探索研究之中,这一领域的发展潜力很大。他表示,如何更好地利用创新工具,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服务,是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金瑞期货总经理卢赣平表示,十八大三中全会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力度空前,对期货行业会有巨大的推动。亚洲投资者协会风险管理执行董事陆晨则表示,企业运营的不变主题是关于风险的配置,在任何时候,企业的回报率都跟企业的风险息息相关,金融衍生品将在整个企业风险控制中起非常大的作用。
业务发展有待提速
业内人士表示,期货风险管理业务的进展还有待提速。目前该业务的发展仍受限于法律、政策、人才等因素。
据了解,在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层面,目前缺乏一个针对仓单服务、基差交易、合作套保、定价服务的业务操作指引,以及与相关业务配套的财务、税务处理特别规定。风险管理子公司基于四大业务而设计的个性化场外衍生产品,因相关法律法规认定的限制或缺失,面临着较大的法律风险。
一位期货公司高管表示,在目前的业务框架体系内,碰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法律认可的问题。由于目前没有详细的操作指引,参与者在法律方面以及会计处理方面难以“摸着石头过河”。
参加分论坛的期货业人士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能继续优化持仓限额、套保和仓单等相关制度规则,建立风险管理子公司与现货企业的交流机制,加强相关业务的培训和交流,为这项创新业务提供更优越的成长环境。(潘玉蓉)(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