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期货业协会、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于2013年12月3日至4日在深圳举行。大会以“开放创新·合作共赢”为主题。新浪财经作为独家门户网络合作伙伴全程图文直播本次大会。
以下为开放环境下交易所改革与创新论坛实录
主持人:感谢境外嘉宾的精彩发言,进入交易所圆桌论坛第二个主题,开放环境下的交易所改革与创新,有请: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谢伟先生;
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杨勇平女士;
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杨迈军先生;
郑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张凡先生;
大连商品交易所[微博]理事长刘兴强先生;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董事长,张慎峰先生;
郑学勤:各位老总大家都熟悉,不介绍了。首先介绍一下原油期货什么时候会出来?
杨迈军:非常高兴参加一年一度的期货大会,非常感谢大家关心石油期货,刚才姜洋副主席讲到了这方面的情况,我想和大家所介绍的情况差不多,国民经济的血液,大概到今年对石油的国际依存度在60%左右,中国作为石油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迫切需要在这个领域有一个反映中国供求因素的期货市场,来为我们石油行业提供服务。借助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的优势,上海期货交易所在证监会要求之下,我们积极在上海自贸区注册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这方面的工作正在积极推进,证监会牵头和国务院相关部委正在积极研究相关的开展国际性原油期货交易的最重要的因素,上海期货交易所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在积极开展交易的所有准备工作,我们想上下积极性都能够很好的结合起来,能够尽快的完成准备,从上海期货交易所来说,我们希望能在未来几个月当中完成具体的准备工作,国家的相关政策,在三中全会东风的推动下能够尽快出台,能够尽快的开展这方面的交易。
郑学勤:石油期货一定是中国一大亮点,美国2020年基本石油自给了,寻找价格是至关重要的事情,这一点要仰仗杨总的期货交易所。张总,问你一个问题,很多人提这个事,现在期货事业发展很快,产品推出很多,期货保证金的提高没有按比例提高,这个当然有一个培养过程,很多人说钱进了中金所的股指交易,您谈谈吧。
张慎峰:前一段时间我们和投资者座谈,主要是担心是不是股指期货,以及金融期货分流了股市的资金问题。郑总问的问题是今年期货品种上市非常多,资金没有同比例的增长,这个现象确实存在。今年上市的期货品种就好像今年参加大会的人员一样是最多的一年,今年上市10个品种,很多会员都在反映,星期天就没有休息,天天都在加班,不胜其累。静态来看保证金在一定时间之内数量是相对固定的,保证金的总量一定是同比例、同时间与期货品种等比例的增加,我感觉是不现实的。但是对待这样一个现象,在我们引起关注、引起重视的同时不一定过于担心,这个现象是我们长期以来期盼的结果,是市场化加速,市场管制放松,适应实体经济和现货市场的需求必然出现的一个局面,这是第一个。第二,为什么说不用过于担心呢?各品种之间风险属性、投资者结构本身的知识经验、资金门槛都有相对固定的状态,他们风格各异。以股指期货为例,股指期货大的数据是200亿的资金,200亿是什么概念?1/10的保证金创造了1/2的交易量,昨天为止在四家期货交易所是52.71%,还是管制比较严,12%的保证金,比国际平均水平高一倍。国债期货现在只用了3000万,创造的交易量到昨天为止是平均46亿,我想他们的功能属性各不相同,因此对这个问题不要过于担心。各个期货品种之间的功能是一个相互促进、负荷增长的态势,提出了新目标和任务,对这个现象不担心并不代表我们不作为,需要期货市场的各方共同努力证实、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说第一个,产品推得多是否适应实体经济与现货市场的要求?是否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这里面有一个,我们如何做深做细做精老品种的问题。前段时间姜主席召开座谈会找大家探讨这个问题,要我们充分认识解决这个问题,刚才提到了教育、教育、再教育,姜主席说这个问题大家要答声说、勤吆喝,把产业链充分延展,开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股指期货上市之后把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大量的机构投资者有避险需求的尽快引入进来,增加总量的资金供应,这是一个。第二,对品种的选择要做到优生优育,不能只管生不管育,这是一个。第三,还有一个问题,市场各方共同为了维护这个市场,创造一个共同繁荣的期货市场的生态,我们本着放松管制、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原则,包括降低保证金的比例,不能提出新的组合保证金,引入新的做市商,降低收费标准以及降低会员与客户的成本,共同提升成本效率和资金的使用效率。解决这个问题肯定不能靠一个方子吃药,希望期货市场的相关各方共同努力。对待这个问题不应该是一个大的问题,随着各方长期持续的问题,这个问题肯定会创造一个共同繁荣的局面。
郑学勤:当中肯定有个体投资,机构进来套保,主要力量越来越朝基金、指数转,三大类投资者,国内基本上只有一类,刘总你们的交易所准备挂牌ETF,这些产品慢慢在国外推出,帮助没有高深的期权知识也能享受期权市场收益的产品会逐步、逐步推出,包括资管放开以后,尽管现在是一对一,慢慢会一对多。国外也是一样的,不能指望生产机构每个人都懂得做期权是不可能的。这有一个培养过程,在美国是一样,张总说得对。刘总,姜主席在武汉的时候讲了要推农产品期权,为农产品服务,大商所做了很多工作,您能不能谈谈进展?
刘兴强:谢谢郑总,大连商品交易所对于期权工作的研究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进行了9年了,9年磨一剑,其实我们花的功夫也不小。期权作为一个比较复杂的交易工具,要把它推出来,从理论上、技术上,市场接受程度上,实际上各方面要达成共识的新的金融工具。目前的进程是什么样呢?大连商品交易所研究了9年,从去年开始我们开展了仿真交易,开始从交易所所内的仿真交易推广到部分会员交易,还有全体会员交易,会员仿真交易我们参与的已经有115家。我们进行仿真交易以来进行了全市场的仿真交易,到明年5月份我们认为期权达到可以实际推出的时候了。当然,到明年5月份究竟能不能推出来?还有一个法规、规则和市场接受的问题,我们期盼到明年5月份期权能够在我们的期货市场上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郑学勤:谢谢,郑商所是研究期权最老的加以所,系统方面一直不断地改进,期权和程序化交易、量化交易比较接近,我们最近看到股市、期货市场当中,特别从国外回来的一批量化工程的人不断地做程序,对交易所和监管提出了新要求,张总能不能谈谈从程序化交易来说郑州交易所是怎么应对的?
张凡:郑总这个问题问到我,我还真的挺突然的。要说起自己交易所的产品、品种,这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无论说老大、老二、老三都如数家珍。由于在程序化交易的市场实践方面我们确实还比较欠缺,所以这个问题我回答起来比较生疏,现在要提给港交所的李小加总裁,没准他的回答会让大家满意。好在我刚刚在休息的时候和证监会信息中心的张主任,和谢总聊了这件事,他们两个的观点是这样,张主任讲程序化交易这个事是好事,现在中国市场也有了程序化交易的出现,说明我们的市场发展了,这是一件好事,有容纳程序化交易的市场空间了。谢总的话是什么呢?他说这是一个烦事,挺烦的,弄不好还真出事,你可能深有体会。我觉得把他们俩的观点结合起来可能就是我的基本看法了,程序化交易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市场现象,无论你是正视它还是忽视它,它都客观存在,所以我们要以端正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大家知道程序化交易这个东西在短时间内会产生大量的、高速的交易指令,除了积极的一方面之外需要重视,一个是风险,由于短时间内产生大量、高速的交易指令容易引起市场行情瞬间的波动,以及由于聚集风险的时间比较短,突发性市场风险也会大大增强,这是要注意的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这种大量的交易指令会占用大部分的系统资源,以及它通过一些比较高的技术手段能够更多、更快的获取一些市场的报价信息,对一般的投资人来讲恐怕就存在着市场交易的不公平,所以这两点是必须要加以注意的。
我只能简单从郑商所近一、两年的市场一线监管实践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怎么处理的。第一,不断调整和完善流控策略,交易所对程序化交易采取的是对席位每秒委托的下单笔数实行策略控制,接下来我们也会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不断地研究程序化交易自身的特点,来不断地完善我们的流控策略,这是第一。第二,要加强市场信息发布的管理,从交易所发布的报价信息的深度和发布的时延都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尽可能让所有市场参与者都能够参与公平的市场交易,在信息管理方面是需要加强的。第三,在技术系统监控方面也要做文章,通过数据分析和追踪机制,要合理的设定一些技术的指标罚值,根据市场情况变化进行调查,以便及时发现市场的异常交易现象,及时纠偏。对现在一些风控制度、交易制度和技术规范的管理也要重新梳理和加强,特别对异常交易一旦出现之后所产生的后果要有明确的处置原则,这恐怕在今后如何更好的适应程序化交易发展过程当中所需要注意和加强的。总之我前面说的,对程序化交易问题我们要以端正的姿态对待它,顺应市场发展的大趋势,让它能够积极发挥作用的同时,通过交易所一线的市场监管来规避可能产生的市场风险和不公平交易的现象,以更好的促进市场的发展,谢谢。
主持人:交易越来越快这是挡不了的趋势,现在交易所讲的速度都是百万分之一秒,交易所为了避免电子,从芝加哥到纽约的物理性距离,不得不把交易所主机直接搬到纽约,这个速度快早晚会影响到国内。张总讲的是程序化交易和高频交易的两个关键点,要保证市场的公平性,香港在这方面控制也比较全面。接下来请教股票交易所的两位老总,这3-4年内期权交易在全世界的数量,就合约数每年超过期货交易,虽然韩国把5手变1手,变成大合约依然超过,这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单股期权的交易,单股期权由股票交易所筹备。国内证券交易所从来没有衍生品,交易衍生品的目的是什么?第二,如何进行衍生品交易的监管?第三,因为我们在座的都是期货公司,同样是衍生品,单股交易对衍生品期货公司带来什么好处?或者只是券商可以交易?
杨勇平:问两位股票交易所的老总,一听这个称呼觉得特别有趣,通常我们提到的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这个称呼反映了一种客观现象,李小加总裁提到了证券交易所通常还是一个传统的股票交易所,我们交易的产品主要还是股票交易,股票产品占大头,债券占很小,衍生品几乎没有,要么改变单边市,要么涨,要么跌,今后如果发展衍生品,以后投资者肯定会有更多的投资组合,作为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或者机构投资者也能够有一些对冲风险的工具,这肯定是一个好事情,也是发展方向,我们也在积极努力。
但是发展衍生品,衍生品的特点是肯定要关注的。上一场讨论把这个问题直接、间接的回答了,这本身就是高杠杆、高风险的规矩,虽然是可以规避风险、管理风险的工具,但本身也容易被操纵或产生内幕交易、异常交易,这一块的创新必须和监管同步进行,和风险防范同步进行。我们在之前讨论的时候,在所内讨论这项工作的有一个同事提出来,如果是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不跟监控系统相配套,相当于开了一辆没有刹车的汽车在上路,风险非常之大。既然要搞这一块,相应的监管系统的上线肯定要做准备的,监管指标以及监管制度,还有晓灵主任讲到的证券立法都要上去,这样保证整个市场层次更多,也能有一个健康平稳的发展,谢谢。
谢伟:主持人给了我们三个题目,首先第一个是证券交易所从来没有做衍生品交易,目的是因为什么?这个题目我想说中国衍生品大家记忆中最深刻的例子就在上交所发生的,做过衍生品,90年代在上交所就有国债期货,做衍生品方面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只不过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已经做少了。2000年以后我们也有股改权证,带有衍生品性质,上交所从战略定位为什么要涉足衍生品?有几个原因?一是上交所的战略定位,定位为国际一流的证券交易所,作为国际一流的证券交易所没有衍生品交易是不可想象的,从各方面来说没有衍生品就少了一条腿,走起来会很慢。从世界发展趋势来看也需要有衍生品作为交易所的战略布局。二是从金融本身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来看我们也需要有衍生品,金融本来就是为投融资双方提供交易的平台,为投融资双方服务的,灵魂就是高效和低成本,大家知道衍生品在价格发现和运行成本高很多,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作为金融核心灵魂来考虑,我们也要把衍生品这一块做起来。第三,我们考虑作为创新,刚才和国际交易所同行在讨论的问题,小加也说了,大家普遍关心创新过渡,他们关心创新过渡以后带来的风险是什么?这些是国际同行普遍讨论的问题。我们感觉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下不是创新过渡,而是创新不足。因为我们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做了很多事情我们感觉还是没有做完,远远没有达到市场所需要我们做的程度。举一个最小的例子,现在说结算效率要提高,结算效率要提高就把场外交易放到场内做结算,提高效率。最近我们和上海黄金交易所联手推了黄金ETF,产品已经推出了,从整个交易安排来说可以T+0申购,买完黄金生成ETF的份额,T+0卖出,这样已经很高效了,用现金买黄金实物,置换成ETF,这个钱在证券公司里面,不能当天回到黄金交易所市场上。如果中介机构在这中间,两个交易所互认,大家交收实际时点是T+1,提高资金效率。这太容易做了,只要中间设一个结算服务中心就可以把问题解决。在国际流行做法上我们还有很多障碍,各个方面需要突破,从创新来说我们是严重的不足。
从上交所来说,现在个股期权的准备情况已经在各个层面开展,在规则层面,会里的统一领导下把规则已经定位了,会里会发期权管理办法,两个交易所和登记公司会发交易规则和结算规则,下面还有具体的指南做这样一些业务。另一块是从技术开发,从技术开发我们去年已经做了模拟系统,今年我们已经在部署权证的模拟交易系统,就是按实际的交易系统做的,从证券公司、市场准备情况来看技术系统已经基本就绪。投资者教育是大家刚才提到的很大的问题,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场培训,模拟交易以后还会进一步把策略进行市场的培训,这大概是一个基本的情况。
刚才说到第二个问题,怎么加强监管?我们在近期的研究中发现期货和现货的监管,从总体思路上来说是不一样的,要彻底跳出现货监管的思路,要完全适合期货本身运行的特点。总体来说我们从三个方面在研究,事前、事中和事后。事前有限制性措施、投资准入的条款。事中有限制开仓和保证金管理的措施,后期有强制平仓的安排。这个系列参照了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参照了国内期货交易所在这方面的通行做法。真正是不是有效?感觉要实战以后才能说是有效还是无效的,根据实战以后才能调整我们的监管策略。
最后,期货公司怎么参与?期货公司怎么参与,我们在交易所个股期权业务设计之初就和会里汇报的时候已经说了,从交易所层面来说欢迎期货公司参加证券交易所的个股期权业务。现在制度安排有两个可选项,一个做代理,代理从各方面来说,期货交易所做个股期权的资格、许可没有问题,做代理是最简单的,之前感觉期货公司参与业务量比较小,成本比较高。制度安排另一块是直接参与交易所的交易,作为交易所的特别会员等等。我们调研过程中通过期货业协会做了一个调研,很多期货公司普遍反映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希望直接参与场内交易,这是我们掌握的基本情况,大家觉得这是以后的发展方向。我们积极准备着手让期货公司怎么直接参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个股期权的交易。大概是这样的安排,从三方面去做:一是业务准备马上和证券公司同步开展;技术准备发布一些技术接口准备,最后是制度安排,制度安排以什么样的形式参加到交易所来?作为一个专题正在积极研究。
郑学勤:谢谢,中期协也在讨论,国内没有发展水平,但有这个需要,场外市场不断出现。各位老总愿不愿意谈一谈你们对场内市场、场外市场的关系怎么发展?你们怎么和他们竞争、合作?愿意谈谈这个问题吗?
刘兴强: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两个市场的融合、互相补充是一个大的趋势,其实把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截然分开,把两个市场分割起来说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从我个人的看法,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实际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吴主任今天参加了我们的会议,我注意到吴主任自始至终在现场,我觉得这个机会非常好。现在我们的市场建设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呢?一个是市场的割裂,本来是一个整体市场,认为各个部门的分工不一样、管得不一样,搞得七分八裂的,各管一块,要通过期货立法把这个市场统一起来,我觉得已经刻不容缓。我非常赞成刚才吴主任做的发言,而且已经把《期货法》的立法提到议事日程上了。实际上现在的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证券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唯一没有一个法律来规范的市场是期货市场,期货已经进行了20年了,现在还没有一部法规来对它进行规范,进行指引,是严重滞后于市场发展需求的,所以立法要加快。因此我们代表市场上的人,代表交易所呼吁吴主任尽快把《期货法》立法能够启动起来。十二届人大常委会把《期货法》列入立法计划,能够尽快推出对整个市场的发展,对它的规范性、统一市场形成都是非常紧迫的。
再回到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现在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基本上连不起来,一些地方和电子市场搞的是场外市场,刚才小加搞了一个OTC市场,全球各大交易所都有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怎么融合的机制,现在我们怎么样发挥期货交易所在技术、人才、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优势,能够场外市场和场内市场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条路已经到了非走不可的地步了。包括我们现在上的品种,我深切感受到农产品、玉米、大豆,玉米、大豆本来跟CME相比我们的交易量不低,大连商品交易所上的几个品种都是国际上很有影响力的品种,像大豆今年出口量超过6000万吨;交易的棕榈油去年进口700万吨,超过整个欧盟和美国的消费量;铁矿石进口7.4亿吨,占全球贸易量的64%-65%,这几个大宗商品的交易都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我们现在感觉到什么问题呢?期货品种的标准化和市场多层次、多样性分不开。像玉米,大连做的是东北玉米,现在河北、山东跟你的标准不一样,现货贸易商在这里面按照大连商品交易所做的标准跟他的需求不一样,因此需要场内市场的合约和场外市场多层次的报价合约相配套,整个市场的覆盖面对产业的影响力才会更加深入、更加广泛,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引导对场外市场的传递,满足企业各方面的需求,我觉得这非常重要。包括铁矿石,我们的铁矿石是62度的,还有64度、58度、60度的,你没有一个场外报价系统的支持来交易,光是60度的含铁粉的量是很难覆盖到各个企业不同的需求。
因此我认为场外市场和场内市场统一、互相补充是市场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的一个必然,我们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法制上,包括规则上,都使这两个市场能够统一起来,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大连商品交易所对于建立多层次市场我们也研究了一、两年,其实我们认为十八大提出的发展多层次市场,包括三中全会做出了决议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而且把多层次市场的建设作为一个重点工作提出来,也是作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重要环节,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下来我们再多层次市场的建设上也会按照中央和国家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推进,我们也希望有更好的环境来支持两个市场的融合,谢谢。
郑学勤:谢谢,我提一下国外场内、场外市场之分,国外是偶然的产物,2002年现货改革法,他们推自由市场,这些东西就不归《期货法》管。所谓场外市场不受证监会监管的市场,这回到吴主任今天讲的《期货法》,在美国《期货法》是一部大法,今天吴主任讲的有一点点到要害,不能当成交易所规则,而是大法,全国范围内不管在什么地方做期货都归《期货法》管。CFTC是监管《商品期货法》的监管机构,都归CFTC管阻碍创新,所以就撇出去了。不归管,交易所交易之外这是一个概念,《期货法》又是一个概念,美国两个概念是一致的。有一个非常明确,无论谁管,社会透明要强调。所谓的金融危机就是生产大量产品,在国内影子银行和国外影子银行不是一个概念,国内如果定《期货法》,即使定在场外市场、交易所市场是一个概念,定到《期货法》管理市场之外还是一个概念。交易所市场管不了所有产品的,至少在目前来讲。
张凡:场内、场外市场,总之在商品市场上我觉得现货、期货市场都是很客观的,把现货、大宗商品市场,中远期和期货市场有机的结合,这是市场发展的方向。其实我们讲期现结合,并不是说什么都没有做,你拿郑商所来讲,我们和全国棉花交易中心的仓单方面,在期转现都是我们的特色,总之现在还不够。主持人提到的问题能够更好的让期现结合,更好的建设多层次产品市场更能够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杨迈军:我个人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觉得要区别多层次市场和场外交易这两个概念,我们通常理解场外市场的交易是发生在大的专业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大的专业投资者之间的,为了他们特殊的风险管理和需求而量身订制的交易。这种交易是OTC交易,在过去普遍认为对这样的市场不需要给予太多的监管和管制,因为它发生在专业性很强,风险承受能力很强,投资技能和风险控制都很强的交易对手之间。但是最近国际市场,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我们看到很多风险恰恰是出在这个领域,对市场监管的要求,刚才郑总提到的透明性以及对它的合约,特别是清算的风险管理可能就要求很高。
第二个问题,我们所说的场内交易是指集中竞价的、标准合同的交易,还可以通过经纪商对一般的投资者进行代理的交易。这样一种场所应该在监管部门的监管之下的。所以我们现在可能要把多层次市场,就是说我们中国的期货交易在证监会监管的交易场所之外,现在我们很多地方的交易所实际在进行的不是场外交易,实际上进行的是场内交易。所以我认为可能把这两个概念分清楚,就回到了我们今天吴主任讲的这个问题,可能要对交易产品的性质,以及它的监管分工,相关的制度可能需要做出相应的、比较明确的规定。但是我同意几位老总的意见,我们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从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关系,我们大家都知道它都是一个从现货市场逐步市场化,逐步集约化、规模化,然后产生了这样的需求,所以从远期到各种各样的风险管理的需求再产生了标准化的合同,再到场内的交易,这样一个基本的市场规律我们必须尊重,我们必须顺应这样的趋势。所以从上海期货交易所来说也在积极的学习、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认为在发展多层次市场,在促进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的结合,促进期现结合方面上海期货交易所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我们可以利用最近20年充满曲折又充满创新市场经验当中更好的促进期现结合的多层次市场的发展。另外在IT技术的输出和清算方面提供服务,同时还需要在国家统一统筹组织和领导之下,各交易所和地方政府共同研究、推进法规体系的建设,来厘清刚才所说的这些问题和关系,这是我们市场能够发展好的基础。这是我的基本意见。
郑学勤:张总你有补充吗?
张慎峰:上周末为止国债期货参与过期货交易1万人,平均日交易量是4900万手,交易金额46亿,持仓量39亿,3900手。目前整体指标非常好,目前为止基差1.6毛,与十年期美国国债期货基本相当,他们是1.7毛,相当于我们的价格没有走偏,成交量86%都集中在主力合约,12月合约进入交割期了,还有明年3月、6月,交易量集中在主力合约。二是功能逐步显现,促进现货市场的流动,这一个半月下来整体上与之相对应最便宜可交割券里,现货流动买卖增加了6.7亿,也就是说我们提升了现货流通量是37%,服务于现货市场的功能逐步显现。还有保值避险,虽然参与没有那么多机构,债券价格下跌了2.55%,也就是说全部银行持债4、5万亿,按照这个测算价值应该在1200至1500亿之间,全部介入保值避险功能还是比较明显的。
当然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因为产品,刚才谢总谈到了曾经有过前科,害怕出风险,所以把保证金提得比较高,会员和客户都有强烈的呼吁,要求尽快降低保证金,国债做组合保证金一系列,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措施。我们也呼吁大机构进来,毕竟是专业机构投资者市场,真正起到服务于现货市场、实体经济的作用。
郑学勤:张总说这个事我问问两位证券交易所的老总,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有效的国债回报率的曲线,这取决于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市场国内都在银行间市场,在美国最近金融机构建立债券平台非常、非常活跃,不但是交易所,纳斯达克[微博]买了一个交易平台,像高盛都在建公司债券的交易平台。两个证券交易所有什么打算、设想、做法?
谢伟:整个债券市场在国内主力还是在银行间市场,两个交易所加起来大概5%左右,前几年只有3%,从托管量和交易量来看是小众市场。形成收益率曲线有多方面的因素,我们也在积极努力创造这样的条件,但整个环境就是要充分竞争以后才会有一个完整的收益率曲线,因为现在在国内整个债券交易,机构间交易相对更大一些,民众参与还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来参与。整个利率市场化不是完全很充分,产品市场化也不是很充分。从上交所发展债券市场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上交所一直致力于债券市场的发展,两个交易所之间之比上交所大概4%,深交所不到1%,整个是这样的比例,和银行间市场比差得更大一块。另一方面我们在积极努力把企业债、公司债这样一些新品种不断地引入交易所,也在指数各方面积极的努力,创造这样的环境。我们也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把我们的债券市场做大做强,我们也希望通过提供更多的产品能够让广大的投资者真正的得到比较稳健的投资收益。
另外一块,我们在积极努力让商业银行回归交易所市场,现在从形式上来说商业银行已经可以到交易所市场做交易,在实际上还有一些限制条件。比如说有很多回购等其他的业务都不能开展,我们也正在跟有关方面积极协调,希望把市场彻底打通。我们希望通过后台的合作,把前后台更加紧密的关系,希望和衍生品交易所建立联系,把现货和期货交易更加一体化。
郑学勤:现在国际竞争非常剧烈,国内开放趋势也很明显,中国不断地跟各个国家签订双边协议,国外交易所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场所,各位老总面对竞争有什么措施、想法?
谢伟:国际竞争是我们早就在考虑的问题,有的时候我们经常拿港交所比,我们和港交所不是要竞争,是在整个环境中不是惧怕竞争,现在从客观来说,我们在很多上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一方面,国际上的交易所要到中国市场开展一些业务也有很多限制,从整个来看直接竞争方面,我们现在还没有当务之急要处理和国际交易所的直接竞争,上交所和纽交所直接竞争,上交所和港交所直接竞争。我们更注重战略考虑,以及国际发展趋势会是怎么样,以后中国更国际化以后会怎么样,我们早有未雨绸缪,做一系列的考量和安排。这样一些安排希望整个竞争环境更加公平,因为有的时候我们开玩笑在说,我们像一个残疾人手脚都绑着的,要和健康人比赛跑步,你是跑不过别人的。首先要把手脚放开,强壮健体。我们还有脑子,脑子多想想,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好。
杨勇平:前不久参加国际证监会组织的会议,到了卢森堡,和卢森堡交易所签了合作备忘录,上交所之前就签了。当时卢森堡交易所的老总谈了很多中国资本市场的情况,问了很多情况,非常关注。对中国资本市场这么多企业在这里排队上市垂涎三尺,很看好,说能不能介绍一些企业到我们这里上市?中国资本市场,包括中国的交易所很幸福,因为中国经济发展,伴随中国经济发展有很多企业有投资的需求。拿前阵子证监会讲“两多两难”,一个是社会资金多,投资难;一个是中小企业多,融资难,中国资本市场有很大的空间,这个空间是给中国证券交易所带来很多机会,也给海外交易所带来很多机会。从去年到今年IPO停了以后很多公司等不及的,有几百家在等,也有一批等不及的已经到海外上市了,这也是一种选择,也是开放的一种表现。企业可以自己选择,我觉得这方面是好事情。但是也给中国的证券交易所带来了一个挑战,你必须要改进服务,你怎么能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包括交易所,我觉得这一块对我们的工作来讲是促进我们改善。另外,我们要走出去,海外企业要回来,我们怎么加强国际合作?这既是一个挑战,同时也会是一个机会。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交易所之间的业务相互合作,还有企业更多的选择,甚至在两地挂牌上市都是可能的。再有是市场深度拓展,我们目前主要还是股票交易,债券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利率市场化和开放能够进一步推进,我们在债券市场方面也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目前已经开始大力的私募债,最近可能在公司债这方面比过去发放的有所放宽。再有是固定收益产品、资产证券化,通过资产证券化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选择,包括不上市企业也有更多的融资选择,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产品选择。我觉得国际化趋势肯定对中国资本市场再上台阶,特别是金融服务能力再上台阶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郑学勤:我完全同意,杨总,随着石油期货你在国际化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要不要介绍、介绍你的经验?
杨迈军:经验说不上,我认为交易所之间的国际化竞争是交易所作为虚拟经济的组织者,怎么样服务实体经济国际化能力的竞争。我们看到本次三中全会更强调了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在最近30年的改革开放以后日益融入了世界经济,中国经济日益全球化,伴随的就是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资产证券化和商品金融化,而且它背后还有一个最强大的技术推手就是交易网络化。“四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推着世界经济向着全新的发展在迅速发展,因此国际化应该是非常迫切的,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交易所为了服务好实体经济国际化,我们有着非常迫切的愿望和打算。刚才小加分析了香港交易所,他讲他是半海半陆的动物,他这么一说我想我就是一个彻底的陆地动物了,你说现在过河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国际化要下海,我们得踩着沙滩下海。一个是“以我为主、合作共赢”,虽然世界经济是一体化、全球化的,我们首先要服务中国的实体经济,这是以我为主;另外,既然全球化了,合作共赢,保证经济合作,在金融资本市场的合作也是大家共同发展的基础,这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前提。第二,可能得有步骤、分阶段,我们从来没下过海的,还没有国际化的,这个事得一步、一步来,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把国际化众多方面都实现。这几年我们交易所在学习上,郑总你很了解了,最近这4、5年,每年都派员工骨干到国际交易所、金融机构去学习,学习市场经济的国际惯例,增强他们的操作国际业务和国际沟通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在深入研究产品市场国际化市场组织的方方面面。我们现在想可能我们有多种实现渠道,一个是原油期货借助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在自贸区各种政策优势,是不是能够率先就在原油品种上实现国际化的交易?我想这可能是一个出路。我们交易得很好的有色金属品种,还有像黄金、白银、橡胶这些品种,我们也可以逐步的国际化。再往后我想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这都是应该要考虑的。总之,按照一种积极又慎重的策略,而且对外开放也是国家统筹考虑的安排,我们会在这当中积极推进,谢谢。
张凡:对外开放是国家战略的既定方针,从商品期货角度来讲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还是有基础的,我想中国大家知道是实体经济的大国,商品期货是适应商品市场所产生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市场形式,期货市场我相信将来也会向大宗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地的回归,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巨大的。第二,我认为有对外开放的基础,我们这个市场从一开始我说过,就是向国外学习,无论市场建设、市场组织结构,包括交易方式都是逐步的向成熟市场学习,在市场建设、制度规则有很多方面是相通的,这也是对外开放具备基础的第二点。开放最大机遇是什么?首先你会扩大投资者范围,无论是境内、境外投资者都会广泛参与,做大这个市场。同时有广泛的投资人的参与,市场定价的权威性就会提升,这也是我们希望达到的一个目的。从挑战来讲恐怕我们对最前沿的成熟市场的知识,在人才技术方面还是有欠缺的,在这方面要努力,不断地加以弥补,谢谢。
刘兴强:谢谢,竞争这个话题让我想起8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大商所视察的时候,实际上他也关心这个问题,我跟大家简单报告一下。8月29日总书记到大商所视察,是十八大以后总书记第一次到交易所视察,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对期货业也是一个福音,说明总书记高度重视期货市场的发展。视察的时候我给他们介绍了目前期货市场发展的情况,当我讲到大连商品交易所去年在全球排名第十一位,前十位是哪些呢?美国有几家交易所,还有印度、巴西、莫斯科交易所都排在我们前面,他看了以后就说印度交易所什么都能干吗?因为印度交易所是证券、期货合在一起。莫斯科交易所也是证券和期货再一个交易所里面,很多国家证券和期货作为一个交易平台去打造是一个趋势,包括李小加总裁香港交易所打造证券和期货交易的新平台,我觉得是一个新趋势。他就问到我们上了多少个品种?我说现在20年来,去年以前上了9个品种,但今年能够上5个品种。大连商品交易所今年上了5个品种。他说上品种有没有人给你安排了?我说没有。他问交易所之间有没有竞争?我说现在有一点,我跟总书记报告说有一点,包括和郑商所、上海期货交易所。我认为只是有一点而已,对于竞争和价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和价格是市场经济最本质的东西,没有竞争不叫市场经济,而且价格不是由市场决定,也不是市场经济。这次三中全会已经决定了,明确的指出要用市场在资源支配中起决定性作用,价格也要由市场决定,这个方向非常明确。对未来的竞争有人也问我,包括郑总跟我说过,你对竞争的机会和危机是怎么看的?我是这样想的,交易所不应该害怕竞争,本身交易所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产生的,如果没有竞争,交易所的翅膀就会如凤凰变成鸡,飞不起来了。交易所竞争对交易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呢?我个人这样认为,竞争带给我们的机会就是过去我们不能干的变得都能干,竞争给我们的危机是什么呢?过去是我们的领地,人家不能干的现在他们可能也能干,因此给我们带来新的压力,你必须要做好,这样的结果都会使市场往更加优质服务、提高效率方面发展。因此我认为大连商品交易所应该勇于面对竞争,干预走出去竞争,不竞争就不能生存,要有这样的勇气,树立这样的里面。
8月29日总书记视察大商所的时候特别重视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研究期货市场价格形成的机制,价格对市场的影响,我们要从宏观角度上认真把握,作为把握经济走向的重要方式,总书记视察的时候也表达了这个意思。最后总书记鼓励我们,当时我们跟他说,说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我们期货市场也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实现新的跨越,具体到大连商品交易所要实现双倍增2020年实现双倍增,目前只有10个品种,2020年实现双倍增,达到30个。交易量如去年只有6.3亿手,2020年达到20亿手,每天资金量500亿,那时候达到1500亿。总书记听到以后说好,脚踏实地,开拓进取,走出一条期货市场发展的新路子来。我认为总书记对我们的期望是很大的,我们作为期货市场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的前景是非常宽广的,这在大家的讨论中都能够感受出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里我们没有理由对期货市场未来发展的前景没有信心,未来对外开放过程中,我觉得我们的竞争由原来国内走向国外,对我们是一个新课题,我们在跟国外同行的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学到他们很多成功经验,我们中国20年走过的路也积累了自有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扬长避短,我们应该有自信能够走出一条成功的路子来。
郑学勤:谢谢刘总带来习主席对期货市场的关心。
张慎峰:东家都说了,东家怎么说我们打工的怎么干。
郑学勤:谢谢各位老总勾画的蓝图,近几年中国期货事业会有很大的发展,谢谢各位老总,本节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