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放弃种植棉花 德州种植面积减少50%

2013年02月27日 07:37  21世纪经济报道 

  定军

  还有1个多月,棉花就要播种,但杨会芝到目前为止只卖出7200斤棉花种子。而去年此时,她已卖出将近1万斤。

  现年49岁的杨会芝,在山东武城县新汽车站附近销售棉种多年。根据经验,她认为在剩下的1个月里,要卖到去年的销售业绩——1.5万斤的可能性不大。

  “过年回娘家平原县看了下,那里已经基本上没什么棉花田了,全都变成了麦田。武城这边也是。”2月22日,杨会芝指着武城县公路边的田野说,“武城去年的棉花田今年估计有一半都改种小麦了。”顺着她的手指望去,那些田地里的麦苗已经长得绿油油。

  杨会芝看到的只是中国传统产棉区悄然变化的一小角。近年来山东、河南、河北等原棉花主产区的农民弃棉改粮的趋势愈演愈烈。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杨的家乡山东省的棉花种植面积已从上世纪80年代高峰时的2000万亩。减少到2010年的1170万亩,今年预计将进一步跌至900万亩。

  受此影响,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也从1991年的1.02亿亩减少至2011年的7557万亩。而相应地,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则从2007年的14.9亿亩增至2011年的16.5亿亩。

  “订购棉种的电话越来越少。”这一趋势已让杨会芝打定主意,“做完今年,就放弃棉花,改做核桃生意。”

  杨会芝的选择不足为奇。奇怪之处在于促使她作出这一选择的那些农民——事实上,目前粮食的种植收益并不如棉花高,而产棉区的农民却采取了看上去与市场原理背道而驰的行动。

  怪异背后,是中国农村正经历深刻巨变的图景。

  消失的棉花

  在山东德州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眼里,杨会芝看到的变化,其实早在4年前就已经发生。

  山东德州原是国内棉花主产区。但在2012年,德州植棉面积减少到130万亩,比2008年下降一半以上。

  “2008年是一个重要节点,从那以后,德州以至山东的棉花种植面积连续5年下滑。”马俊凯介绍说,山东2008年还有植棉面积1332万亩,2009年降到1200万亩,2010年降到1170万亩,2013年将首次跌破1000万亩,只有900多万亩。

  德州下属的武城县,是国内著名的棉花产销和加工地,2007年种植棉花还有30多万亩,和小麦差不多,而现在,麦田迅速“吃”掉了棉田,“全县的200多家棉纺加工企业,以后可能都要从外地进棉了。”武城县天元棉花专业合作社经理何玉涛说。

  与山东相邻的各个产棉省份的农民也在作出同样的选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河南的棉花种植面积也从2007年1054万亩下降到2011年的594万亩,降幅40%。

  在此形势下,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预计,2013年的全国棉花种植意向面积将下降6%。中国棉花协会的预计是下降4.5%。

  与此同时,玉米和水稻占领了原来的棉田,两者分别从2007年种植的3.6亿亩和 3.9亿亩,扩张至2011年的5.03亿亩和4.5亿亩。

  放弃棉花,通常的解释是种棉收益下降。

  2012年山东多雨,籽棉质量多为四级和五级。9月新棉上市以来,棉价平均售价在4元/斤左右。按此算,亩产值1840元——马俊凯估算,其中的纯收益只有500多元。

  “这就是说,在德州这里,租种10亩棉花年收益5580元,租种20亩年纯收益才1万出头,不如出去打工。”马俊凯说。

  “再差的农民工出去打工每天也可以拿100多元,种1亩棉花也就打几天工的收入。”何玉涛也说。

  但问题在于,事实上,现在种棉花的实际收益仍然比种粮食要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11年 全国小麦、玉米、水稻亩产分别是644斤、786斤、891斤,国家收购价格分别为0.93元/斤、1.02-1.28元/斤,0.98-1元/斤,毛收入均每亩不到1000元。而籽棉每亩一般在500斤左右,即使按照最低价格每斤3元计算,毛收入也远在1000元以上。

  那么,农民为什么要放弃棉花,而选择了比它收益更低的粮食呢?

  被小麦解放的自由人

  在何玉涛看来,这和近年来山东粮食种植结构出现的根本性变化有关。

  农民的账是这样算的:如果种植棉花,1年内一般不能轮种别的作物。而如果种粮食,在秋季种植小麦后,夏季再轮种玉米,等于1年收获两季粮食。

  这两季,算1年总成本,小麦的收入就可以消化掉全部成本,玉米的收入可以变成纯收益,2012年玉米亩产在1200斤左右,按照价格产值1300元。这是每亩棉花纯收益的2倍。

  而最终改变成本收益天平摆向的,是中国农村近年悄然发生的巨变。

  “现在种小麦或者玉米,已经不需要农民自己去收割。农村专业化的收割合作社可以代农民完成从收割到销售的一条龙工作。” 何玉涛说。

  如今的收割合作社,采用的是深受农民欢迎的机械化收割,很多地方小麦收割机械化程度可以达到100%,每亩水稻机械化收割的成本只有100多元,而请人收需要200元左右。前者不仅更快,而且收割后就出谷子了,稻草都不用拉回去。

  也就是说,弃粮种棉,把农民解放为了自由劳动力。农民种下粮食后,只需要和收割合作社签下收割委托合同,就可以扔下粮田,腾出时间外出打工,长年不回家,去挣种粮收益之外的第二份收入。

  相比之下,如果种棉花,内地产棉区的棉花采摘难以实现机械化,并且需要雇佣大量的人工,只能把棉农常年束缚在棉田里。

  按照何玉涛的计算,农民如果种棉花、自己拾棉花,不含人工费,扣除直接种植成本538元/亩,亩收益1302元。若按租地、雇人拾棉花,则亩成本已达1288元左右,亩收益仅有558元。“进城打工1个月都远远不止这个收入。”

  事实上,从农田里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正在城市里变现出日益高涨的收益。国家统计局上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出现改革开放30年来的首次下降,劳动力价格和打工收益正快速上涨。

  作出弃棉种粮决定的不再限于北方的棉农,南方产棉大省湖北的棉农也一样。不同的是,在江汉平原地区,一般是先把棉花改种为水稻,然后在10月份收割后再轮种油菜。

  “种植水稻或者油菜,都只是为了腾出时间来打工,实际上很多水稻收割后,油菜都不收割了,不挣钱。”湖北仙桃市郭家河镇农民魏凤英说。

  而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李国祥则提请注意另一层原因。

  近年来山东、河南等地新农村建设加快,许多地方建成农民小区,“把农民赶上楼”,新建的楼房居室难以存放粮食。更无法放棉花。“种粮食,农机服务队在帮你收割后可以直接把粮食拉到粮站销售,不需要存放,而种棉花则做不到。”李国祥说,这更加快了农民大规模弃棉种粮的步伐。除非国家对内地棉花大户出台补贴政策,否则内地棉花散户将很快消失。

  寂静的巨变

  在许多农村研究专家看来,弃棉改粮,是符合中央调整农业生产格局的意图的,因为粮食安全比棉花安全更加重要,2012年国际棉花价格比国内低,中国进口的棉花更加合算。“而从中长期看,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态势不可阻挡,农民的种植结构必将发生根本变化。”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杨翠红说。

  李国祥认为,由于劳动力成本提升,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上升,未来中国农村的种植格局将发生根本变化。比如新疆将成为棉花主要种植地,而内地过去以长江流域和华北、黄淮海为主的棉花种植格局,将变化。

  “这个变化有点像粮食种植,比如过去长三角、珠三角是鱼米之乡,现在粮食主产区主要在东北三省。棉花主产区向西转移,粮食主产区向北转移,是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的表现。”他说。

  弃棉改粮将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农业大规模机械化,会使得农民进城留在城里的可能性加大,而农村土地流转的可能性上升。未来农村土地加快流转后,土地都集中在大户手中,但是在城里打工的农民也可以获得流转收入。

  而中国的棉花将变成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新格局。杨翠红认为,除了新疆未来还有棉花种植面积扩大的空间,其它内地产棉区在减少种植后,棉花进口规模扩大是必须的。“棉花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这将会深刻地改写中国棉纺产业的格局,因为新疆是棉花主产区,但是棉纺企业在沿海,目前运输是个问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解放军四总部明确按战斗力标准花钱办事
  • 体育亚冠-穆里奇传射恒大3-0浦和 舜天1-5
  • 娱乐传李天一案受害人撤诉 律师辟谣解读
  • 财经大学生申请公开发改委调油价依据
  • 科技iPhone拍摄影片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 博客董路:李双江儿子真实年龄不是谜(图)
  • 读书漂泊的文物:两岸故宫珍宝的聚散离合
  • 教育小学匿名调查:680个孩子收406万压岁钱
  • 育儿北京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
  • 姜广策:如何把基金从一亿做到三十亿
  • 叶檀:养老金改革需要反特权与反民粹
  • 张明:周小川的十年总结
  • 章玉贵:楼市调控已成空前博弈
  • 于刚:大数据时代的电子商务有什么特点
  • 清议:国地税合并后患无穷
  • 陈思进:末日博士鲁比尼会再次猜中吗
  • 张五常:悼老师阿尔钦
  • 叶檀:房产税应更严厉
  • 何亚福:统计局数据证明专家不及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