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张慎峰:国债期货是风险最低最广泛的衍生品

2012年12月03日 11:46  新浪财经 微博

  新浪财经讯 12月3日,2012年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在中国深圳五洲宾馆举行。论坛由中国期货业协会、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大会主题为“期货市场的变革与创新”。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大会。以下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张慎峰发言实录:

  张慎峰:感谢郑博士把第一个题目给了我,我跟大家汇报一下国债期货的筹备情况。大会前几个议程当中,几位领导都谈到了国债期货的筹备步伐大大加快,可以说呼之欲出。大家都非常了解国债期货在国际上应当说是最为简单、使用最为广泛,风险最低的一个衍生品品种和风险管理工具,在国内20年前就推开过,不幸出一个327国债期货,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现在看这个市场和原来的市场基础、环境、监管水平、运作机制都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因此重推国债期货是非常成熟。目前全球20多个国家,27个市场推出的国债期货,金砖五国当中只有中国没有推出国债期货。GDP排名前20位的国家都有国债期货,正是基于此,社会各方对国债期货的推出非常重视,应当说各方的认识度高度一致。在这个背景下,中金所按照党委的部署要求,对国债期货的重新上市做了大量的论证研究工作。总的原则就是要本着一个服务实体经济、贴近现货市场,发挥市场功能,防范金融风险的思路来推出、选择最合适的品种推荐上市。目前选择的合约品种是体量最大、交易最为广泛、避险使用最容易开发其他衍生工具的5年期中期国债合约。刚才郑总谈到能不能无论大小,因为金融特殊性,不能让327事件重演,要求其实是很高的,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的筹备。一是加强与现货市场的联络协调,目前国债总规模是7.3万亿,银行间市场托管的量大概占到了70%以上,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债都被银行持有,银行间市场是我们现在最主要的市场,当然两个证券交易所也有。我们推出国债期货首先要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以及托管机构,就是中债登、中证登搭建起桥梁,实现债券市场的转托管业务,实现交割环节形成一个有力的协调机制。现在各有关管理部门,包括人民银行、银监会对推动国债期货的上市意见非常统一,责成相关部门组成一个联合监控机制,现在中金所、中债登、中证登以及外汇交易中心形成一个广泛的共识,信息交换、联合监管,跨市场托管,以及未来的交割业务都形成了一个共识,在业务运作环节上应该说没有任何问题。

  再一个,为了防范风险的发生我们做了非常细致的技术准备,比如说我们现在的使用的技术交易系统性能非常稳定,处理能力非常巨大,目前国债期货300,交易的最高峰值每秒达到300笔,我们现在每秒的处理能力达到2万笔,也就是说对风险的覆盖包容达到70倍,在技术系统上没有任何问题。第二,为了提升我们市场的认知运作水平,我们广泛的开展了深入持续的市场宣传教育,以及仿真交易工作,现在我们依托广大的期货公司,期货会员178家都参与了,还有十几家银行也参与了仿真期货交易,现在仿真交易客户达到1万多家,每天的大致成交数据4-5万手,最高持仓达到十几万。表现数据比较合理,性能比较稳定,开发的价格收敛也比较好,这是仿真交易。

  另外,在我们流动性大家可能关心,因为我们国债7万多亿,银行拿到了三分之二,接近5万亿,其他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信托和其他金融主体持债大致是三分之一。大家可能担心一个问题,未来流动性怎么样?通过我们走访各类主体,感觉到在初期这个市场有可能是一个相对比较理性,小众参与的市场,不会过分的火爆,不会出现高高低低的情况。尽管咱们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现在持债大概在4%左右,但他们在银行间交易的数量能够占到全部交易数量的五分之一以上,20%以上。我们设想先实现稳步运行,然后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当然了,由于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措施,所以这个市场短时间内也不会让它过渡火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正接受中纪委调查
  • 体育火箭末节砍霍逆转湖人 热火负垫底队
  • 娱乐米雪曝绝密SM艳照 半裸酥胸展魅惑(图)
  • 财经专家称年底突击花钱3万亿消息不靠谱
  • 科技中移动李跃:将推自有品牌终端
  • 博客参选日本议员要多少钱 苦难放荡民国娼妓
  • 读书解密:党内谁最先主张"去除毛泽东思想"
  • 教育小学零花钱调查:六年级小学生攒6万元
  • 育儿女童幼儿园午休后死亡看护老师称无责
  • 张化桥:你究竟是股东还是捐款人
  • 刘远举:出租车减配丑闻别全怪在企业头上
  • 张明:警惕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 辜胜阻:均衡城镇化要两条腿走路
  • 如松:朱元璋从兴旺到衰败的过程
  • 管清友:新四化建设开启中国经济新周期
  • 太友:16万切糕案为何激起百万热议
  • 洪平凡:国际贸易附加值数据的经济意义
  • 陶冬:2013年全球经济展望
  • 叶檀:1950年的债券信用为何好于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