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东林
“不要对‘约谈’寄望过高。”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荆林波指出,由于我们丧失了对大豆产品的定价权,直接导致国内豆类产业链受制于跨国公司,并使得市场调控难度加大。他同时提醒,如果对于定价权缺失的现象听之任之,那粮食安全受制于人就绝非危言耸听。
中国证券报:8月底发改委再度约谈一些油脂企业,您对此举怎么理解?
荆林波:此举意图非常明显。种种迹象表明,调价风潮将起,政府有关部门要提前做出预警,希望稳定价格。但从以往情况看,约谈难以改变油脂上涨趋势,这是因为我国失去了对大豆产品的定价权,导致整个豆类产品的产业链受制于跨国公司,尤其是ABCD四大公司。因此,政府要有所为,应当在构建食品安全体系上下功夫,而不能仅仅过多地指望约谈的效果。
中国证券报:有人觉得外资圈地只是一种单纯的市场行为,而我们对食用油价格上涨也过于敏感。您同意吗?
荆林波:我不同意此观点。“谁控制了食品,谁就控制了一个国家的命脉。”没有一个国家,尤其是像中国如此之大的国家,会漠视外资控制某种大宗食品。在此问题上,我们希望媒体多元报道,警示世人,客观评价,防止利益集团的短期行为给国家与民族带来灾难。
中国证券报:有业内人士反映,外资正在向种植、收购以及压榨、饲料等产业上下游全面渗透,这是否会导致我们定价权的缺失?
荆林波:完全有可能。除了大豆,目前这种定价权的缺失还有可能蔓延到玉米产品上。如果听之任之,总有一天我们的粮食控制权要受制于人。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必须正视的残酷现实问题。
中国证券报:大豆产业链被外资主导的根本原因在哪?您认为外资进入后,行业竞争的焦点应当是什么?
荆林波:根本原因在于:从政府层面,缺乏国家战略;从产业层面,本身我国的农产品产业体系不成熟,小农经济无法对抗西方发达国家的大规模集约化生产;从流通层面来看,无论是在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我们都缺乏足够的套期保值与投机的经验,总是被外国资本所牵制。最根本的是某些跨国利益集团成功地本地化运作,包括对我国某些政府部门的游说,导致我国大豆产业无法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未来的大豆产业链的竞争焦点将在终端市场的争夺,包括渠道、品牌与消费者。
中国证券报:形势严峻,我们只能被动应对吗,有没有什么办法?
荆林波:办法与问题同时存在。首先要强化农产品国家安全的理念,其次,国家有关部门必须放弃部门本位主义,从国家大局出发,构建农产品安全体系,再者,从产业化、市场化与国际化角度,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期货市场对于大豆产业链的意义,未来能否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
荆林波: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里,期货市场对我国农产品安全体系的构建必不可少。事实上,期货市场不仅对大豆,而且对于其他大宗农产品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国际经济动荡不安、天灾“人祸”屡屡出现,更需要重视期货市场作用,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规避风险等传统现货市场所无法起到的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