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于24日约谈了中粮及益海嘉里,希望食用油价格维稳的消息给7月份集体陷入涨价狂潮的食用油行业泼了一盆冷水。这是今年食用油企业被二度约谈。
“现在油脂除了棕榈油,其他食用油的原材料都在上涨,尤其是大豆、毛豆油。”东方艾格油脂分析师常桂先表示,企业涨价是客观因素造成的,食用油价格调整是必然趋势。
一方面发改委表现出要稳定市民油瓶子的决心,另一方面因原材料价格飙升,企业利润空间备受挤压。在这矛盾体面前“约谈”究竟对抑制食用油价上涨有多大作用?
食用油频频涨价
“其实今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已经约谈过食用油企业。”常桂先透露。而4月份的那次约谈有着特定的背景。今年4月份,鲁花上调了花生油的价格,而金龙鱼也对旗下花生油和菜籽油的价格上调了8%,福临门同样将花生油价格上调了8%。
时隔三个月,食用油企业再度引来发改委“约谈”,最直接的原因同样是最近市面上多个花生油品牌价格频繁变动。此前金龙鱼方面向南都记者证实,从本月初已经下发调价通知,对旗下花生油产品平均调价8%,预计本月底零售终端会完成该价格体系的调整。此外,中粮福临门也向南都记者表示,中粮福临门花生油经销商价格调整于7月中旬开始。而记者从渠道人士处获悉,7月中上旬,鲁花再对旗下花生油的价格进行上调,调整幅度约7%,但暂未反映到终端渠道。
据本周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数据显示,与4月1日相比,7月23日,纯花生油全国日均价涨幅已经超过10.0%。目前纯花生油价格大幅高于往年同期。7月23日,全国纯花生油价格较2011年同期上涨近20.0%,较2010年同期上涨近40%。
对食用油生产企业而言,“约谈”在近几年,特别是在高通(微博)胀的2010年和2011年,已然成为家常便饭。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根据国家审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CPI指数从年初的4.5%稳步下跌至6月的2.2%,这意味着通胀的压力已经有所放缓,何以发改委在此时仍要约谈食用油企业?
记者致电发改委政府公开信息办公室以及新闻办询问此事,接听电话人士均以不清楚此事,并未正面回应记者的提问。“今年C PI有所回落,如果这个指标下半年回升,对国家下半年经济整体调整不利。作为民生产品的食用油,如果其价格维稳,对C PI指标的稳定有帮助。”浙商期货首席油脂分析师朱金明分析认为,国家或是出于稳定物价,利于下半年出更多政策刺激经济的考虑而约谈食用油企业的。
疯狂的原料
发改委有着稳定“油瓶子”的美好初衷,然而企业有着强烈涨价的冲动。今年以来花生、大豆等原料价格的节节攀升严重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是造就这组矛盾体的主要原因。
根据中储粮7月中旬在中华粮网发布的花生仁全国收购均价走势图显示,去年年初,花生仁的价格处于8400元/吨的低位,然后逐步回升,2011年8、9月花生仁价格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约13500元/吨。此后花生油价格一路下跌,一度回落至今年年初的11900元/吨,目前价格为12616元/吨,比今年年初上涨10%。
发改委“约谈”大棒之下,此前在4月和7月集体涨价的食用油企业的态度突然变得十分谨慎。“下半年价格走势不好说,得看下半年原料的价格走势。”一花生油品牌的内部人士表示。
尽管其不愿透露现在原料上涨对企业利润挤压有多严重,但却给记者透露了另外一组数据:一斤油大概需要2.5斤花生米。如果按此比例来算一桶花生油(5L)大概需要12.5斤花生。如果按当前花生原料12000元/吨粗略估算,一桶花生油花生原料的成本约75元。“花生米价格在低位的时候曾经有过8000多元/吨。”
如此对比,花生油生产企业一桶花生油的成本较低位时增加了超过20元。“上游花生米今年普遍减产,今年下半年原料价格估计难以回调,再加上人工成本、包装、运输成本都在涨,下半年业界都看涨。”
鉴于同样的原因,常桂先认为下半年花生原料价格只会看涨不会看跌,但对上涨的幅度表示不好预测。“毕竟需求量、产量等不确定因素太多了。”
观察7月以来由花生油企业发起的这波食用油涨价潮,其距离发改委约谈仅有三个月。“企业上调食用油价格是客观因素造成的,食用油价格上涨是必然趋势,”常桂先认为,约谈并不能阻止食用油涨价的势头,国家可以给企业定向销售国储大豆等方式弥补企业成本上涨的压力。
大豆油接棒涨价?
菜籽油、花生油两大小众油种已经先后调整过价格,主流油种大豆油的情况又将如何?“近期没有涨价计划。”面对记者的提问,金龙鱼的一位内部人士言辞谨慎。在此价格敏感时期,企业显然不愿过多提及价格问题。虽然同样是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影响,但大豆油所面临的压力要明显比花生油更大。
进入6月下旬,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加剧了今年大豆减产的预期。目前,世界三大大豆出口国阿根廷、巴西和美国均受到了极端天气的影响,大豆供应能力下降已是既定事实。据美国农业部最新发布的7月份月度供需报告预测,美豆产量为30 .5亿蒲式耳,较上月减少1.55亿蒲式耳。“今年年初美国大豆市场大豆的价格仅为1100美分/蒲式耳,但现在的价格飙升到1600美分/蒲式耳。”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浙商期货首席油脂分析师朱金明透露,此价格处于历史最高位。这对依靠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大豆油生产企业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
常桂先透露,国内大豆油原料90%来自美国与南美的巴西与阿根廷,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格目前为4679元/吨,去年年底的价格为3757元/吨,涨幅高达25%。
“按照惯例,一吨大豆压榨成毛豆油和豆粕之后,利润在- 100元至100元间波动,但在现在的原料成本之下,利润空间下跌到-300元至-400元之间。”朱金明表示,毛豆油精炼成大豆油之后价格比较稳定,因此并不能保证精炼环节企业能做到多大的利润提升。“从进口大豆原料到终端食用油销售,出现一定亏损已经是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压榨亏损,不压榨则失去终端市场。”朱金明认为,目前豆粕的价格处于高位,食用油企业可以通过豆粕来弥补一部分大豆油的亏损,如果下半年豆粕这波上涨行情回落,大豆油有需要通过价格补充亏损的可能性。
南都记者黄丽嫦 实习生张艳
|
|
|